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不当的一项( ) A.“春天像健壮的青年,领着我们上前去。”这...

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不当的一项(    

A.“春天像健壮的青年,领着我们上前去。”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论语》,道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C.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的是最初的意义,叫本义;有的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D.“鼓励”和“怂恿”都有鼓动人做事的意思,但“鼓励”是褒义词,“怂恿”是贬义词。

 

B 【解析】 试题分析:B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不是道家。因此答案为B.对于文学常识,平时要注意整理,强化记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人会赖床,是因为舍不得被窝里温暖的环境。

②可是,再悦耳的闹钟铃声听久了都会腻,是因为新鲜感之后,闹钟铃声只意味着起床回到冰冷的现实世界。

③人们一听到这些声音,就会忍不住一骨碌翻身起来,因为——这些声音是有味道的。

④所以,最好的起床铃声是这样的:土豆牛肉汤被炖到闷闷的咕嘟咕嘟声;炒饭、虾仁和蛋花在锅里翻腾的沙啦啦声;嚼碎蒜香肝酱脆面包的喀刺刺声……

⑤所以,要把人从睡梦中叫醒,就得有闹钟。

A.⑤③②④①   B.①⑤②④③   C.③⑤④②①   D.②⑤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请选出下列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A.每逢过年过节,爸爸总是爱穿上崭新的衣服,花枝招展的。

B.羚羊木雕这么贵重的东西,小孩子怎么能自作主张拿去送人呢?

C.接着我就大用其功,将这个国家的地理状况记得滚瓜烂熟

D.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

 

查看答案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     

A. s      别jué        然不同jié

B.徘huí   妹zǐ   告dǎo    chǔ   花团锦

C.尬gān    枯涸hé   shè    栏zhà   精神sǒu

D.号chuō      juǎn   yùn   以求mèi

 

查看答案

请以“学习,不仅仅在课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4分)

 

查看答案

阅读《道行》一文,完成后面小题。(9分)

道行

马宝山

⑴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

⑵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

⑶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都做得有模有样。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人撵走了。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场皮影儿,主角儿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他那走势、坐样、贪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像,像,太像了,真是那泼皮无赖样儿啊。

⑷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更绝的是,生旦净丑,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个个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鸡啄食,狗啃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鱼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⑸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真是可惜了一身绝技。

⑹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皮挑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闻北,一跟就是三十年愣是啥也不懂,啥也没学会。

⑺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皮挑儿嘿嘿笑:“我笨呢,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

⑻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

⑼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心灵中有没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⑽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

⑾小镇人叹息: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

⑿四村八乡人惋惜: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

⒀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耍戏打斗,样样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簪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的人无不啧啧赞叹,拍手叫好。

⒁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于先生还要胜一筹。

⒂有人问皮挑儿:“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⒃皮挑儿说:“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挣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

⒄“那你现在就不怕了?”

⒅皮挑儿说:“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

⒆人们无不称道: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又高。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又是怎样练就的一手功夫?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

⒇大家再也不叫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

    (选自《中国小小说•年度佳作2013》)

【注】道行(héng):僧道修炼的功夫。借指人的涵养、本领。

1.请结合小说情节填空(要求填四字短语)。(3分)

于先生身怀绝技→于先生(        )→皮挑儿深藏不露→于先生离开人世→皮挑儿(       )→皮挑儿(       )→皮挑儿成皮先生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说原文⑵段中最后还有“于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被删掉了,这使人物和情节更合乎情理和生活常识。

B.小说⑺段中“皮挑儿嘿嘿笑”皮挑儿的笑表现出他的随和与憨厚;⑼段中“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表现出他的自豪与自信。

C.⒁段中“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中的 “竟然” 表明情节的发展出乎人们的意料;也表达了人们对皮挑儿高超技艺的惊叹。

D.小说塑造了于先生和皮挑儿两个人物,但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先生,塑造皮挑儿只是为了衬托于先生道行高。

3.小说最后一段中的“皮先生”表达了人们对皮挑儿什么感情?在小说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4.和都德的《最后一课》比较,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两篇小说最大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从叙述人称的角度来分析,两篇小说的根本不同之处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