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善良是人生的雨露甘霖,是人类温暖心灵的火焰。善良让世界充满仁爱,让岁月满溢温xīn (1) 。有时,善良是风雨中悄然为你chēng (2) 开的一把伞;有时,它是黑暗中为你倏然点亮的一盏灯。更多时候,善良是危难时毫不犹yù (3) 地向你伸出的一双帮扶的手,是你在走投无路时向你tǎn (4) 然敞开的一扇收容的门。
(1) (2) (3) (4)
根据要求作文。
蜡烛期待着燃烧,小鸟期待着飞翔;干旱的土地期待着甘霖,冰封的冬天期待着春风……期待着,我们才有希望;期待着,我们才能去争取。期待是一种幸福,期待是一种希望,期待是一种无奈,期待也是……
请以“期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 600字左右(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③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⑵不独子其子( )
⑶矜、寡、孤、独( ) ⑷盗窃乱贼而不作(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⑵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3分)
4.我们当今社会达到古人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没有?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三衢道中
曾 幾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绿阴不减来时路”这句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分)
2.全诗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诗人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3分)
拔掉那颗蛀牙(16分)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⑪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⑫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⑬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⑭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⑮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1.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3分)
2.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2分)
地 位 尴 尬,滋 生 仇 恨——( )——( )——回 报 亲 情,收 获 快 乐
3.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2分)
(2)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3)两棵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分)
4.第⑪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2分)
5.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3分)
在柏林 (10分)
[美]奥莱尔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喀嚓喀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加思考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文中备役老兵和老妇人的外貌描写揭示了当时德国人民怎样的境况? _____ ______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老妇人多次重复“一,二,三……”的原因是 ,这也通过老妇人之口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 。(2分)
3.第段主要描写老兵的 ,这些话表现了老兵 。(3分)
4.老兵的话讲完后,为何“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样结尾有何益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