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故乡》选段(10分)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

阅读《故乡》选段(10分)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1.文中的是指      ;(自己填空)是指    (选择番号)(2分)

A.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B.作者鲁迅  C.小说情节的串讲人

2.分析下列外貌描写蕴含的深刻含义。(2分)

1)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2)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3.选文从几个方面描写中年闰土的形象这些肖像描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分)

4.此段运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分)

 

1.中年闰土 A 2.(1)说明中年闰土饱经忧患 (2)用比喻修辞写出劳动艰辛。 3.从身材、脸色、眼睛、衣着、手五个方面描写中年闰土形象。肖像描写是要表现闰土生活困苦,劳动艰辛。 4.采用对比的写法。写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判若两人,在痛苦生活的煎熬下,中年闰土饱经忧患,极度贫困,整日在磨难中挣扎。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文是所学名篇,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判断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结合原文,了解人物形象。根据描写的内容分析句子所表达的闰土生活经历的状况。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找出文中人物外貌描写的句子来分析判断,从表现人物生活的状态来说明描写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从对比的角度来分析理解,说明运用此方法表现了人物怎么样的生活状况。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外现代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读“死”书与读“活”书

蒋孔阳

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 ,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     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     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

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我这样讲,是从我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帮”时的“假、大、空”,给我们的学风和文风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年轻时,我读书,喜欢从兴趣出发,强调读“活”书。结果许多基本知识都还没有搞通,就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以至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年纪大了,回首往事,不胜懊恼。所以,读书先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书为佳。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1. 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关 联词语,最恰当的是    )(2分)

A如果……就……     B与其……不如……

C既然……就……     D不但……而且……

2. 本文作者的观点是

A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B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

C读书先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书为佳。

D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3. 与作者所说的读“死”书的方法不相符的是    )(2分)

A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

B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记牢,然后照着去应用。

C要准确掌握书中的形、音、义,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

D要把书真正读懂,不能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4. 下列名言警句哪一句可以用作本文的论据    )(2分)

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B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D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5. 本文没有运用下列哪一种论证方法?    )(2分)

A道理论证  B事实论证    C对比论证  D比喻论证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境界。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阙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 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老王对父亲刚去世三天就来上班的老刘说:“家父刚过世,你还是在家里多休息几天吧。”

B小赵老师参加工作刚一年,她对教学经验丰富的张老师说:“教学上我有许多不懂之处,请您不吝赐教。”

C向老师高兴地对我说:“你此次夺冠,为班级争了光,你真是我的高足呀!”

D小惠在刚开张的小店里买到了自己心仪的音乐盒,兴奋地对店主说:“下次我还会光临贵店,多多惠顾贵店的。”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结构上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采用古白话,人物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

B《傅雷家书》是傅雷在儿子留学海外期间,写给儿子的家信结集而成的,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培根著有5 8篇散文随笔,这些散文关注现实,其中议论官场生涯的篇章和探讨修身持家的文字都得力于他深入的观察和亲身的体验。

D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所著的《三国演义》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 和军事斗争,持“拥刘反曹”的立场,相传他是罗贯中的老师。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眉毛也是粗粗黑黑的,嘴巴棱角分明,模样有点像男孩子。

B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C他的武器是什么?这武器轻如和风,猛如雷电——一枝笔。

D只要旗子笑了,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了,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