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18分) 应县木塔为什么不怕地震 高育红 ①应县木...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18分)

满分5 manfen5.com

应县木塔为什么不怕地震

高育红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它处于大同盆地地震带,建成近千年来,经历过多次大地震的考验。据史书记载,在木塔建成200多年之时,当地曾发生过65级大地震,余震连续7天,木塔附近的房屋全部倒塌,只有木塔岿然不动。20世纪初军阀混战的时候,木塔曾被200多发炮弹击中,除打断了两根柱子外,别无损伤。

应县木塔之所以有如此强的抗震能力,其奥妙在于其独特的木结构设计。木塔除了石头基础外,全部用松木和榆木建造。木材是一种质量轻、力学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它具有一定的柔性,在外力的作用下比较容易变形,但在一定程度内又有恢复变形的能力。木构架中的所有节点又普遍使用榫卯结合,也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再加上传统木构架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柱网平面和梁架布置,使其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柔性的整体框架结构体系,当地震袭来时,建筑便通过自身的变形消减地震力对结构的破坏能量,从而在一定限度内保障了建筑的安全性。

中国古代建筑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顶构成,高级的建筑在梁架和屋顶之间还有一个斗拱层。中国古代建筑台基坚固,好比是一艘大船载着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基础被剪切破坏,减小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优雅的大屋顶对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过相当大的贡献。形成大屋顶需要复杂的结构和大量构件,大大增加了屋顶乃至整个构架的整体性,庞大的屋顶以其自重压在柱网上,也提高了构架的稳定性。

斗拱是由若干斗形的的木块和方形的短枋木相互交接组合而成的构件,用在柱头或额枋之上,起着承担梁架和出挑屋檐的作用。当地震发生时,屋顶和柱之间的若干组内外檐斗拱像弹簧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从而大大减少了建筑的破坏程度。

除了这些较显著的手法外,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技术设施,比如榫卯的使用。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我们的祖先早在7000年前就开始使用,这种不用钉子连接的构建的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了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1.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               。(2分)选文为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多是        构架,(2分)能够通过            消减地震对自身造成破坏。(2分)

2.选文第自然段划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选文第自然段加点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4.仔细阅读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我国古代建筑有哪几种抗震手法。(4分)

5.许多中国古代建筑都做到功能与美感的完美结合,请你举一例,并加以简要说明。(4分)

 

1.(逻辑)逻辑顺序 木(木头,木质) 自身变形 2. 举例子、引用、作比较、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应县木塔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3. 不能。“一定限度内”起限制作用,准确地说明古建筑自身变形只能在一定限度内保证其安全性,而非绝对安全,去掉了与现实不符。这表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 ①台基的使用有效地避免建筑基础被剪切破坏。 ②大屋顶的使用提高了建筑构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③斗拱通过变形起到消能抗震的作用。 ④以榫卯为代表的技术设施能吸收地震能量,减小建筑的地震响应。 5.示例:苏州宝带桥。这种连拱石桥能减小河水对桥造成的冲击力,结构坚固,同时像一条卧龙横卧在水面,形象优美。 【解析】 1. 试题分析: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按照由果到因、由主到次进行说明,因此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本题的第二问从文章的第二段中可以寻找到答案,只要稍加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如:举例子:具体详尽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题时一般方法:表态+解释+分析+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在分析效果时必须联系具体的语句。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难度不大,只要认真的阅读③~⑤自然段的内容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选择的建筑物是中国古代建筑,并且写出其功能与美感的完美结合即可。这不算难,《中国石拱桥》就对我国的古代建筑赵州桥和卢沟桥有深入的介绍。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桃红柳绿是故乡 

杨泽文

故乡是什么?面对我生命的降生与出发之地,我常常无言以对。因为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找不到一个富有诗意的答案。

从生命的终极意义上说,人是经受不住一生漂泊之苦的。所谓四海为家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其隐藏的本质是“没有家”。没有家,没有故乡情结,生命就显出平面和单薄

应该感谢承纳我们生命原初的栖居之地。即便那里惟有的风景或许是一座山岗、一道峡谷、一条小河、一片池塘或一棵大树什么的,但它们毕竟刺激和调动了我们最初的生命意识。它们使我们后来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成为一种可能;它们使我们后来滋生故乡意识和萌发离开故乡的勇气;它们使我们的生命永远处在一种回归与放逐的自我完善之中………

