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论语》十二章(15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十二章(15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不亦乎(                (2)人不知而不     

(3)不矩(                  (4)人不其忧(      

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1分)

罔,思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摘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成语。(2分)

5.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6.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2分)

 

1.(1)通“悦”,愉快 (2)生气,发怒 (3)越过,超过 (4)忍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分) 3.句子翻译 (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4)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4.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择善而从;匹夫不可夺志;富贵浮云;箪食瓢饮。 5.C 6.示例: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注意译准关键字,“故”和“新”都是形容词当名词,“可以”按古义一字一义译出来,“而”了要译准确,“殆”“罔”两字的意思不要颠倒,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内容,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归纳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此题比较简单,因为课上老师已经逐章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归类,只要按照选项一一对应分析即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6. 试题分析:先选出一句,然后说明它的意思,再联系现实从做人讲道德、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方面谈自己的感想。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12分) 

记忆,好比一口深邃的井,我们所经历的绝大多数人和事,都被淹没了、遗忘了,而能让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小学时,我在加拿大生活学习过两年,经历过很多新鲜事,见过很多有趣的人,但一次买鱼的经历,令我至今难忘。 

那是一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一家新开张的宠物店买鱼。水族箱里养着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鱼让人眼花缭乱。左挑右选,我看中了一种非常漂亮但价格不菲的鱼,一条就需要20加元。 

工作人员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大哥哥,典型的西方人的模样:一头很短的黄发,一双浅蓝色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一张总往上翘的嘴,这张脸充满了友善。 

我指着那条漂亮的鱼说:“麻烦你给我捞一条。” 

让我意外的是,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你养鱼的缸大吗?” 

我疑惑地说:“不大,比较小。”我一边比划鱼缸的大小,一边说。“抱歉,我不能把这条鱼卖给你,你的鱼缸太小,会把鱼养死的,我帮你另外选一种吧。”他笑着说。 

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卖东西的主要是把东西推销出去,才不会管其他的。在国内,经常会遇到一些卖鱼人,为了牟利,专门推销那些价格昂贵却难养活的鱼。 

我满脸疑惑,妈妈认为,可能是这种鱼不好养,鱼缸小容易死,怕我们找上门来,他才不愿意卖给我们。 

于是我说:“您放心,如果养死了,我们不怨你。” 

“这种鱼本来能活40多年,现在它还是一个婴儿,但它对生活空间要求比较高,如果鱼缸太小,很容易死的!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 

没有唯利是图,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对生命自然而原始的尊重。我被他的话深深震撼了,我觉得自己无比渺小。最后,在他的建议下,我选了很好养却最便宜的一种鱼:斗鱼。一种几乎可以在一个茶杯里生活的漂亮的鱼,价钱仅需3加元。 

从此以后,我对自己所养的一切动物有了另外一份关怀: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不仅仅是让它们吃饱喝足。 

开在这记忆深处的花,历久弥新,永远艳丽、清晰,吸引着我,指引着我。 

1.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表示“我”心理变化的词语。(3分)       

意外→( )→( )→疑惑→(  

2.品析第⑦段划线句,说说作者“疑惑”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3.卖鱼店工作人员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2分) 

4.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把一次买鱼经历中所受到的教益比作“记忆深处的花”,形象生动。   

B.对卖鱼人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   

C.文章结构完整,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主题突出。

D.“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使用的是反问句,强调了卖鱼人不忍心鱼在婴儿期死掉,为揭示小说主题埋下伏笔。

5.品析13段句子,说说“尊重每一个生命”在这篇文章中所包含的意思,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启示?(3分)

 

查看答案

《济南的冬天》选段(14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段内容。(2分)

2.文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4分)

                                                            

3.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3分)

4.“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中的“顶”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3分)

5.读完文段,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如果台湾当局     主张分裂并实际      分裂活动,中国政府则有权使用国际法赋予的一切必要的手段来      分裂的企图和行动,以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A.强硕 实行 阻止 维护

B.强行 实施 阻止 维持

C.强行 实施 制止 维护

D.强硕 实行 制止 维持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人说人生充满了沉重与乏味,即使偶有轻松也稍纵即逝,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         

①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②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

③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无比优越的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