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八月的阳光 一进八月,小夏和小秋天天去村前的土路边盼信。土路上的尘土很厚,八月...

 

八月的阳光

一进八月,小夏和小秋天天去村前的土路边盼信。土路上的尘土很厚,八月的阳光煮熟了那层泡沫,赤脚踏上去便会燎起几个水泡。

终于有一天,盼来了信,两封。小夏一封,小秋一封。两人急着看了信的封面后,又互看了对方的。小夏说:“京城的,比我的好。”小秋道:“上海的,也不差”。兄弟俩将半个月来的焦躁一起用欢笑发泄出来。小夏拆信,小秋也拆信,忘了头顶上的烈日。小夏一惊,小秋也一愣,将通知书念给父母听。父亲说:“上大学要这么多的钱?”母亲只叹了口气。

八月,棉花还没到上市的季节。父子仨兵分三路,到晚回家,所筹借的钱还不够费用的十分之一,兄弟俩上学掏空了家底,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母亲只好把一头正在长膘的猪卖了。

八月的日子越来越少,小夏和小秋的上学费用仍差一大截。那天,他们去了学校。校长和班主任都非常同情,但也无能为力,只好以学校的名义写了封信给乡政府,请他们想办法。

在烈日下奔波了三天后,父亲捧着由乡政府出面借的2000元贷款回到家里,一下子倒在地上,昏了过去。十天来的劳碌和心焦,使这个在太阳地里劳作了半个世纪的硬汉子也趴下了,八月的日子所剩无几。没想到这天邮递员竟送来了一张汇款单,1000元,学校来的。附言栏里只有几个小字:“祝贺!全体教师捐赠。”父亲从床上爬起,母亲赶紧将汇款单递过去,父亲的嘴唇蠕动着,发不出声音。

费用还只够一个人的,日子不会停留,小屋里的人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峻。三个人的目光一起盯着床上的父亲。父亲忽地一骨碌坐起来,说:“现在只有一条路,你们也都懂事了,自己决定吧。要不,抓阄也行。”

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

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小夏抬起头说:“小秋,你去吧,你的学校好。”小秋也抬起头:“不,我比你年轻一岁,哥,你去吧。”这时谁也没注意小夏一个微小的动作。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出那张录取通知书,撕了个粉碎。小秋醒悟过来后,一下子抱住小夏:“哥!”泪水夺眶而出。

八月的最后一天,小夏带着200元路费出了门,他去南方打工。父母欠下了许多债,小秋在学校还要许多开支……

1.简要概括选文内容 (3分)

2.小说开头一段主要有哪些作用? (2分)

3.“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4.从全篇看,标题“八月的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3分)

5.记叙文结尾一般要照应开头或标题,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请你按照这一要求给文章补写一段结尾。(2分)

 

1.小夏小秋兄弟俩同时受到录取通知, (1分) 可是父子三人筹措学费无果,虽然得到社会求助,但是学费仍然差一大截,(1分)最后小夏撕毁通知。依然决定出去打工供养全家。(1分) 2.景物描写,突出天气酷热(1分) 衬托小夏、小秋盼信的急切心情(1分) 3.比喻。(1分)生动形象描绘兄弟俩惊讶神态。(1分) 4.自然界的阳光,(1分)“八月的阳光”既暗示生活的艰难(炙烤人),(1分)又象征亲情的温暖、社会的关爱(温暖人)。(1分) 5.八月的阳光下,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泡沫似的尘土上那一行深深的脚印……(本题开放题,老师酌情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根据及细纹的六要素分析写出故事梗概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开头段属于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 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考试中考的较多的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可从两方面理【解析】 “八月的阳光”既暗示生活的艰难(炙烤人),又像征亲情的温暖、社会的关爱(温暖人)。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本题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合理的想象阐述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公破之,刳①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②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③,幽阒辽复④,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茸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节选自王禹傅《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注]①刳(kū):剖,削。②雉堞:城墙。③平挹江濑(1ài):奔流的江水尽收眼底。濑,湍急的水。④辽复:写视野的辽阔绵远。复,绵远。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有仙则②无案牍之  ③不可  ④公退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                     皆竹楼所助也

B.可调素琴                   其价廉而工省也

C.斯楼之不朽也               竭驽钝

D.幸后之人与我同             处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岂惧竹楼之易朽乎?

4.【甲】  【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2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4分,每道横线一分)

11白头搔更短                    

12荡胸生曾云                                

13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4自非亭午夜分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渔家傲•秋思》选自《唐宋名家诗选》作者范仲淹。

B.《出师表》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C.《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

D.《望岳》《春望》都选自《杜诗详注》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一项是(         

A.小静把自己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恭恭敬敬地说:“请您拜读,再给我面批!”

B.妈妈提醒你游戏别玩太久,你说:“你怎么那么烦啊?让我清静清静,一边去!”

C.小刚为成绩不理想而郁闷,小海劝他说:“不是每个人都是学习的料,你就看开一点吧!”

D.小伟爱讲脏话,小明批评道:“脏话既脏人耳,又伤人心,文明用语才让人舒心哪!”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A.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

理【解析】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

B.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理【解析】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绵长轻柔和汹涌澎湃的特点,同时又使表意凝练,音韵和谐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理【解析】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老城舒适温暖的特点,强调了春天的老城带给人们的内心感受。

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理【解析】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萌发的情态,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