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每句话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 ①奇怪的是,王老师说这番话...

下面每句话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

①奇怪的是,王老师说这番话时,竟第一次严肃得面无一丝笑容,一时间满教室鸦鹊无声。

②水藻真绿,把终年伫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③既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瞭亮地响着。

 

①鹊→雀 ② 伫→贮 ③ 既→即 ④瞭→嘹 【解析】 试题分析: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在下边的方框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2分)

A   言壮语  意思:               B  无例外 意思:        

 

查看答案

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仍是不适意!——徘    )转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qī(    )斜。     ——选自冰心《荷叶·母亲》

2.回想此前和此后jié(   )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    )万分。

——选自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查看答案

走进多彩的青春岁月,十五六岁的我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是否潇洒美丽,然而,随着知识的丰富和生活阅历的加深,你是否意识到,美丽,不仅需要通过漂亮的衣服、炫丽的装饰来修饰自己的表相,更需要通过气质的培养来丰富自己的内在,比如用书籍给我们典雅、用思考给我们智慧、用乐观给我们快乐、用善良给我们感动、用自爱给我们尊严……既然如此,就让我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生命质量,让自己从内而外地美丽起来吧!

请以《为生命化妆》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取材于生活,情感真挚细腻,切忌空泛抒情议论,无病呻吟。

 

查看答案

重读历史人物,拓展思维广度(12分)

冰雪里的灵魂

    ①李陵小时候,祖父李广一定与他一块朗读过《诗经》中那篇有名的《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收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对诗意似懂非懂的李陵看着祖父微微翕动的嘴唇,感到祖父的表情是那深沉而又奇怪,祖父好似看到了血光冲天,好似看到了无边雪原,好似看见了自己留在苍茫大地上的无数脚印。李陵从祖父的声调里听出了这首诗的美。李广对李陵说:从前有一个人,离开家非常久非常久,当他回来的时候,他发现他家没有了,他的家已经被人做田地来耕种了,黍和稷都长得很高了。小李陵似乎明白了:人不能离家太久,更不能一辈子不回家。

    ②公元前99年秋天,李陵率五千步卒出击匈奴,出河西,临大漠。冬天很快降临了,寒潮一阵一阵从漠北扑来。这是一个与他过不去的冬天。至浚稽山一带,在两座峰峦之间,李陵部众与单于率领的三万匈奴骑兵遭遇。一场惨烈的厮杀之后,单于很快发现他这三万骑兵竟不足以制服李陵五千步卒。单于让部队后撤,很快调来八万余骑,摆成合围之势,紧紧咬住李陵。突围,突围!李陵此时惟一的念头就是突围。英勇的将士击退了匈奴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可单于的包围圈越勒越紧。李陵抽出一支箭,又抽出一支箭。他的箭率领着千百箭飞向敌阵。可是,忽然之间,他的箭袋空了。他高呼:箭,箭,快给我箭!可是,几首在同时,将士们的箭袋全都空了。五千将士的五十万支箭全飞向了匈奴人。从此,李陵一生都没有摆脱赤手空张空弓的感觉。他下令解散部队,各自突围。匈奴将士簇拥着单于很快来到李陵跟前。李陵和单于互相看清了对方的面孔。李陵控住马,望一眼天空和大地,望一眼南方,深深叹息一声,下马,投降。

    ③李广如此忠义,他的孙子李陵却投降了。武帝对此耿耿于怀。那些从前赞扬李陵的人现在都说李陵的坏话,他们知道皇帝愿意意听什么。武帝问颇有些书生气的司马迁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司马迁说:“李陵事亲极孝,与人效往恪守诚信,为国家奋顾身。这次出征,虽身陷绝境,但杀敌数量巨大。他不死,可能是图谋将来有机会报答陛下……”武帝不喜欢这几句话,司马迁受了宫刑。不久,李陵遭受灭族之祸,老母娇妻幼子弱弟都被杀掉了。……两千年来,面对李陵这个名字,人们一直是一咏三叹。人们在心灵里为李陵辟出了隐秘的一角。体制总是塑造适合它需要的偶像,而李陵在体制的冷硬面孔之外。

