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13分) 知止 [台湾]张继高 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13分)                          

知止                             

[台湾]张继高   

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⑤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⑦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时制衡,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1.本文 鲜明地提出了“知止”这一观点,“知止”在文中的含义是                                               (3分)

2.本文③④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

3.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4.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4分)

 

1.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或:不能从社会上取得过多利益,应适可而止。)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 3.总结全文;再次阐述“知止”的含义,突出了中心论点强调自觉培养“知止”的精神。 4.观点明确, 能适当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对文章中重要词语含义的题型。解决这类问题,就要从文章中进行发掘,那就要细读文章,联系文章的上下文意及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或文章的主旨加以考虑。本文的“知止”表面意思是知道节制,对过分的行动及时停止。文中与这个词语意思相关的句子有“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 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这样就得出了本题的答案。此题难度不大。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立论文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本文第③④段分别列举了王安石和华盛顿的事例,这属于举例论证,而这两个自然段又是一反一正,因此又属于对比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的具体句式:举例论证——举﹍﹍事例,证明了﹍﹍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对比论证——运用对比,突出了﹍﹍,强调了﹍﹍,使论证更鲜明,更有力。此题就套用此句式即可。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议论文结尾段的作用有:(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强调……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其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根据这些理论总结返回阅读本文的最后一段,第一句,再次阐述了“知止“的含义;第二三两句强调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第四五两句希望人们自觉培养“知止”精神。日常学习中一定要善于归纳现代文阅读的相关答题套路,这样答题时才会游刃有余。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本题考查了多方面内容:既要明确表态,又要联系实际补充事实论据,再谈体会。方法运用:紧抓原文中心,至少写三四句话,语言通顺,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启示可适当用原文)。可分三步走:①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②用生活或自身实例来印证;③总结强调主旨意思。答此类题需注意的是:谈启示一定不能脱离文本。紧扣主旨,走进文本,这是答题的基础;表达明确,语言通顺。表达时观点要鲜明,同时注意表达层次清楚。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5分)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荆轲奉樊於期头①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① 函:匣子         ②揕(zhèn):用刀剑等刺。

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长跪而之(         (2) 匕首见(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食壶浆 B、亲贤臣,小人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                    D、将军身被执锐

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荆轲的沉着冷静。

4.翻译甲文中划线句子。(3分)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荆轲刺秦王和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些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3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9分)

下面对文学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突出表现了“扼住命运的咽喉”,以反抗苦难作为其生存方式的贝多芬精神。

B、老舍的《骆驼祥子》为我们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有力地揭穿了旧社会把人异化成鬼的罪行。

C、我们是听着《水浒传》的故事长大的:鲁智深倒拔杨柳、武松风雪山神庙、吴用智取辰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D、丹尼尔·笛福创作的《鲁濒逊漂流记》告诉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必须用顽强的意志和充沛的生命力去战胜它,而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怯懦与悲观。

(2)某海报上写着“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请简要概述与此相关的名著情节。(6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6分)

某校开展对传统节日的学习与认知,请根据下表显示的调查结果,回答下面问题。认同程度调查结果统计表

项目对象

认可度

快乐度

结果节日

老年人

中年人

青年人

老年人

中年人

青年人

春节

圣诞节

(1)请简要概括青年人对中国传统节日和“洋”节日的认同情况(不超过25个字。)(2分)

(2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看法。(2分)

(3)结合相关统计调查结果,就如何“保卫”传统节日提一条你的建议。(2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全村人致富,村干部整天上蹿下跳,忙得不亦乐乎。

B、通过模拟考试,他发现了语文学习的蛛丝马迹

C、他从下着雨的外面进来,身上一衣带水

D、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熟视无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7分)

生命与秋一次次邂逅,便一次次目睹叶落的状态。飘零的叶子,总会让人油然产生一种曲终人散,那份离散会在一段时间绕而不得释怀。片片落叶,曾鲜活地与枝干相守,迈过一季繁盛葱茏,终萧sè(      )离去,爱到无言,痛到无声。捡一片叶子,虔诚的托在掌心,仿佛看到了一种无奈,一种果敢,一种涅槃……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2分)

          )绕      萧sè(     

⑵文中加横线句子是个病句,请予以修改(将正确句子写在答题卷上)(2分)

病句:飘零的叶子,总会让人油然产生一种曲终人散,那份离散会在一段时间萦绕而不得释怀。

⑶仿照例句在答题卷上再写一句话(3分)

捡一片叶子,虔诚托在掌心,仿佛看到了一种无奈,一种果敢,一种涅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