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喧嚣 健步 朦胧 持之以衡
B.葱笼 轻盈 威摄 头晕目眩
C.暮色 溅落 骸骨 海枯石烂
D.篝火 宽恕 感慨 鸦鹊无声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绽开(zhàn) 收敛(liǎn) 和睦(mù) 丝丝缕缕(lǚ)
B.啜泣(chuò) 点缀(zhuì) 停滞(zhì) 津津有味(jīng)
C.援助(yuán) 猝然(cù) 尴尬(gǎ) 高不可攀 (pàn )
D.绰号(chuō) 静谧(mì) 谚语(yàn) 洗耳恭听(gōng)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阿长买的一本《山海经》触动了鲁迅的心,让他永生难忘;父亲蹒跚的背影触动了朱自清的心,让他两次落泪;老王病中送来的香油鸡蛋触动了杨绛的心,让她心生愧怍。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很多人、很多事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难以忘怀。
请以“触动我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得使用涂改工具。
阅读《在唐诗中割麦》(12分)
在唐诗中割麦
刘怀远
⑴火辣辣的阳光暴躁地炙烤着大地。高粱正在拔节,玉米还未吐穗儿,树上的布谷鸟却早已按耐不住了,“布谷、布谷——”不停地嘶喊着。村长老王在地里转了一圈,看到北坡上相隔不远的两块麦子地里翻滚着的金色波浪,心里便火烧火燎。这两块地每年的收种都比别家晚,并且还都是老王费心操持,一块是五保户高奶奶的,一块是残疾人老朱的。
⑵老王回到家,给在城里的女儿小菊打电话,让她周末回来帮这两户人家割麦。女儿不肯,说她们旅行社最近太忙了,忙得屁股都没坐过椅子。老王顿时火了:“抢收还要抢种,再忙你也要回来,不然爹就自己去收麦,累死也要去!”说完不给女儿再说话的机会,啪地挂断电话。
⑶一会儿,女儿打回电话:“爸,我星期天组织一些人回去割麦,但您要答应我个条件。”“只要你回来割麦,100个条件我都答应。”
⑷“那好,您准备50把镰刀,50顶新草帽。”
⑸“镰刀可以去借,可草帽要买呀!”“您买吧,到时候我给钱。”一顶草帽好几块钱呢……老王本想不答应,可想到成熟了的麦子,只有点头。
⑹突然,老王想到个问题:“这么多人,来了吃什么?”小菊呵呵一乐:“让娘多贴几锅玉米面饼子,再挑些野菜,洗干净,蘸大酱就行。”
⑺星期天,老王一早来北坡等候。八点过去了,人没来。九点过去了,人还没来。老王急起来,看看越来越热的太阳,往手心猛啐两口唾沫,抄起镰刀,咔咔地割起来。
⑻这时,一辆豪华大巴车卷着黄土由远而近,停在了坡边。老王直起腰看,车门打开,下来女儿小菊。一看女儿,老王鼻子快气歪了,这是来割麦的吗?一身西装套裙,扎着领结,手里还提着一个电喇叭。紧接着又下来一大帮城里的青年,有说有笑。小菊拿着电喇叭说道:“我们从小就学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但却没有真正接触过农活,今天大家就亲自体验,自由组合,分成两组,一块麦田算一组,咱们来个友谊割麦比赛!”
⑼“太好了!”青年们沸腾起来,摩拳擦掌,你追我赶地割起麦子来。小菊没有割,对着电喇叭说:“唐代诗人白居易有首著名的《观刈麦》,诗中说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⑽快到晌午,小菊对老王说:“爹,您回去安排一下,把中饭送来吧。”老王应着,赶紧回村。看老伴正贴饼子,自己就忙着去挑野菜,又想想来的这帮细皮嫩肉的孩子,就自作主张买来十斤五花肉炖了。
⑾饭送到地头,麦子已经割完,小菊正领着青年们拾麦穗呢。老王心里高兴,大喊:“开饭喽!”青年们呼啦一下围上来,把玉米饼子和野菜大酱吃了个精光,炖的五花肉却没人动一筷子,真是奇怪!
⑿小菊又拿起电喇叭说:“收完麦子的土地,接下来就会灌溉、耕种,种上玉米或大豆,三个多月后,又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⒀青年们雀跃起来,纷纷要求秋收时一定要再来。小菊笑道:“好,好!大家上车吧,每个人可以拿走一把麦穗,还可以带走头上的草帽,当作这次丰收一日游的纪念。”
⒁人们都上了车,小菊掏出一沓钱,递给爹。老王纳闷:“你发的工资?”“不,是他们给咱割麦的钱。”“啥?来给咱帮忙,倒还给咱钱?”“那天您打完电话我和经理请假,经理灵机一动,说就组织个‘体验丰收一日游’,既能帮你爹割麦子,还可以创收。我担心不会有人来,哪知广告一打出去,来交钱报名的人排成队。这钱经理让给您,已经扣去了我们旅行社的费用啦。”
⒂老王眼睛眯到了一起,说:“咱不收钱都可以,秋上给多多地拉几车人来吧,就不让在外面打工的回来收秋了。”小菊笑笑:“什么都靠个新鲜,到时候再看吧。”
⒃大巴车卷着黄土开走了。车开出很远,老王攥着钱的手还使劲挥舞,耳畔回响着女儿吟诵的好听的唐诗,和唐诗中沙沙的割麦声。
1.小说通过对老王的行为和心理刻画逐步推动情节的发展,阅读全文,请完成下列表格。(4分)
行为 | 心理 |
① | 焦急 |
电话里,催女儿回家 | ② |
③ | 高兴 |
地头上,看大家吃饭 | ④ |
送别时,有意外收获 | 期待 |
2.第⑴段划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3分)
3.这篇小说的人物语言丰富生动,请结合至少两处语言描写,对“老王”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00字)(5分)
阅读课内文段节选(8分)
《背影》节选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 (a.走 b.跑 c.跳 d.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a.抓 b.揪 c.攀 d.握)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甲]我赶紧拭干了泪。[乙]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丙]
1.最适合做上文所写内容的小标题是 (1分)
A.父子情 B.父亲 C.惜别 D.买橘送别
2.文中两个空缺处相应填入的词语是 。(只填序号)“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根据上下文意,这句话应插在[甲]、[乙]、[丙]中的_________处。(3分)
3. 父亲买橘子是很艰难的,回来时却“心里很轻松似的”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4. 文中“我”的两次流泪有什么不同?试结合情节作简要分析。(2分)
阅读下面《陋室铭》和《爱莲说》节选。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惟吾德馨 ( ) (2)谈笑有鸿儒 ( )
(3)濯清涟而不妖( ) (4)亭亭净植 (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 下面对两篇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B.《陋室铭》中表现的是作者身居陋室怡然自得的心情和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C.《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D.《爱莲说》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