不论富饶还是贫瘠,不论鲜亮还是灰暗,故乡就是故乡,它只能永远让人们交付情感纺织的深刻眷恋。在永恒的眷恋中我们才有勇气抚慰心灵的种种创伤和人生种种痛苦。

从感觉上说,故乡永远处于大地的中央,而自己仿佛是一株远离太阳的向日葵,但总要把花盘转向故乡升起的那轮太阳。蜗居于现代都市的我,免不了要为生计奔波不止,时常像鱼一样游移在色彩缤纷的大街小巷,远离着日月星辰,远离着花草树木,在喧嚣与躁动中消蚀着岁月,耗费着精力。而故乡则在远方的日渐朦胧中变得更加深沉。那源自于遥远的穿透力让人不容置疑和无法拒绝。于是乎开始着手构思如何请好假期,如何打点行装,如何启程,如何撰写好一篇回乡赋。

我和妻子、女儿是在一个春日融融的三月里踏进故乡热土的。一路上夫妻俩被女儿的种种问话折磨得口干舌燥。那接连不断的“这是什么花呀草呀、那是什么树呀鸟呀”等等诸多问题源自女儿幼小的求知领域。而在现代都市里,她注定没有机会提出这么多问题。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感到一种难言的隐痛和悲哀。因为我原以为吃穿不愁的女儿是幸福的,可走在乡间的路上时我才感到女儿其实是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一棵弱草,她无法面对真正的大自然,她无法感知山川河流和草木虫鱼。那种从电视荧屏上得来的一切‘富有’是抽象而脆弱得不堪一击的,你看,当我们跳进父母笑脸相迎的老家门槛时,一只小狗猛然窜出,就吓得女儿躲到我身后尖叫直哭……

在故乡,我感到一种实在地澄澈与开敞,劳累已久的身心得到滋润和休憩。阳春三月,故乡桃花盛开,枯柳吐绿,女儿和村童们一道嬉戏在桃红柳绿的乡村景致中,我和妻子则感到了生命中少有的闲散与充实……

到了归期,我和妻子及女儿告别依依不舍的故乡亲人,酸楚地踏上归程,途中,女儿问:“爸,你为什么淌泪?”“因为爸爸离开家了。”“我们的家不是在城里么?”“噢,对。我们的家是在城里,爸说的是离开故乡。”“故乡是什么?”突然间我心底颤动了一下,女儿终于问到了我思考已久的问题。

“桃红柳绿是故乡。”面对女儿停步仰望的疑问,我终于随口说出一句平淡无奇的话。想不到女儿眨眼笑着往前跳开了,嘴里喃喃地念道:桃红——柳绿——是——故乡。不知为什么,我竟顿然间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

1.文章开头就设问说:“故乡是什么?”从全文看,作者所说的故乡究竟是什么?请根据文意概括。(要求至少答出3点)  (4分)

2.第5段中划线句“那源自于遥远的穿透力让人不容置疑和无法拒绝”一句中的“遥远的穿透力”指的是什么?     (3分)

3.文中第6、9两段两次提到“不知为什么”,请分别对其原因作简要解释,并指出其在行文结构中的作用。  (4分)

“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感到一种难言的隐痛和悲哀。”   (2分)

“不知为什么,我竟顿然间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        (2分)

4.第5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什么?(3分)

5.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4分)

(1)、没有家,没有故乡情结,生命就显出平面和单薄

(2)、那种从电视荧屏上得来的一切‘富有’是抽象而脆弱得不堪一击的

6.请联系生活,结合选文谈谈你对故乡是什么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的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湍绿潭           飞漱其间        

清荣             ④属引凄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对句子朗读划分节奏(2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三峡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四季多变的美的典范。请你结合选文内容,仿照“示例”内容,说说三峡的美还体现在何处。(请勿抄写示例)(2分)

示例:三峡的美,美在山,美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险峻。

三峡的美,美在      ,美在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秋天三峡的景象(不超过10个字)。3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积累(12分)

人家在何许           

②)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③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长河落日圆

⑤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可用郦道元《三峡》中的句子“__                _”来作具体描绘。

⑥《渡荆门送别》中含蓄地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查看答案

请你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法给春节初到重庆沙坪坝的外地人(来走亲戚的老大爷、来投资的企业家、来学习的初中生,三者选其一),介绍一下三峡广场。字数不超过60字。(4分)

 

查看答案

2006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学校开展以“中国记忆”为主题的板报设计评选活动。你班的板报尚未完成,请你为它做好文字编辑工作。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

注:文化遗产蕴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与情感记忆。它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古文化遗址、古建筑、艺术品、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音乐等。

材料一: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大足石刻始于晚唐,历经五代而盛于两宋,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秀代表。

材料二:“长江之歌”诗文朗诵比赛于2006年11月27日在重庆大学艺术馆落下帷幕。

材料三: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艺术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材料四:沈阳故宫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上面四则材料,不适合选入板报的是哪一则?请简要谈谈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