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节日里,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霓虹闪烁,真是让人头晕目眩。
B.看到他那瘦骨嶙峋的样子,我们怎能不生心怜悯呢?
C.他说话做事总是小心翼翼,害怕伤着别人。
D,站在崖顶向下看,真有些让人心惊肉跳,不得不缩回身子。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仙露琼浆 伫立 喧滕 丝丝缕缕
B.一丝不苟 葱拢 弥漫 惊慌失措
C.开膛破肚 喧嚣 和睦 昂首挺立
D.一页孤舟 椭圆 劫掠 海枯石烂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嶙峋(xùn) 啜泣(chuò) 迸溅(bèng) 忍俊不禁(jīn)
B.收敛(liǎn) 骸骨(hé) 峰峦(Luán) 一瞬(shùn)间
C.喑哑(yīn) 静谧(mì) 潜行(qián) 头晕目眩(xuàn)
D.狩猎(shòu) 预兆(zhào) 圆弧(hú) 更胜一筹(chòu)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阅读下面短文,根据你的感悟作文。
麦克牵一只蜗牛去远行,可是蜗牛走得太慢了。
麦克又是催促又是斥责,蜗牛只是很歉疚地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麦克又急又气,对蜗牛又拉又扯又踢,蜗牛受了伤,越发爬得慢了。麦克只好耐着性子,让蜗牛慢慢爬,自己则以一种接近静止的速度跟在后面。就在这个时候,麦克闻到了阵阵花香,听到了鸟叫虫鸣,感到了微风拂面的舒适。后来,麦克还看到了美丽的夕阳、灿烂的晚霞,以及满天的星斗。麦克不禁感慨道:“我牵着蜗牛远不如蜗牛牵着我富有诗意!”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我们没有注意到的美丽。人生路上,不管是因为匆匆赶路错过了美丽,还是因为慢下脚步欣赏美丽,都是曾经年少的证明,将来美好的回想,刻在生命年轮上的印记……
读了上面的材料,请以“感悟美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2)、根据提示作文。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健康,拥有亲情,拥有友情,拥有阳光,拥有和平,然而我们同时又在抱怨和慨叹命运的不公。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珍惜。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 ”为题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与本人相关的人名。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18分)
应县木塔为什么不怕地震
高育红
①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它处于大同盆地地震带,建成近千年来,经历过多次大地震的考验。据史书记载,在木塔建成200多年之时,当地曾发生过6.5级大地震,余震连续7天,木塔附近的房屋全部倒塌,只有木塔岿然不动。20世纪初军阀混战的时候,木塔曾被200多发炮弹击中,除打断了两根柱子外,别无损伤。
②应县木塔之所以有如此强的抗震能力,其奥妙在于其独特的木结构设计。木塔除了石头基础外,全部用松木和榆木建造。木材是一种质量轻、力学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它具有一定的柔性,在外力的作用下比较容易变形,但在一定程度内又有恢复变形的能力。木构架中的所有节点又普遍使用榫卯结合,也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再加上传统木构架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柱网平面和梁架布置,使其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柔性的整体框架结构体系,当地震袭来时,建筑便通过自身的变形消减地震力对结构的破坏能量,从而在一定限度内保障了建筑的安全性。
③中国古代建筑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顶构成,高级的建筑在梁架和屋顶之间还有一个斗拱层。中国古代建筑台基坚固,好比是一艘大船载着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基础被剪切破坏,减小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优雅的大屋顶对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过相当大的贡献。形成大屋顶需要复杂的结构和大量构件,大大增加了屋顶乃至整个构架的整体性,庞大的屋顶以其自重压在柱网上,也提高了构架的稳定性。
④斗拱是由若干斗形的的木块和方形的短枋木相互交接组合而成的构件,用在柱头或额枋之上,起着承担梁架和出挑屋檐的作用。当地震发生时,屋顶和柱之间的若干组内外檐斗拱像弹簧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从而大大减少了建筑的破坏程度。
