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期日中( )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2分)从中看出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2分)
4.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请你举出2个以上这样的事例来(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1分)
散 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原意。我决安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意思。(2分)
2.请用简练的词语或词组概括出一家四口的性格特点。(4分)
“我”: 母亲:
妻子: 儿子:
3.下面的各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题目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概况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作者精心选材,以小见大。以“背”为线索反映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
C.文章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既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又强化主体意识,突显使命感。
D.本文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给人自然怡人的印象,与前文的“有意思”呼应,也预示着前方是一片美好的路途。
4.结合文章,品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你对“整个世界”的理解。(3分)
诗歌鉴赏(6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 ”终。诗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3分)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下颔联所展现的画面(3分)
请根据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 ,
,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温馨。
“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能默写出多少诗文。(6分)
(1)何当共剪西窗烛, 。(《夜雨寄北》)
(2) 海日生残夜, 。(《次北固山下》)
(3) , 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4)《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在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作用。
B.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C.网络作为传媒,必须承担社会教育责任。
D.为了防止体育活动时间不再发生伤害事故,体育老师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