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16分) 亲亲土豆 迟子建 礼镇家家户户种土豆,秦山夫妇是种土...

阅读下面的文章。(16分)

亲亲土豆

迟子建

礼镇家家户户种土豆,秦山夫妇是种土豆的大户。秦山又黑又瘦,他媳妇比他高出半头,叫李爱杰,温柔又贤惠。他们去土豆地时总是并肩走,九岁的女儿粉萍跟在身后,一会儿去捉蚂蚱,一会儿又用柳条去戏弄老实的牛。

秦山一家子爱吃土豆。初秋时令,秦山有一天吃着吃着土豆就咳嗽得受不住了,双肩抖得像被狂风拍打的衣架,只觉得五脏六腑都错了位。秦山咳嗽累了迷迷糊糊睡着了。李爱杰担心秦山,第二天早早就醒了。她发现秦山枕头上有一摊血,一种不祥的想法使她哆嗦了一下。早饭后她左劝右劝,秦山这才答应进城看病。

李爱杰将家里的积蓄全部带上,又关照邻居照顾粉萍。邻居问秋收时能回来么?秦山咧嘴一笑:“我就是有一口气,也要活着回来收最后一季土豆。”

李爱杰拍了一下秦山的肩膀,骂他:“胡说!”

听着妻子恍若回到少女时代的声音,秦山心里有种比晚霞还要浓烈的伤感。

秦山住院后脸色便开始发灰,他觉得人生埋伏着的巨大陷阱被他踩中了。一次,趁没人在旁边,秦山忽然拉住妻子说:“爱杰,要是确诊是癌,咱可不在这遭这份洋罪,我宁愿死在咱家的土豆地里。”

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当李爱杰被医生叫到办公室后她知道一切都完了。

医生说:“晚期肺癌,已经扩散了。”

李爱杰只觉得一下子感觉不出阳光的存在了。为掩饰内心慌乱,她回去时特意从住院处门前的花坛上摘了一朵花掖在袖筒里。秦山正在喝水,李爱杰趁他不备将花掏出来:“闻闻,香不香?”

秦山深深闻了一下,说:“还没有土豆花香呢。”

“土豆花才没有香味呢。”

“谁说土豆花没香味?它那股香味才特别呢,一般时候闻不到,一经闻到就让人忘不掉。”

李爱杰凄楚地笑了,就着这股笑劲,她装作兴高采烈地说:“咱得高兴一下了,你的病确诊了,就是普通的肺病,打几个月的点滴就能好。”

“没有大病当然好。”秦山说,“咱都来了一个多礼拜了,该是收土豆的时候了。”

“你放心,咱礼镇有那么多的好心人,不会让咱家的土豆烂到地里。”李爱杰说。

“自己种的地自己收才有意思。”

一天,秦山忽然说:“钱都让你把着,你就不能给我几百让我花花?”

“我才没那么抠门呢。”李爱杰抿嘴一乐,从腰包数出三百块钱给了秦山。

第二天下午,李爱杰一进病房就傻了眼。秦山不见了,病服堆在床上,床头柜上的饭盒不见了,床下的拖鞋也不见了。秦山会不会去死呢?这些天她哭了几场,尽管回病房前洗了好几遍脸,又站在院子中平静了一番,可她红肿的眼睛也许让他抓到蛛丝马迹了。他没有告别就走了,看来是不想活了。她去江边、铁路交叉口以及公园幽深的树林,一切可以自杀的场所几乎都跑遍了。天黑的时候,仍不见秦山的影子。

极度焦虑的李爱杰突然意识到秦山一定是回礼镇了。一个要自杀的人怎么会带走饭盒、拖鞋等东西呢?她又想起秦山那天要钱的事,就更加坚定地认为秦山回家了。

李爱杰赶回礼镇时,远远就看见秦山猫腰在自家的地里起土豆,粉萍跟在他身后用一只土篮捡土豆。正是秋天的午后时光,没有一丝云,凉爽的风在东游西逛。秦山穿着蓝布衣,阳光沉甸甸地照耀着他,他在明亮的阳光中闪闪发光。李爱杰从心底深深地呼唤了一声:“秦山——”双颊便被自己的泪水烫着了。

收完土豆后,秦山消瘦得越来越快,他常常痴迷地望着李爱杰一言不发。秦山在下雪的日子里挣扎了两天两夜,终于停止了呼吸。礼镇的人都来帮助料理后事。出殡那天,天寒地冻,墓穴挖不深,要去拉一马车煤渣来盖坟,待到春暖花开再培新土。李爱杰突然阻拦道:“秦山不喜欢煤渣。”她拎着几条麻袋走向菜窖,吩咐几个年轻力壮的人:“往麻袋里装土豆吧。”

礼镇人看到一个不同寻常的葬礼。秦山的棺材落入坑穴,李爱杰上前将土豆一袋袋倒在坟上。只见那些土豆咕噜噜地在坟堆上旋转,最后众志成城地挤靠在一起,秦山的坟豁然丰满充盈起来。雪后疲惫的阳光挣扎着将触角伸向土豆的间隙,使整座坟洋溢着一股温馨的丰收气息。李爱杰欣慰地看着那座坟,想着远在天上的秦山会一眼认出他家的土豆地吗?他还会闻到那股土豆花的特殊香气吗?