⑤除了这些较显著的手法外,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技术设施,比如榫卯的使用。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我们的祖先早在7000年前就开始使用,这种不用钉子连接的构建的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了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1.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 。(2分)选文为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多是 构架,(2分)能够通过 消减地震对自身造成破坏。(2分)
2.选文第①自然段划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选文第②自然段加点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4.仔细阅读③~⑤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我国古代建筑有哪几种抗震手法。(4分)
5.许多中国古代建筑都做到功能与美感的完美结合,请你举一例,并加以简要说明。(4分)
桃红柳绿是故乡
杨泽文
故乡是什么?面对我生命的降生与出发之地,我常常无言以对。因为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找不到一个富有诗意的答案。
从生命的终极意义上说,人是经受不住一生漂泊之苦的。所谓四海为家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其隐藏的本质是“没有家”。没有家,没有故乡情结,生命就显出平面和单薄。
应该感谢承纳我们生命原初的栖居之地。即便那里惟有的风景或许是一座山岗、一道峡谷、一条小河、一片池塘或一棵大树什么的,但它们毕竟刺激和调动了我们最初的生命意识。它们使我们后来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成为一种可能;它们使我们后来滋生故乡意识和萌发离开故乡的勇气;它们使我们的生命永远处在一种回归与放逐的自我完善之中………
不论富饶还是贫瘠,不论鲜亮还是灰暗,故乡就是故乡,它只能永远让人们交付情感纺织的深刻眷恋。在永恒的眷恋中我们才有勇气抚慰心灵的种种创伤和人生种种痛苦。
从感觉上说,故乡永远处于大地的中央,而自己仿佛是一株远离太阳的向日葵,但总要把花盘转向故乡升起的那轮太阳。蜗居于现代都市的我,免不了要为生计奔波不止,时常像鱼一样游移在色彩缤纷的大街小巷,远离着日月星辰,远离着花草树木,在喧嚣与躁动中消蚀着岁月,耗费着精力。而故乡则在远方的日渐朦胧中变得更加深沉。那源自于遥远的穿透力让人不容置疑和无法拒绝。于是乎开始着手构思如何请好假期,如何打点行装,如何启程,如何撰写好一篇回乡赋。
我和妻子、女儿是在一个春日融融的三月里踏进故乡热土的。一路上夫妻俩被女儿的种种问话折磨得口干舌燥。那接连不断的“这是什么花呀草呀、那是什么树呀鸟呀”等等诸多问题源自女儿幼小的求知领域。而在现代都市里,她注定没有机会提出这么多问题。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感到一种难言的隐痛和悲哀。因为我原以为吃穿不愁的女儿是幸福的,可走在乡间的路上时我才感到女儿其实是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一棵弱草,她无法面对真正的大自然,她无法感知山川河流和草木虫鱼。那种从电视荧屏上得来的一切‘富有’是抽象而脆弱得不堪一击的,你看,当我们跳进父母笑脸相迎的老家门槛时,一只小狗猛然窜出,就吓得女儿躲到我身后尖叫直哭……
在故乡,我感到一种实在地澄澈与开敞,劳累已久的身心得到滋润和休憩。阳春三月,故乡桃花盛开,枯柳吐绿,女儿和村童们一道嬉戏在桃红柳绿的乡村景致中,我和妻子则感到了生命中少有的闲散与充实……
到了归期,我和妻子及女儿告别依依不舍的故乡亲人,酸楚地踏上归程,途中,女儿问:“爸,你为什么淌泪?”“因为爸爸离开家了。”“我们的家不是在城里么?”“噢,对。我们的家是在城里,爸说的是离开故乡。”“故乡是什么?”突然间我心底颤动了一下,女儿终于问到了我思考已久的问题。
“桃红柳绿是故乡。”面对女儿停步仰望的疑问,我终于随口说出一句平淡无奇的话。想不到女儿眨眼笑着往前跳开了,嘴里喃喃地念道:桃红——柳绿——是——故乡。不知为什么,我竟顿然间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
1.文章开头就设问说:“故乡是什么?”从全文看,作者所说的故乡究竟是什么?请根据文意概括。(要求至少答出3点) (4分)
2.第5段中划线句“那源自于遥远的穿透力让人不容置疑和无法拒绝”一句中的“遥远的穿透力”指的是什么? (3分)
3.文中第6、9两段两次提到“不知为什么”,请分别对其原因作简要解释,并指出其在行文结构中的作用。 (4分)
“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感到一种难言的隐痛和悲哀。” (2分)
“不知为什么,我竟顿然间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 (2分)
4.第5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什么?(3分)
5.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4分)
(1)、没有家,没有故乡情结,生命就显出平面和单薄。
(2)、那种从电视荧屏上得来的一切‘富有’是抽象而脆弱得不堪一击的
6.请联系生活,结合选文谈谈你对故乡是什么的理解。(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