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目:_________,谢谢你 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都会得到许多关心、帮助,我...

题目:_________,谢谢你

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都会得到许多关心、帮助,我们要感谢的也许是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甚至是陌生人,也许是一件事、一个物……让我们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学会感谢那些给我们生命以帮助的人、事、物吧!

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从生活中选材,主题鲜明,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能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标点使用规范,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例文: 老妈,感谢你 亲爱滴老妈: 我爱你!你也知道我这人好面子,当着你的面我肯定说不出口,只好“纸上谈兵”,和你说说我的心里话。不准笑!更不准鄙视我!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知道你肯定早忘了,因为你一向对自己不上心,总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还记得我小时候吗?还是你告诉我的呢!你说‘我小时候不爱学习,上学总得你陪着,要不就逃学。为此你没少受我们老师白眼。终于有一次,你打了我,而且还打得很惨,从那时起我就再也没敢逃过学,也肯乖乖念书了’。还记得你说那话是脸上那一个劲地得意样,还说什么你不爱我之类的话。呵!别口是心非了,外婆都给我告密了,她说:当时你打我是眼里还噙着泪花呢!她还说你打完我的当天夜里还跑到我房里抱着我哭呢!别以为我睡着了就不知道,嘿嘿!其实我精着呢! 上初中以后,人大了,心也大了。话费一欠就几十块,你每次都是冷着脸批评教育上那么好几天,再撑上那么十天半个月,虽然嘴上老说你不管,但最后交话费的还不是你!你就是那么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还有每次不管什么好吃的东西你都会给我留着。比如上一次的苹果,上上一次的板栗和石榴,上上上一次的什么什么,虽然你老说你不爱吃,但我知道那些都是你的最爱。 上一年过年时,我跟爸爸去了姑姑家,你加班·走时你嘴里老说着:去吧!去吧!你走了我才清闲呢!可到了每天晚上总会发短信来叮嘱我要听爸爸的话,不要惹人家生气,晚上睡觉盖好被子,白天愣了要加衣服等等等等……那么多的关心你虽然不曾直接表达出来,可我知道你是爱我的。索然每周星期天到你单位你总是很不耐烦的样子,但你的行为却出卖了你,我知道每周星期五下午你总会坐在九楼会议室的床边向大门口张望。你就别装了,我知道你还是爱我的。真不知道是你傻还是我笨。相处了这么多年却从未说过一个“爱”字。不知有没有告诉过你,你和别的家长是那么的不同,你对我而言相较于母亲却更像一个朋友,一个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善良,热心“是你最大的特点,也是你教给我做人的第一点。当我在怀疑街边跪着的乞丐是不是骗子时,你却教我毅然地将钱轻放到那张破碗里。或许你已经不记得了,你当时是这么对我说的,你说:“无论他是不是骗子,只要一个人向你跪下了他的双腿,那就代表他真的已经走投无路了。这时他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帮助”。当时我似懂非懂。现在,终于明白了你要我明白的事理。那时的你俨然一个对着学生谆谆教导的老师。“良师益友”,大概可以这么有来形容你吧! 老妈,谢谢你!谢谢你教会我的许多许多,谢谢你给予我的许多许多,更谢谢你为我付出的许多许多!老妈,我爱你! 你的女儿:静静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可视为“感谢”的话题作文,感谢一个曾关心帮助你的人,比如谢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样写是好写的,但写不出新意。可以换一个思路,比如写“感谢挫折”,写自己的经历的一次挫折,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对自己成长的有益影响。也可以填一个具体的事物名词,如“书籍”,写自己的读书生活对自己的影响。如果文章先用第三人称写的话,在文尾最后表达情感时,一定要改为第二人称,直接表达情感。总之,要打开思路,跳出原有的模式,创造新思路,写出好文章。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语段(9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1.给文中划线句断句。(断两处)(1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知困,然后能自强     是故古之王者

3.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

A.是再啮       其言             B.其反激         至石

C.湮沙上      我如浮云          D.岂能暴涨携之去   可以师矣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2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可据理臆断欤

C尊君在不                    D.不亦颠乎

 

查看答案

补写诗文(4分)

①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

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13分)

①去年,我生日,爸爸送给我一个丝织的小盒子,让我收藏起来。我好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微笑着说:“你猜”。“镶着红豆的小别针?是闪光的金项链?”爸爸只笑不开口。我打开一看,原来盒子里装着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放大镜,放大镜下有一小块红色的有机玻璃,玻璃上镶着“一粒米”。我心想:这有什么可珍贵的呢?当我拿起这颗“米粒”用放大镜仔细一看,不禁惊呆了。在这么小的天地里,居然刻着张继的一首诗《枫桥夜泊》。我一数上面竟刻了三十七个字,在诗的末尾还有一个红色的小章,章上两字:屈茹。用六倍的放大镜看这首诗都有些费劲,但仍能看出那苍劲的笔锋。爸爸说这叫象牙微雕。

②我只觉得好玩,便收了起来。同学们来到我家玩,我便拿出来让他们观看。有一次,同学们在争着观赏时,米粒崩了出去,落进了沙发缝,我够了半天没够着,“米粒”反而越陷越深。几天后,爸爸问我“米粒”收在哪,我吭了半天才说出“米粒”的下落。爸爸一听,满脸焦急的神色,连忙拿来剪子,把沙发给拆了,我躲在一边不说话,看着爸爸好不容易从沙发里寻出这个小东西,抹了把汗,露出笑容。我好奇地问:“干吗这么费劲,不就是‘一粒米’吗?”爸爸收敛了笑容,给我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③原来,这个微雕的作者屈茹是个教师,从小就酷爱微雕艺术。文化大革命时,他遭迫害,被下放到农场。而屈茹的一手雕刻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练出来的。那时,没有雕刻用的石头,屈茹就在木头上刻。后来他发现了一片竹林,便在每棵竹子上都刻上一首小诗,大的小的, 粗的细的, 高的矮的, 就连新生的竹杆上也刻满了。他不顾日晒雨打,也不怕蚊虫叮咬,苦练了十年,渐渐地,练出一手好雕功,就连一根头发丝,他也能劈成两半刻成一副对联。能在这么微小的东西上刻文字,凭的全是一种感觉。这粒米是爸爸拍摄他的微雕艺术时,他赠给爸爸的。

④我望着这粒“米”,明白了它的价值,它凝聚了屈茹的多少汗水呀!我现在明白了,爸爸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微雕艺术品,给我讲的也不光是个故事,而是一种精神。

1.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 ,点明文章中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 2分)

2.本文第③段是采用的是记叙顺序中的_____,它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3分)

3.张继的《枫桥夜泊》是流传千古的名诗,你能默写出诗的前两句吗?(2分)

4.本文结尾所说的一种精神是指什么精神?         3分)

5.有人说,爸爸在生日的时候送我礼物仅是一粒米,礼物太轻了;也有人说,爸爸是送了我一件艺术品,很贵重的。你觉得礼物的轻重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评判?爸爸的这个礼物合适吗?为什么?(3分)       

 

查看答案

阅读《紫藤萝》选段(12分)

《紫藤萝瀑布》节选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时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之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 题目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3分)

2. 文章中写十多年前的紫藤萝有什么意图?(3分)

3. 请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3分)

4.“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我为何加快了脚步?这样结尾,有何作用?(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