李爱杰最后一个离开秦山的坟。刚走了两三步,忽然听见背后一阵簌簌响动。原来坟顶上一只又圆又胖的土豆从上面坠了下来,一直滚到李爱杰脚边,仿佛一个受宠惯了的小孩子在乞求母亲至爱的亲昵。李爱杰怜爱地看着那个土豆,轻轻嗔怪道:“还跟我的脚呀?”(选自《迟子建文集》,有删改)

1.这篇小说并不着意表现生活的辛酸和命运的残酷,而在字里行间涌动着温情的力量。联系全文,简要说说温情的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2.除了带走饭盒、拖鞋等物件以及要钱的事可以看出秦山肯定回家了,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为写秦山回家了必要的铺垫?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3处。(3分)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4.根据括号里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解说。(3分)

(1)“李爱杰从心底深深地呼唤了一声:‘秦山——’双颊便被自己的泪水烫着了。”(李爱杰终于看到丈夫,理应放心和高兴才对,可她为什么流泪呢?)

(2)“李爱杰怜爱地看着那个土豆,轻轻嗔怪道:‘还跟我的脚呀?’”(李爱杰对土豆的怜爱和嗔怪应如何理解?)

只见那些土豆咕噜噜地在坟堆上旋转,最后众志成城地挤靠在一起,秦山的坟豁然丰满充盈起来。雪后疲惫的阳光挣扎着将触角伸向土豆的间隙,使整座坟洋溢着一股温馨的丰收气息。

5.秦山觉察到自己身患癌症后放弃治疗回到家乡,这样做是不是对自己、对家人不负责任?请结合小说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1.(3分)(1)秦山一家子特别是秦山对土豆的钟爱,充满了生活的温情;(2)秦山对家庭、对家乡、对劳动的热爱;(3)秦山和李爱杰之间朴素而深沉的爱情;(4)礼镇人所表现出来的乡亲情谊。(能说出3个方面,意对即可) 2.(1)离家时邻居问秋收能否回来,秦山说,一定要回来收最后一季土豆。(2)秦山告诉妻子如果确诊是癌,宁愿死在自家土豆地里。(3)到医院一个多礼拜,秦山时时记挂着收土豆;(4)李爱杰几乎都跑遍可以自杀的场所,不见秦山的影子。(能概括其中3处,意对即可) 3.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或:用“旋转”“ 众志成城地挤靠”“ 挣扎着”“伸向”等词语)描写土豆和阳光,写出了李爱杰与丈夫之间的相爱相知,也含蓄地表现了秦山的生命在亲人的爱中变得丰满充盈。(意对即可) 4.(1)秦山不顾自己身患绝症,想在生命最后时刻赶回来亲手收获土豆,这让李爱杰深受感动,情不自禁流下滚烫的泪水,这泪水也是对丈夫深情至爱的流露。 (2)从李爱杰对土豆的怜爱和嗔怪中,可以感受到土豆恍然成为丈夫的化身,丈夫的生命没有被死亡阻隔,丈夫的灵魂已经与妻子融为一体,在至爱中得到另一种方式的延续。(意对即可) 5.不是。秦山之所以放弃治疗回到家乡,正是源于对土豆、对家人深切的爱。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秦山并未恐惧,他钟爱土豆,把土豆视为的自己生命,并满怀对家人的热爱与她们一起收完最后一季土豆。这样,他在人生最后的岁月里,完成了自己生前的最大夙愿,他的生命也因此变得丰盈起来。(意对即可)如果认为秦山的做法是对自己、对家人不负责任的表现,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梳理故事情节,从人物的行为活动和人物之间情感表达来梳理出表现“温情”的细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的提示,梳理与“秦山肯定回家”有关的情节,按要求解答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点评生动的字词,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本题两句皆是景物描写,说明其表现了所描写的事物特点以及衬托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4】 试题分析:“解说”,可以从句子的内容表现了有关人物怎么的心理状态和人物之间怎样的情感两方面来进行。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根据全文内容,理解秦山对土豆的喜爱,以家人的责任感,表达自己的意见。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14分)

留一份寂寞给自己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你看那路上行人,行色匆匆,鱼贯穿行;你看那空中航班,南来北往,穿云破雾……哪一个不是为名,抑或为利而忙碌?正是因为太多太多的人把名利当作了人生的基点,才使得原本清静的世界喧嚣不才使得原本简约的人们繁忙不堪。然而,为名为利繁忙之余,感身心疲惫的人们却又常为终生碌碌无为而遗憾不止,于是在垂暮之年依然发出可怜白发生”的人生哀叹!

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名利于人,实身外之物,如何值得用弥足珍贵的生命去换取?如何值得用欢歌与笑语去赎买?再说“鹪鹩(jiāoliá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一腹。”人又何必用无谓的繁忙,去充塞自己人生的闲暇与安宁,去漠视自己人生的快乐与欢欣为什么不给自己留一份至清至性的寂寞呢?