④李陵在匈奴生活了约二十年,最后死在那里。匈奴人埋葬了他,匈奴人为他哭泣。他的躯体上一这覆盖着厚厚的冰雪。一个蒙羞的灵魂,一个堆积着厚厚冰雪的灵魂,一个插着无数把刀的灵魂,在两千多年前安息了。他埋骨在哪里谁也不知道。重视葬地是农耕民族的传统,他已融入了游牧民。而他前半年所在的那个民族却不能忘记他。隔着两千多年的岁月,李陵这个名字为什么总给人异样的感受?人们感受到了李陵灵魂里的冰雪。李陵似乎永远在历史深处沉思默想。我感到历史一直在打扮李陵,但与打扮任何历史人物不同,人们念说着李陵时,总是颤动着那根最敏感最多情的神经。面对李陵这个投降者,人心竟知道了羞愧。人们企图以个人的方式,以一已的情感,融化李陵灵魂里的冰雪。而李陵在冰雪中远去,远去。人们一直遥望着的,是那一个背影。

1.文题“冰雪里的灵魂”中“冰雪”有哪几层含义?试谈谈你的看法。(2分)

2.文章开头引用《诗红·黍离》中的诗句,有什么作用?(2分)

3.第④段中说“李陵这个名字为什么总给人异样的感受”,你如何理解“异样的感受”?(2分)                                                               

4.综合全文来看,作者对“李陵投降”事件倾注了怎样的情感?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2分)

5.第③段中语句“体制总是塑造适合它需要的偶像”耐人寻味,它让我们自然联想到历史上的一些英雄偶像,请从“岳飞、文天祥、苏武、屈原、谭嗣同”中任选一人,写写他的英雄故事,50字左右。(2分)

6.司马迁因李陵事件受牵连,受宫刑愤而著《史记》,鲁迅曾称赞此书是“                 。”(2分)

 

查看答案

品缺憾之美,悟人生真谛 (13分)

①徜徉于芳林之中,采红撷绿,每见枯枝败叶,却无触目萧索之感,反觉新陈代谢,生机盎然。文艺创作中也有类似情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

    ②《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红楼梦》中,聪明、活泼的史湘云偏是个“咬舌子”,把“二”说成“爱”;还有林黛玉的“小心眼”,晴雯的“使性子”……一个个人物无不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恰恰由于若隐若现的微瑕,而显出璞玉浑金的天然光彩。这就是美学家所称的“缺陷美”。

            A            谚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浒传》《红楼梦》的例子,正是作家基于真实的艺术的生命这一着眼点,才在“完美”的面庞上点出“缺陷”的痦子。即使作家主观上有某种“神化”的理念,只要他尚能依据生活进行创作,最终仍不得不归于“人化”的描写。《三国演义》中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作家在绝对化的描写中,也还有着被姜维识破计谋的千虑一失以及在先帝托孤时刻的惶恐心理等笔墨。“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美是生活!”

             B            外形的“缺陷”是千人千般,万人万种的。美人长有痦子,或者浮现在嘴角,或者隐匿于颈后,绝不相同;内心的“缺陷”更有千差万别,任何分类精密的批评家也无法归纳出几条几款,让人对号入座。这是“缺陷”的独特。所谓“恰如其分”,指的是“缺陷”不过是缺陷而已,既非外形的丑态,也非内心的恶德。这样,“缺陷”便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特殊的韵致,使人物又各具风采,艺术魅力由此而生。正如捧心西施独特的却又风情十足的“缺陷”竟使东施起而“效颦”一样,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都是她们各自独特的“不检点”的行为,相信《红楼梦》的读者不会据此认为这样的艺术形象是丑陋的。

⑤或问,难道只要“缺陷”都是美,无缺陷的“完好”不是美吗?无缺陷的“美好”当然是美,我们能说镜中花、水中月不美吗?然而这种美却难以捉摸得到。从文艺创作来说,塑造美的人物形象,并不排斥对其“缺陷”的描写。这里,还须再次说明,笔者所称的“缺陷”是有条件的,即:“缺陷”只是局部,而非整体。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纳而且必须包容局部的“缺陷”,“爱屋及乌”的成语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俗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⑥一言以蔽之,瑕不掩瑜,瑕之美,在于真实与韵致。

1.本文采用了         的结构方式,论证了                      的中心论点(3分)         

2.下面两句话是从③④段的段首抽出来的,请感知段意,将其还原到A和B处。(2分)

“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

“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

3.说说你对“‘缺陷’不过是缺陷而已,既非外形的丑态,也非内心的恶德”的理解(2分)     

4.第③段画线句子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5.请认真阅读第②段划线句,揣摩句意,结合你读过的名著或课文积累,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

6.根据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解释“瑕不掩瑜”的含义。(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