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探究。(5分) 飞翔的鸟儿,激发了人类飞天最初的萌动。夸父追日、嫦娥奔月,以...

综合探究。(5分)

飞翔的鸟儿,激发了人类飞天最初的萌动。夸父追日、嫦娥奔月,以及古希腊的“伊卡洛斯飞日”,都代表着人类的古老梦想。如今我们正一步步接近它。

“嫦娥三号”飞行器的发射让我们越来越相信这一点。

1.右图是“中国探月的标识”,是设计者顾永江的一个书法作品,在众多

参赛者中脱颖而出。仔细观察,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它的象征意义。(2分)

满分5 manfen5.com

  ①该标识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小脚印踏临其上,象征着:

 

  ②该图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着:                                 

 

2.根据你对右图标识的理解,给它起一个动听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托起了中华民族“飞天”与“奔月”的梦想,此时同学们都有哪些话最想对“嫦娥三号”说?请写下你的寄语,共同见证嫦娥三号的胜利时刻。(2分)

 

1.①象征着探月工程的终极梦想。(或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②象征火箭和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每点1分,只要意思接近即可) 2.示例:月亮之上(意思接近即可) 3.示例:嫦娥三号的成功,不仅仅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更代表了一个国家的伟大复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正是有了嫦娥三号的成功,我们坚信:伟大的祖国将挺起巨人的腰膀,立于世界。中国将成为最强。祝愿:我的航天科技事业越快,越好,越高,越强。 【解析】 1. 试题分析:抓住关键词“探月工程”,从表达中国人与此有关的愿望这方面来概括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2.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主题,拟一个含有“探月”一词的名称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3. 试题分析:从“探月”的意义即此事件对中国的影响这一方面来概括,用赞美的语气来表达。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5分)

我们走过漫漫的一生,有时会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如此平淡,面对人生涌起的不过是淡而又淡的感觉,我们顿觉自己很平凡。为此我们惆怅,我们感叹!A平凡是荒原,孕育着jué起,只要你肯开拓;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深,只要你肯积累。B平凡是一场惊险搏击之后的休,是一次辉煌追求之后的沉思。平凡是告别了无知的耀之后的成熟,是终止了浅薄的狂妄之后的深沉。平凡是人生之光的暗淡,不是生命之火的熄灭,不是超然物外的冷漠。C白云为每一个平凡变幻多姿,微风为每一个平凡留下清爽,太阳为每一个平凡照出一方明朗的天地。D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jué   )起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邃(        炫(  

3.“其实我们不必为平凡悲叹,因为平凡是一种美丽!”这句话是从原文里抽出来的,它的正确位置应该是(  )。(1分)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任选一题作文。

(1)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有泪可流,却不是悲凉……花季的经历,我们学会了取舍与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绘如花岁月,悟成长真谛。请以“成长不烦恼”为题,写一篇文章。

(2)       在一起

写作要求:①若选题(2),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短语,完成题目,然后写作;②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有真情实感,不得套用与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⑤书写工整,不得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背向大地的爱(16分)

①父亲带着七岁的女儿去十里外的村子走亲戚。原本阴沉的天色,渐渐变得越来越黑。父亲对女儿说:“我们要快点儿走了,天可能要下大雨。” 

②天上铅灰的乌云越聚越浓,天色越来越暗,仿佛真正的黑夜来临。闪电如利剑一次又一次刺穿黑暗,雷声伴着狂风隆隆滚过天际,然后像炸弹一样在头顶炸裂。

③女儿瑟缩着小小的身子:“爸爸,我怕!”他将女儿紧搂在胸前:“丹丹不怕,把头埋进爸爸衣服里,闭上眼睛睡觉。”

④一道雪亮的闪电划过大地,他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呼啸声由远而近向自己的方向逼来。这声音像几十台拖拉机同时爬坡发出的吼声,又像无数条响尾蛇同时发出的嘶嘶声。在闪电的强光里,他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巨大黑色烟柱飞速移来——龙卷风!

