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7分)
①为君持酒劝斜阳, 。(宋祁《木兰花》)
② ,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③蒹葭凄凄, 。(《诗经 蒹葭》)
④ ,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⑤蒌蒿满地芦芽短,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⑥项庄舞剑, 。《史记·项羽本纪》
⑦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 。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各有一处表达错误,请指出修改意见。(3分)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①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②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③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第①句:
第②句:
第③句: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太让人感动了,听了他的事迹,我便浮想联翩地流下了眼泪。
B.由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个曾经风光秀丽风景区,近年来,已经无人问津了。
C.大熊猫甜甜和阳光在爱丁堡动物园和游客们见面,英国人五年的愿望终于如愿以偿。
D.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4分)
入夜,山中万lài俱寂。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淅。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gòu,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暇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
1.根据拼音写出文中的汉字:
lài( ) gòu(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小树不拒绝风雨,才会茁壮成长;江河不拒绝险峻,才有急流与瀑布;大地不拒绝尘埃,终于肥沃而丰厚;天空不拒绝云翳,终有朝霞灿烂……而生活中,我们“拒绝”的一些东西,往往是我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为了成长,我们也不应该“拒绝”它们。
请以“我不拒绝 ”为题,完成作文。文体自定。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不少于600字。
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那些雪,那些暖
丁立梅
①南方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雪在南方成灾的时候,她所在的城,也被大雪所困,全城停电停水,一到夜晚,整个城,黑的让人恐慌。
②那晚,朋友下班回家,曾经灯光活泼的窗口,变得黑沉沉一片。一个城,寂静如荒岛。朋友家在五楼,黑暗中,楼梯充满恐怖地对着她。她迈着沉重的步子上楼,想着那长长的楼梯,她该如何一步一步走到头,心里顿时凄凉暗生,一漫一大片。
③这时,朋友突然听到身后的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束手电筒的光照过来,暗黑的楼梯上,霎时跳跃着温暖的光芒。朋友回过头去,灯光处,隐约看见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的身影。孩子举着手电筒,温暖的光芒,一直把她送至五楼。
④朋友说,这辈子,她都不会忘记那束灯光,于漆黑寒冷中,把她无助的心,焐得温热潮湿。
⑤我的另一个朋友,也给我讲了一个有关雪有关温暖的故事。那是春节返家的途中,她所乘的中巴车,被大雪困在一座桥上。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一车的人,又冷又饥。大家焦虑不已,一边抱怨着,一边诅咒着外面的雪。突然,雪地里,一个农民远远地来了。肩上担着副担子,担子两头,挑着两只铅桶。扁担头上,挂着一些白瓷缸,随着他的走动,白瓷缸叮当作响。车上有人苦笑说,这个农民真聪明,知道趁火打劫呢,准是高价来卖什么吃的了。
⑥近了。一张黑脸庞,笑吟吟地贴在车窗外。大雪的天,他的额上,居然沁出细密的汗。司机打开车门跳下车,他跟司机嘀咕了两句,司机一脸是笑,赶紧把他让上车。他歇下担子,揭开挑来的铅桶,里面热腾腾的,竟全是生姜红糖水。他舀满了一瓷缸,端上,憨憨地笑着对车上人说:“冻坏了吧?生姜茶驱寒,你们将就着喝点,暖暖身子吧。”
⑦一车人,都喝了他的生姜茶。一车人的心,都被他的生姜茶烫暖了。大家要给他钱,他吓得双手直摇,连说,使不得使不得,一点生姜茶,哪能要钱呢。赶紧挑起他的空担子,走了。一车人目送他走远,眼前困住他们的雪,也变得可爱起来。一瓷缸姜茶的温暖,从此留在他们心上。
⑧看报,看到河北唐山市13个农民的事迹。南方雪灾,让他们坐立不安。他们自掏腰包,自发组成一只抗灾抢险队伍,于大年三十这天,千里迢迢奔赴受灾最严重的郴州,冲到抗灾最前线,吃尽辛苦。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2岁,年龄最小的,仅19岁。
⑨他们的理由,简单而朴素:当年唐山大地震时,全国人民帮了他们的,现在,是他们回报的时候了。
⑩这世上,真诚的付出,从来不会落空,当你送出了你的温暖,总有一天,它会带着他人的体香,重又回到你身边,慰藉你的寒冷和困厄。
1.文章记叙了“有关雪有关温暖”的三个故事,请你概括出来,并归纳这三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4分)
2.第②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3.试结合第⑥⑦两段内容,具体分析那位送生姜茶农民的性格特征。(4分)
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这世上,真诚的付出,从来也不会落空。当你送出了你的温暖,总有一天,它会带着他人的体香,重又回到你身边,慰藉你的寒冷和困厄”请结合这一“点睛”语段,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上文后的感受。(50字左右)(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