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13 分) 母爱如佛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年轻人与母亲相依为命,...

(13 分)

母爱如佛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年轻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相当贫困。后来年轻人由于苦恼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亲见儿子整日念念叨叨、不事农活的痴迷样子,苦劝过几次,但年轻人对母亲的话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他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相向。   

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听别人说起远方的山上有位得道高僧,心里不免敬仰,便想去向高僧讨教成仙之道,但他又怕母亲阻拦,但瞒着母亲偷偷从家里出去了。   

他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在山上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热情地接待了他。席间听完他的一番自述,高僧沉默良久。当他向高僧问佛法时,高僧口道:“你想得道成佛,我可以给你指条路。吃过饭后你即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遇有赤脚为你开门的人,这人就是你所谓的佛。你只要悉心伺奉,拜为师,成佛又有何难?”     

年轻人听后大喜,遂叩谢高僧,欣然下山。    

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户农家,男主人为他开门时,他仔细看了看,男主人没有赤脚。   

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座城市的富有人家,更没有人赤脚为他开门,他不免有些灰心。     

第三天,,第四天……他一路走来,投宿无数,却一直没有遇高僧所说的赤脚开门人。他开始对高僧的话产生了怀疑快到自己家时分彻底失望了。日暮时,他没有再投宿,而是连夜赶回家。到家门时已是午夜时分。疲惫至极的他费力地叩动了门环。屋内传来母亲苍老惊悸的声音:“谁呀?”    

“我,你儿子。”他沮丧地答道。     

很快地门开了,一脸憔悴的母亲大声叫着他的名字把他拉进屋里。借着灯光母亲流着泪端详他。这时,他一低头,蓦然发现母亲竟赤着脚站在冰凉的地上!刹那间,灵光一闪,他想起高僧的话。他突然什么都明白了。年轻人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    

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心不禁然一动。母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永远都是伟大的。不能事亲,焉能成佛?在你失意、忧伤甚至绝望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你身边立着的母亲。尽管她不能点拨你什么,但在你无助无奈之时,她的微笑会如佛光一样为你映出一片光明,使你对人生萌生希望。不管你是怎样的卑微和落魄,母亲永远是你可以停泊栖息的港湾,她的关爱和呵护一样会把你上一条风雨无阻的人生之船。   

母亲就是那可以毫不犹豫赤脚为你开门的人,母亲有可以宽恕你的一切过失的胸怀。  

我们苦苦寻找想要伺奉的佛就是母亲。你想到了吗? 

1.文章结尾说:“我们苦苦寻找想要侍奉的佛,就是母亲。”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用自己的话简答。3分)

2.当母亲听到是儿子回来的时候,她赤着双脚迎了出来,母亲为什么赤着双脚?(3分)

3.“刹那间,灵光一闪,他想起了高僧的话。他突然什么都明白了。” “他”到底明白了什么?(2分)

4.本篇文章的记叙线索是什么?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 分)

5.前呼后应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请找出一个前呼后应的例子。(2 分)

 

1. 因为母亲的慈祥如佛光普照,使人萌生希望;母爱的胸襟,像佛一样宽广。 2.因为儿子走失之后,她日思夜想,终于听到儿子的声音了,那种急切的心情促使她来不及穿鞋,就急忙迎了出去。 3.他明白了高僧的良苦用心,明白了母亲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佛。 4.拜佛:求佛→指点迷津→寻求→醒悟;母爱如佛。 5.例:①“年轻人听后大喜”与“他沮丧地答道”; ②“年轻人对母亲的话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他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相向。”与“年轻人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 【解析】 1. 试题分析:通过对文章倒数第二段内容的分析,母亲在你失意、忧伤甚至绝望的时候时立在你身边。在你无助无奈之时,母亲的微笑会如佛光一样为你映出一片光明,使你对人生萌生希望。不管你是怎样的卑微和落魄,母亲永远是你可以停泊栖息的港湾,她的关爱和呵护一样会把你度上一条风雨无阻的人生之船。 母亲拥有可以宽恕你的一切过失的胸怀。 由此可知母亲的慈爱如一片光明,让你萌生希望。母亲拥有宽恕你一切过失的胸襟。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道题是一道根据文章内容揣测人物心里的题型,只要将自己换位成母亲,就能揣测出本体的正确答案,一个母亲,自己的儿子不留一点信息离家出走,都会日思夜想,惦念的夜不成寐,当听到儿子的声音时,母亲当然激动的连鞋都顾不得穿去为儿子开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的一道题。上文高僧告诉年轻人赤脚给自己开门的人就是佛,要用心侍奉,年轻人终于看到赤脚为自己开门的人是母亲,就理解了高僧的用心,母爱如佛。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能力。熟读课文后,先理解各段内容,年轻人去远方求佛,受到高僧指点,一路奔波寻找为自己赤脚开门的佛,最后发现妈妈是自己苦苦寻求的佛,因此本文的线索是:拜佛。通过本文对年轻人寻佛过程的描写,作者要表达一个主题,母爱如佛,要用心侍奉。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能找出照应的句子即可,不设统一答案。如年轻人情感上的照应:如开头“年轻人对母亲的话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他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相向”,照应了后文年轻人醒悟后“年轻人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 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走进千岛湖风景区,你会强烈地感到进入了—个流动的世界,          ,于是,你会觉得那流动的既是山,是水,更是弥漫在山水之间的绿色。

湖中,轻波柔浪,那是水在流动。

山上林木葱茏,四季常绿,山在流动之中,将浓浓的绿色向湖中倾泻。

岸上,峰峦起伏,那是山在流动。

湖中千岛错落,水环岛转,水在流动之中,又将浓浓的绿色拥上岛峰。

A.③②①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③②    D.③①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A午休时,你想看会儿电视,妈妈不允许,你说:“我已经学了一上午啦!你懂不懂劳逸结合?”

B爸爸精心做的饭菜不合你的胃口,你说:“爸爸!快放远点儿,我不爱吃。”

C你看中了一件时尚夏装,一进门便兴冲冲地说:“妈妈,掏钱儿!我买衣服用。”

D星期天,你想约同学一块儿去春游,你对爸爸说:“爸爸,复习了这么久,我

想出去玩一天,放松放松,您看行吗?”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

B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那头/母亲在这头

C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D水是眼波横,山上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里?眉眼盈盈处。

 

查看答案

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孔乙己》中有多处写到众人的哄笑。短衣帮的笑是没有人性的自私的笑;掌柜的笑是麻木不仁的笑;小孩的笑是天真无邪的笑。这种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

B《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颇具特色的幽默讽刺小说。它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对一条狗的态度的几次变化,刻画出了一个对上献媚、对下欺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官僚的形象。

C《谈生命》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D 《那树》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

B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C“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D春天空气清爽,阳光明媚,故有青阳的美称,陈子昂有诗云,“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