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近安徽六安街头的公益广告引用了“二十四孝”的 典故,...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近安徽六安街头的公益广告引用了“二十四孝”的

典故,但其中一则“埋儿奉母”让人难以接受,甚至被批判为“愚孝”。广告插图上,画着一名男子正拿铁锹在树林里挖坑,一个妇人抱着小孩站在一边。这则典故的大致意 思为:因为家庭贫穷,丈夫害怕有了儿子后不能侍奉老母亲,于是决定挖坑将儿子活埋。

1. 请你以“六中蒲公英”为网名,写一篇微博,就此广告谈谈感受。(100--140字)

2.忻州六中332班要召开一次主题为孝道的班会,请你书写一副对联。已给出了上联,请

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恰当的一句 ,用楷书写在田字格内:

膝下天伦唯子女,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备选答案:一碗羹汤侍榻前  人间至孝敬爹娘  春风膝下我承欢  早追堂上承天养

 

1.略 2.人 间 至 孝 敬 爹 娘 【解析】 1.1】 试题分析:要求结合具体任务所需要的语境,进行符合交际需要的语言表达练习。主要是考查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的能力,也有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的。教学时侧重对语境的分析和语言得体、流畅等的指导和落实。学生根据要求,设计合理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 试题分析:对对联的考查体现了对传统文化遗产继承的理念。考查形式以选择和对句为主。掌握对对联的要诀是准确把握对偶这种修辞的用法。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填空

马年初冬,我们再次打开记忆的网页,登录国学的空间,浏览平时的收藏,链接课 外的网址,走进美轮美奂的文学殿堂,享受着喜怒哀乐的感情洗礼。景物是诗,“须晴日,          ,分外妖娆。”惆怅是诗,“物是人非事事休,          。”期盼是诗,“过尽千帆皆不是,        。”思念是诗,“浊酒一杯家万里,            。”信念是诗,“            ,西北望,射天狼。” 孔子论述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            。”  刘禹锡安贫乐道,情趣高雅:“           ,往来无白丁。”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欧阳修用精练的笔触描绘四季的美好:“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面对秦朝的残酷统治,陈胜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             !”

 

查看答案

岁月如梭,你已走过一段人生路,途中一定有许多让你受益的东西。也许是一处风景、一段真情、一次活动,也许是一次愉快的合作,也许是一次痛苦的选择……再回首,那些刻骨铭心的画面,一定会给你非同寻常的感悟。请以“再回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4分)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唐]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颔联除了对偶,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效果?(2分)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2分)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守此三者,足以治楚!”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选自《说苑·敬慎》)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孙叔敖楚令尹          (2)有一老父粗衣    ( 

(3)以治楚    )   (4)孙叔敖正衣冠而见 

2.这篇选文表达的主旨是什么?(2分)

3.“君守此三者,足以治楚!”句中“此三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分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7分)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乃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露,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炼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 

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

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深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

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褊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

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1.文中加点词 “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 含义具体指的是什么?请你写出一处诗句(连续的两句)为其提供佐证。(4分)

2.本文写出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请结合文意概括作者笔下的秋天有哪些况味?(3分)

3.作者说自己所爱是初秋而不是晚秋,初秋有怎样的意味?(3分)                                   

4.文章标题是“秋天的况味”,作者在文中却不时地提到酒、烟、陶锅、旧词典、老招牌等,其用意何在?(3分)                                              

5.作者在文章末尾说:“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请结合文意具体阐述作者这样说的理由?(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