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桃红柳绿是故乡 杨泽文 故乡是什么?面对我生命的降生与出发之地,我常常无言以对。...

桃红柳绿是故乡 

杨泽文

故乡是什么?面对我生命的降生与出发之地,我常常无言以对。因为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找不到一个富有诗意的答案。

从生命的终极意义上说,人是经受不住一生漂泊之苦的。所谓四海为家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其隐藏的本质是“没有家”。没有家,没有故乡情结,生命就显出平面和单薄

应该感谢承纳我们生命原初的栖居之地。即便那里惟有的风景或许是一座山岗、一道峡谷、一条小河、一片池塘或一棵大树什么的,但它们毕竟刺激和调动了我们最初的生命意识。它们使我们后来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成为一种可能;它们使我们后来滋生故乡意识和萌发离开故乡的勇气;它们使我们的生命永远处在一种回归与放逐的自我完善之中………

不论富饶还是贫瘠,不论鲜亮还是灰暗,故乡就是故乡,它只能永远让人们交付情感纺织的深刻眷恋。在永恒的眷恋中我们才有勇气抚慰心灵的种种创伤和人生种种痛苦。

从感觉上说,故乡永远处于大地的中央,而自己仿佛是一株远离太阳的向日葵,但总要把花盘转向故乡升起的那轮太阳。蜗居于现代都市的我,免不了要为生计奔波不止,时常像鱼一样游移在色彩缤纷的大街小巷,远离着日月星辰,远离着花草树木,在喧嚣与躁动中消蚀着岁月,耗费着精力。而故乡则在远方的日渐朦胧中变得更加深沉。那源自于遥远的穿透力让人不容置疑和无法拒绝。于是乎开始着手构思如何请好假期,如何打点行装,如何启程,如何撰写好一篇回乡赋。

我和妻子、女儿是在一个春日融融的三月里踏进故乡热土的。一路上夫妻俩被女儿的种种问话折磨得口干舌燥。那接连不断的“这是什么花呀草呀、那是什么树呀鸟呀”等等诸多问题源自女儿幼小的求知领域。而在现代都市里,她注定没有机会提出这么多问题。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感到一种难言的隐痛和悲哀。因为我原以为吃穿不愁的女儿是幸福的,可走在乡间的路上时我才感到女儿其实是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一棵弱草,她无法面对真正的大自然,她无法感知山川河流和草木虫鱼。那种从电视荧屏上得来的一切‘富有’是抽象而脆弱得不堪一击的,你看,当我们跳进父母笑脸相迎的老家门槛时,一只小狗猛然窜出,就吓得女儿躲到我身后尖叫直哭……

在故乡,我感到一种实在地澄澈与开敞,劳累已久的身心得到滋润和休憩。阳春三月,故乡桃花盛开,枯柳吐绿,女儿和村童们一道嬉戏在桃红柳绿的乡村景致中,我和妻子则感到了生命中少有的闲散与充实……

到了归期,我和妻子及女儿告别依依不舍的故乡亲人,酸楚地踏上归程,途中,女儿问:“爸,你为什么淌泪?”“因为爸爸离开家了。”“我们的家不是在城里么?”“噢,对。我们的家是在城里,爸说的是离开故乡。”“故乡是什么?”突然间我心底颤动了一下,女儿终于问到了我思考已久的问题。

“桃红柳绿是故乡。”面对女儿停步仰望的疑问,我终于随口说出一句平淡无奇的话。想不到女儿眨眼笑着往前跳开了,嘴里喃喃地念道:桃红——柳绿——是——故乡。不知为什么,我竟顿然间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

1.文章开头就设问说:“故乡是什么?”从全文看,作者所说的故乡究竟是什么?请根据文意概括。(要求至少答出3点)  (4分)

2.第5段中划线句“那源自于遥远的穿透力让人不容置疑和无法拒绝”一句中的“遥远的穿透力”指的是什么?     (3分)

3.文中第6、9两段两次提到“不知为什么”,请分别对其原因作简要解释,并指出其在行文结构中的作用。  (4分)

“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感到一种难言的隐痛和悲哀。”   (2分)

“不知为什么,我竟顿然间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        (2分)

4.第5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什么?(3分)

5.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4分)

(1)、没有家,没有故乡情结,生命就显出平面和单薄

(2)、那种从电视荧屏上得来的一切‘富有’是抽象而脆弱得不堪一击的

6.请联系生活,结合选文谈谈你对故乡是什么的理解。(4分)

 

