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9分)
等
①等,取“等待”之义。它既不主动求证,又不拒绝演绎;既让过往莫名挠头,又在现实面前坦然露脸;既辐射自然和生命的日光,又聚焦道德和爱的月色。等,是诗一般恣肆凝聚,哲学一样的理性铺陈。
②等是一种态度。春花等料峭过后的开放,秋叶等西风紧束之余的飘零,等的是一份自然而然;等米下锅,等菜上桌,等的是一份丰稔期许;等而下之,等闲视之,等的是一份逍遥自在。等量齐观,心存一颗佛心;等因奉此,秉承一业操守。等,其实就是一种和中的积极态度,一种对世界对人生的本源看法和清正做派。
③等是一种智慧。姜尚直钩无饵垂钓渭水,等来了明慧天子周文王礼贤下士的相遇;卓文君诗心悱恻坚守空房,等回了浪子司马相如最初的爱恋。这何尝不是一种充分自信、甘于隐忍的智慧?
④等是一种境界。苏武持节牧羊北海十九年,须发皆白,只等归汉,心纯如雪;谭嗣同坐等杀头,慷慨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酬圣主、民心与变法;金岳霖情笃林徽因,不因其嫁作梁妇而词语忸怩,不因其声名鹊起而逻辑狷介,不因其早逝而改弦易辙,一等就是终身不娶。此心,此志,此情,天地为证,日月可鉴。
⑤当今社会,物欲横行;当今时代,瞬息万变。但总有云卷云舒间的宠辱皆忘让人去等候,总有花开花落时的去留无意让人去期待。西方谚语道:“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我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灵魂不开口,就让我们一起 “等一等”吧!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第24期)
1.结合你对文意的理解,说说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诠释“等”的内涵的。(6分)
2.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20分)
用我的身体烘干你的衣服
①这是周一上午的第一堂课。男孩坐在座位上,一手托着腮,一手捏着笔杆,眼睛痴痴地望着窗外。顺着男孩的目光,可以看到窗前那棵矮小的桃树。几个枝丫正努力向四周伸展着,已是初春,可眼前桃树枝上依然光秃秃的。男孩知道,是那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将桃树刚要鼓出的芽苞又逼了回去。要是在平时,男孩一想起倒春寒,一定会恶狠狠地骂一句:可恶!可此时此刻,男孩的目光呆滞,讲台上老师讲什么,男孩丝毫也没听进去,甚至连那只衔着泥巴,轻轻从窗前掠过的燕子都没看见。男孩的心早就飞走了,飞到了几十里外的家中。
②就在昨天,男孩又和父亲赌气了,男孩已想不清这是第几次怄气了。只记得昨天下午快走的时候,自己的校服还是湿漉漉的。这让自己怎么参加周一的升旗?男孩不想因为自己不穿校服升旗的缘故影响了班集体,在男孩的心里,这个班集体既是他学习的场所,更是他的家,他觉得这个家比几十里外的那个家要温暖得多。
③看着父亲拿着那件湿漉漉的校服束手无策的样子,男孩心里更加来气。其实男孩生气有更深的原因。本来家里为母亲治病欠了一大笔钱,没想到母亲死后不久,父亲又娶了一个女人进了门,那女人居然还带着一个流鼻涕的小女孩。这还不算,自从那个小女孩进了家,只要有一点好吃的,父亲就给了那小女孩,这让男孩十分不舒服。男孩暗地里和父亲闹起了矛盾,总是莫名其妙地发火。
④男孩多么希望父亲能够和自己大吵一顿,或者狠狠地扇他一耳光,可每次男孩发火的时候,父亲总是一言不发,甚至没有任何感情表示。这让男孩心底里瞧不起父亲,他多想和母亲倾诉一下自己肚子里的苦水,可母亲已匆匆离去,再也听不到儿子的声音。
⑤眼看返校时间到了,那件湿漉漉的校服始终没有办法弄干。A男孩气愤极了,抓起校服,狠狠地扔在了地上,又重重地踢了一脚。然后抓起那包干粮,噙着泪水,冲出了家门......
