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问题。(15分)
乡间的荷塘
钟文
①家乡的村前,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②我们用废纸叠成了一只只小纸船放进荷塘,让风儿吹进荷叶底下,看谁叠的小纸船被风吹得快吹得远。那时,荷叶的青翠、碧绿,以及荷塘的徐徐清风,好像与我们无关。因为在那个年龄阶段,我们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还没学会欣赏。确切地说,那时,我们是冲着荷塘里的水来这里玩耍的。
③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叠纸船以外,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塘里的小鱼小虾。有时,为了不被烈日晒着,我们还摘来一块块荷叶,用篾条串起来,披在身上遮挡强烈的阳光。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④也记不起多少次了,我们玩耍得兴趣正浓,不管父母怎样叫唤,照样是你唤你的,我玩我的,直到最后,父母生气了,拿着竹棍子气冲冲地赶到,我们才肯回去。
⑤光阴荏苒。后来我长大了,读书、参军,接着外出参加工作了,就再不像儿时那样到荷塘边来玩耍了。
⑥每次回去,我都重拾孩提时的那段时光,又一次次地来到荷塘,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
⑦盛夏之季节,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为我这位打道回乡的人鼓掌欢迎呢。更有映入眼帘的是雨打荷叶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⑧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那一枝枝迎风摇曳的荷叶,经过雨水的洗礼,它宛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盈盈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加楚楚动人!更为诱人观赏的是在那朵朵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瓢雨水,当阵阵微风吹来,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⑨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是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
⑩盛夏之夜,当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闪闪的银光,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咯咯”的蛙鸣。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何不令人如醉如痴……
1.孩提时“我”在荷塘里玩耍,除了放纸船之外,还有 、 、 ___________等游戏。(3分)
2.这篇散文以荷塘为线索,按 顺序,先描写了童年在荷塘玩耍的情形,后描绘了家乡荷塘的自然风光 ,给我们展现了风雨荷叶、 、 三幅荷塘美景图。(3分)
3.第⑦段从哪两方面描写风雨荷叶的?画线的句子描写十分优美,请简要分析原因。(4分)
4.第⑧段写景详略得当,它重点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怎样的意义?(2分)
5.从内容上看,这篇散文通过乡间荷塘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问题。(15分)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婆婆。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婆婆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婆婆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婆婆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
2.文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2分)
3.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2分)
4. 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2 分)
5.“我”曾把____________作为长大的标准,后来,“我”是把_________作为长大的标准,我终于意识到“长大”的真正含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3分)
6.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略写呢? (2分)
7.“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问题。(4分)
春兴(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2分)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16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沿溯阻绝。( )②虽乘奔御风。 ( )
③素湍绿潭。(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 )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3.用“/”给[乙]文中画浪线处断句。(断两处)(2分)
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4.[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文言诗文默写填空。.(每小题1分,共13分)
(1)__________________,寒梅着花未? (王维的《杂诗》)
(2)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3)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_。(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曹操的《观沧海》)
(6)_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8)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9)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10)在《论语》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木兰诗》中描写战地寒冷,战斗生活艰苦的句子是 , 。
名著阅读填空。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写出相关的内容。(3分)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 她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上述文字出自(谁的) ________的____________(作品);这里的“她”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