只有留一份寂寞给自己,才能在寂寞中享受生活的真味,体味生命的快慰。真水无香,平淡最真。人只有在心无羁绊,思无杂念的境况下,才能看见生活的本真,还原生命的滋味,追寻到生命的乐趣。陶渊明辞官而归田园,抛弃虚伪和浮华,把一份寂寞留给自己,终于使自己体会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一份惬意,享受到“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的人生的三大快慰方山子“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归隐山林,把一份寂寞留给自己,终于使自己享受到了“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的一份满足和快乐刘禹锡隐居陋室,把一份寂寞留给了自己,终于品味到了“苔痕上绿,草色入帘青”的一份诗情画意,享受到了一份“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心灵的恬静与快乐。  

只有留一份寂寞给自己,才能在寂寞中坚守自己的本性,在坚守中丰厚自己。在现今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人只有留一份寂寞给自己,在寂寞中坚守本性,在坚守中励精图治,风发扬励,才不至于身心俱损,徒耗光阴,毕生一事无成,徒增感叹。真正珍爱生命的人,都懂得抛弃繁文缛节,崇尚简约,将自己置于一份寂寞之中,让有限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最旺,生命之光照耀得最远。大学问家钱钟书谢绝一切采访,也从不在任何会议上露面,长期蜗居书斋,杜门避嚣,专心治学,终年过着深居简出的简约生活。他说:“我不愿意因为开着无谓的会,做着无聊的事,说着不痛不痒的话而浪费生命。”结果钱先生著述等身,人生丰厚无比。

只有留一份寂寞给自己,为心灵腾出一个宁静的空间,才能反躬自省,感悟生命。老子说:“五色令目盲,五音令耳聋,五味令口爽。”一个生活在喧嚣嘈杂社会中的人,如果不能心有定力,就容易随波逐流,进而丧失心志和灵魂,人也就变得平庸甚至庸俗。因而一个人,只有留一份寂寞给自己,时常给心灵腾出一个宁静的空间,让心灵遨游于天地,才能“养天地之正气”让言行比照于贤人,才能“法古今之完人”,才能“日三省吾身”,才能“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才能达到心灵的饱满和充盈。

⑥由此可见,留一份寂寞给自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人啊,与其无谓地在喧闹中为名利忙碌,不如份寂寞给自己,让自己在寂寞中嬗变,变得飞扬而超越。

1.阅读全文,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第④段列举大学问家钱钟书的事例,其作用是什么?(3分)

3. 请具体分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3分)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引用司马迁《史记》中的语句目的在于引出论题,同时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B第②段在文中起过渡作用,段末的疑问句自然引出下文三个分论点。

C第③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论证了“只有留一份寂寞给自己,才能在寂寞中享受生活的真味,体味生命的快慰”的观点。

D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即开头提出话题,主体从三个方面论证论点,最后归纳总结,发出号召。条理清晰,论证严密。

5.读了本文,你对“寂寞”又有了怎样深刻的认识?请结合以下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治学的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也就是说做学问成大事者,必须登高望远,明确目标方向,耐得住寂寞。

材料二:《名人传》中的音乐巨人贝多芬,在两耳失聪后,长期隐居在维也纳乡村,他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寂寞和安静。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用在音乐创作上,完成了《命运交响曲》《欢乐颂》等著名的音乐作品,最终成为时代的巨人。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

[乙]

太宗曰:“兵有分有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苻坚初得王猛,实知兵,遂取中原;及猛卒,坚果败。吴汉为光武所任,兵不遥制,故汉果平蜀。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①[太宗]这里指唐太宗。②[靖]指唐代名将李靖。③吴汉东汉大将。他和副将刘尚奉命讨伐割据蜀地的公孙述分屯,分兵驻扎。④[王猛]前秦名将。⑤吴汉得到光武帝刘秀的信任,用兵不会受到来自皇帝的制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3分

而衰      望其旗        为善此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逐齐师   取中原                  B.登轼望之    败于淝水

C.长勺   材人远矣              D.猛卒    徐公何能君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句:                                                           

2 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

译句:                                                             

4.[甲][乙]都谈到了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曹刿认为克敌的最主要因素是                        ;唐太宗和李靖认为                             是制胜的法宝。(2分)

 

查看答案

【古诗阅读】

唐多令

【宋】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力主抗金,屡陈恢复大计。②南楼:指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上。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浑是:全是。

8.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写寒沙浅流,勾勒出一幅萧瑟黯淡的画面,为全词着上一层“底色”。

B.上阕“犹”、“能”、“又”等字说明此人行色匆匆又暗含时序催人、烈士暮年的感慨。

C.下阕“旧江山浑是新愁”深化题旨写出旧愁未尽更增新愁,表明家国恨、身世愁分量之重

D.词的结尾通过写买花载酒,中求乐痛快淋漓表明词人意气风发,豪情雅兴不减当年

 

查看答案

有同学根据自己的想像自编课本剧《跟杜小康放鸭》、《范进做了主考官》等,你另选了一篇小说,自编课本剧               。(2分)

 

查看答案

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句子。(3分)

司汤达:一部小说犹如一面在大街上走的镜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