⑥就在今天早晨,男孩因为升旗没穿校服被监督员扣了分,为此,男孩挨了班主任一顿严厉的批评。此刻,男孩坐在教室里,心乱如麻,早没了听课的心思。现在,他只想流泪,只想倾诉。男孩就这么胡思乱想着,恍恍惚惚中又下课了,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座位上想着心事。班主任进来了,让他出去一趟,外边有人找。男孩走出教室,一看是她来了,手里拿着自己的校服。
⑦反正校服是湿的,也不能穿!男孩心里想着,扭头就走。她上前拦住了他,把校服递给他。男孩只好接过来,校服居然是干的!这让他吃了一惊,又摸了一下,这才相信校服的确是干的。
⑧男孩愕然了。女人看着男孩的脸,叹了口气,说:“知道吗?昨天我本来想用火烘干,可家里正巧一点干柴也没有了,咱家又没有洗衣机甩干。是你父亲昨晚一夜没睡,不顾严重的风湿病,把校服穿在身上用体温烘干的!他现在正感冒着躺在家里呢......”
⑨男孩一听,呆住了。B蓦地,男孩想起了父亲多年前落下的病。霎时,男孩的泪水如
决堤的江水滚滚而出。这时,一只衔着泥巴的燕子悄悄地从男孩的头顶上掠过,眨眼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天空中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好像什么也不曾发生。
1.请用一句话概述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2.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男孩心里来气的原因。(3分)
3.品析文中的加点词语和划线句子。(6分)
A.男孩气愤极了,抓起校服,狠狠地扔在了地上,又重重地踢了一脚。然后抓起那包干粮,噙着泪水,冲出了家门......(品析加点词,3分)
B.蓦地,男孩想起了父亲多年前落下的病。霎时,男孩的泪水如决堤的江水滚滚而出。 (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3分)
4.文章结尾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5.男孩听说父亲用体温烘干衣服后的反应是“呆住了”,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合理描述男孩当时的心理活动。(不少于50字)(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7分)
【甲】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用“ / ”标示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意停顿。(按语意划分一处)(2分)
苟 全 性 命 于 乱 世。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挟天子而令诸侯_______________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________________
(3)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 (4)斟酌损益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2分)
5.甲文中诸葛亮提出的最终策略目标是 “ ”“ ”。乙文中诸葛亮深情回顾了刘备对自己的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分别可以概括为 、 、
。(5分)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学校组织了“中国梦·青春梦”的系列学习活动。
1.【活动一】请为本次实践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2.【活动二】本次活动,你参加了以“中国梦·青春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正式演讲比赛之前,请你根据比赛的主题确定自己演讲的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写出准备步骤。(2分)
①搜集、整理资料 ②
③ ④设计演讲(恰当运用演讲技巧)
3. 【活动三】学校橱窗里准备围绕习总书记的话布置若干幅名人的画像,请从周恩来、鲁迅、范仲淹、邓稼先、刘翔、保尔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名人,仿照示例围绕“中国梦·青春梦”写推荐词。(不少于30字)(3分)
示例:刘胡兰,面对敌人她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将自己的青春生命献给了祖国的解放事业。
4.【活动四】为了让自己青春脚步迈得雄健有力,给自己写个青春的座右铭吧。(提示:你可以摘录古往今来智者和哲人的名言警句,或依照格言的形式写出自己对人生的体会)(3分)
名著考查。(8分)
⑴初中语文课本“名著导读”标题中常用一句话来概括点评名著的内容或特色。请你用一句简短而富有创意的话来点评《傅雷家书》的内容或特色。(字数不超过20字)(3分)
示例:《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培根随笔》: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
⑵《傅雷家书》通过 的方式对儿子的 和 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 、对 深厚的爱。(5分)
默写。(12分)
⑴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雪》
⑵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⑶ ,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⑷无意苦争春, 。(陆游《卜算子 咏梅》)
⑸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⑹ ,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⑺李清照《武陵春》“ , 。”写出词人流离生活中的孀居之痛,愁情之深重。
⑻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 , 。”直接表达报国情怀、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西北望,射天狼。”抒发立志为国效命的情怀;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 。”表达自己与征人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