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陋室铭》和《爱莲说》节选。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阅读下面《陋室铭》和《爱莲说》节选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惟吾德                      (2)谈笑有鸿儒         

(3)清涟而不妖(                  (4)亭亭净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 下面对两篇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B《陋室铭》中表现的是作者身居陋室怡然自得的心情和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C《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D《爱莲说》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1.(1)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博学的人 (3)洗 (4)立(4分) 2.(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2)它的茎内通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每个句子2分,共4分) 3.BD(每个选项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的“馨”要理解其比喻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丝竹”“乱”“案牍”“劳形”“蔓”“枝”,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文章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一一比较,判断正误。B错,文章并不有作者对“仙人生活” 羡慕和追求的内容;D错,“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讲君子要自重人皆敬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      集,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其中有一篇《     》,记叙儿时要去看难逢的盛大庙会却被父亲命令背书。另外,我们学过的《       》等文章也出自于这本书。

 

查看答案

默写

(1)岱宗夫如何?                         。(《望岳》)

(2)                         ,恨别鸟惊心。《春望》

(3)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4)噫!菊之爱,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爱莲说》)

(5)《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安乐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讲述了世外桃源的故事,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B《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春秋时的孔子辑录、编纂而成。

C《陋室铭》以物为喻,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作者是唐代刘禹锡。

D《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末的魏学洢。

 

查看答案

西城区慈悲庵内建有陶然亭,清代翁方纲为陶然亭撰写对联,上联是“烟笼古寺无人到”,

下联应是

A.慈悲弥陀有佛来             B.晨钟暮鼓有罄鸣

C.树倚深堂有月来             D.陶然新亭有仙来

 

查看答案

在我校六十年校庆上,一副“枣林求索历甲子,杏坛树人载千秋” 的对联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下面同学们的表述明显有误的一项是

A甲同学说,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枣林对杏坛,求索对树人,甲子对千秋。

B乙同学说,“历”是经过的意思,干支纪年中一个甲子是六十年,表明我校经历了六十年。

C丙同学说,“枣林”点明我校地点,“求索”来源于屈原《离骚》中的“吾将上下而求索”。

D丁同学说,“杏坛”是传说中孔子讲学的地方,“树人”来源于鲁迅,因为鲁迅原名周树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