⑤他大骇,他知道龙卷风的厉害。小时候经历过一次,所到之处,大树齐腰斩断,树皮被剥掉,只剩白花花的树干,地上的东西被吸上天空,人和牲畜都会被摔死!

⑥他本能地想要加快脚步。但一刹那间,脚下陡然失去了支撑,身子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吸得轻飘飘。他知道此刻他和女儿都被吸到了高空,几分钟后就要被抛到九霄云外,然后粉身碎骨!

⑦“爸爸,我怕!”紧紧贴着父亲胸膛的女儿颤声叫道。“乖女儿,爸爸在和你做飞的游戏呢,你不是一直想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吗?我们现在跟许多小鸟一起飞翔呢,闭紧眼睛,我们开始数小鸟,一只,两只,三只……”

他感觉自己像一个面团一样被一只巨手揉来揉去,五脏六腑都翻腾起来。他什么也不敢想,只是尽力地躬身将女儿更紧地搂住。

不知道过了多少时候,他感觉这只巨手的力量渐渐小了,身体也开始慢慢下降,他知道龙卷风风力渐小,开始将吸入的物体抛向地面了。女儿,我的女儿,他心里痛苦如焚。

⑩突然,他感觉自己的背撞到了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勒过他的衣服,勒进他的背—电缆!他心里滚过一阵狂喜,一瞬间,他一手搂紧女儿,另一只手拼尽力气死死抓住那根电缆!

他就这样单手悬吊着支持父女两人的重量。

天慢慢地变亮了,狂风也小了。渐渐地,他感到手臂发软打颤,被深勒过的后背正在流血。然而不等血滴进土地,就被吹散在风中。最要命的是,女儿睡着了,睡着后的女儿会不自觉地放松抱紧父亲的双手!他不敢再往下想。

女儿的手一点点松开他的身体。不能再犹豫了,他看到脚底十多米的地方是一块旱地,他搂紧女儿,紧抓电缆的那只手一松,他就成了一个背朝大地面向天空的自由落体。

此刻怀里的女儿正在睡梦中甜甜地呓语着。他笑了。

父亲保住了性命,却多处骨折并重度脑震荡;而女儿,毫发无伤,睡醒了还天真地对父亲说:“爸爸,我看到了好多好多可爱的小鸟,真美啊。”

有人问他:“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次是侥幸从死神手里逃掉的?因为你这样背对地面从高空摔下,极有可能丢掉性命。”他憨憨地说:“我知道,但如果我不这样背对地面,我的女儿就可能丢掉性命。”

父亲这句简单朴实的话,七岁的女儿现在还不懂。等她长大了,她会懂得,父亲对她的爱,比父亲背对的大地,还要深沉,还要厚重。

1.文章第②段运用了        描写,从全文看,此处描写的作用是:                   

                                                            。(4分)

2.第⑦段中爸爸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安慰女儿,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4分)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的划线句。(4分)

4.试从文章结构方面分析第⑩段中出现“电缆”这一情节的作用。(4分)

 

查看答案

《老王》节选(18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2.选文第一自然段画线的部分属于什么描写?试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3.请你发挥想象,补写出“我”接过老王送来的香油和鸡蛋时的心理活动。

4.课文结尾句子说:“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5.读下面的句子,用“也许……也许……反正……”仿写一句话。(2分)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6.本文洋溢着邻里间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的温暖。生活中相信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 请将你得到别人帮助后的感受表达出来。(4分,字数限制在50字以内)

 

查看答案

(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氤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指嗅取(兰的香味)。②氤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亭亭净                      (2)陶后有闻:                 

(3)而之不可:                    (4)莫能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善绘者以意取似。

3.因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横线上。(2分)

香味:莲——                        ;兰——氤氲无所。

品味: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做“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品性。(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