1.⑴故乡是我们生命的降生与出发之地。⑵故乡是我们生命的回归与放逐的自我完善之所。 ⑶故乡是我们交付情感的永恒的眷恋。⑷故乡是我们抚慰心灵创伤和人生痛苦的寄托。 2.人们对故乡的永恒眷恋的情结。 3.⑴单一的都市蜗居生活,使女儿对大自然几乎一无所知,这是做父母的失误。 ⑵对“故乡是什么”这个长期困扰“我”的问题找到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答案。 4.比喻。突出作者回归故乡的感情日益激烈。 5.⑴“平面和单薄”强调了生命的不厚重,这里突出了故乡对人们的重要性。 ⑵“富有”这里指知道的书面知识很多,但没有实践经验。 6.能结合选文谈到对故乡的感受皆可(如对故乡的怀念、热爱、敬重等)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较难,文章内涵深刻,理解“故乡”的含义不容易。理解文章中句子的含义,要读透文章,抓住关键句子,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学习时注意广泛阅读,增强理解能力,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对一些文章中带有象征意义的“物”要思考其多重意义,注意文章各处尤其是结尾处作者对此“物”富有含义的表达的句子,深入理解。比如解决此题要抓住文中“承纳我们生命原初的栖居之地”“劳累已久的身心得到滋润和休憩”等句分析其含义,思考作者所说的“故乡是什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词语含义的理解,这也是一个难度不小的题,这需要反复理解作者的情感,并且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解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的词句的含义及作用,这是阅读理解文章的基本能力,答好这类题目,平时就要在阅读时读得细,深究词句,注意细节,注意词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善于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第六段中作者先叙述了女儿好奇的提问很多,说女儿在城里不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因此“我突然感到一种难言的隐痛和悲哀”,第九段,女儿很认真地念出“桃红——柳绿——是——故乡”,似乎明白了“故乡”在“桃红柳绿”的地方,抓住这些细节分析思考。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题比较容易,学生对修辞手法及作用题型训练比较多。因此只要联系文章的内容及比喻修辞手法的解答模式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本题有难度,问题较深,思考的难度大。这类文章,不是简单的叙事,有颇深刻的文意,其中文字信息量,含义丰富,阅读时要注意用心理解文意,注意细节的含义,探视人物的内心情感与思想。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全文内容思想的基础上考察细节的意义,注意文中相关的句段,审查其与题目的联系,深入思考,作出解答。注意组织好语言。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 试题分析:本题有难度,学生看似对自己的故乡比较了解,但是找好能形容“故乡”的“物”,突出其“美好”不太容易。做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大量阅读,掌握丰富的词汇,善于想像和联想。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的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湍绿潭           飞漱其间        

清荣             ④属引凄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对句子朗读划分节奏(2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三峡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四季多变的美的典范。请你结合选文内容,仿照“示例”内容,说说三峡的美还体现在何处。(请勿抄写示例)(2分)

示例:三峡的美,美在山,美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险峻。

三峡的美,美在      ,美在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秋天三峡的景象(不超过10个字)。3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积累(12分)

人家在何许           

②)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③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长河落日圆

⑤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可用郦道元《三峡》中的句子“__                _”来作具体描绘。

⑥《渡荆门送别》中含蓄地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查看答案

请你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法给春节初到重庆沙坪坝的外地人(来走亲戚的老大爷、来投资的企业家、来学习的初中生,三者选其一),介绍一下三峡广场。字数不超过60字。(4分)

 

查看答案

2006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学校开展以“中国记忆”为主题的板报设计评选活动。你班的板报尚未完成,请你为它做好文字编辑工作。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

注:文化遗产蕴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与情感记忆。它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古文化遗址、古建筑、艺术品、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音乐等。

材料一: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大足石刻始于晚唐,历经五代而盛于两宋,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秀代表。

材料二:“长江之歌”诗文朗诵比赛于2006年11月27日在重庆大学艺术馆落下帷幕。

材料三: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艺术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材料四:沈阳故宫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上面四则材料,不适合选入板报的是哪一则?请简要谈谈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报道,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6字,含16字)

本报讯(记者 李丹)通过对重庆市6个区县20余家企业的检查、暗访结果显示,重庆市水环境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水环境形势严峻。重庆不少河段水质仍受到严重污染。数据显示重庆市污染物减少了,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了,但嘉陵江水质还是没有根本好转,并呈恶化趋势。环境保护基础工作较为薄弱。还存在环境污染数据不清,排污费征收使用底数不清等问题。环保执法存在“死角”。个别地方在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处理率虽达到82%,但工业污染整治仍处于低水平、补欠帐阶段,离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要求差距很大。

检查组最后建议,重庆市应认真研究解决嘉陵江污染问题,把整嘉陵江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中,使水环境质量得到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