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最后一颗牙齿 ①我把母亲从乡下接过来帮忙看孩子。母亲63岁,长年的农...

现代文阅读

最后一颗牙齿

①我把母亲从乡下接过来帮忙看孩子。母亲63岁,长年的农活劳累使她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背有些驼,耳朵有些背,牙齿也掉了多半。

②母亲刚来时,我对她的“教育”很是费了一番脑筋。母亲在老家带过哥哥家的几个孩子,所以在带孩子的问题上颇有自己的一套,这反而更增加了我教导的难度,好比在一张画过野菊花的纸上再画牡丹,颠覆的难度可想而知。

③比如母亲经常会用嘴尝试奶粉的温度,用大人的脸盆洗孩子的尿布,嚼食品喂孩子等等,我制止时,母亲总是笑着说:“自己的孩子我不嫌!”我哭笑不得:“不是你嫌不嫌的问题,而是大人的口腔和脸盆带有很多细菌,不卫生,这样对孩子不好。”母亲瞪着眼说:“大人怎么不卫生了?我带了两代孩子,都是这么照顾的,也都长得挺好啊。”我不耐烦地扬着手中的书说:“这是科学喂养,书上都有,有空的时候你也看看。”母亲看了看我手中的书,又看看我的脸色,不知是屈服于书本还是屈服于我的脸色,不做声了。

④母亲岁数大了,便有些唠叨。我扒开尿布查孩子的粪便有无异味时,她便会说:“我最近有些便秘。”我查看孩子的耳屎是否正常时,她便会说:“我最近的耳朵越来越背了。”我扒开孩子的小嘴查看长没长牙齿时,她便会说:“我又有两颗牙齿松动了。”……说得多了,我便不耐烦地说:“等有空我带你去医院看看!”母亲又摇头又摆手:“                   

⑤有一天,我给儿子喂鸡蛋羹,儿子一张嘴,一点银白从红红的牙床中冒了出来,“妈快来看!宝宝长牙齿了!”我兴奋地大叫。叫了半天,母亲却没有动静,我一扭头,见母亲正盯着手里的馒头发呆。

⑥“你在看什么?馒头长花了?”我冲母亲嚷道。母亲看了我一眼,低声说:“掉了一颗牙。”我仔细一看,果然看见在母亲咬过的馒头上扎着一颗牙齿。我一把夺过馒头,丢在垃圾篓里,又拿起一个馒头递给母亲说:“换个馒头吧,怪——”想了想,把“脏的”两个字咽到了肚子里。

⑦母亲叹了口气说:“这是我最后一颗牙齿了!”然后转过头来看看宝宝的小牙。看着看着笑了:“比你长牙早了一个多月。你长第一颗牙是在十一个月的时候,第一次掉牙是七岁半。你的第一颗小牙我还放着,就在我的梳妆盒里。

⑧母亲一脸灿烂地回忆着,咧开的嘴里露出了光光的牙床,母亲的牙,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全掉光了。

⑨在儿子钻出第一颗小牙的时候,母亲掉下了最后一颗牙齿,我厌恶地把母亲生命中最后一颗牙齿扔进了垃圾篓。想到这里,我的心忽然痛了一下。

⑩我把母亲的牙齿从垃圾篓里小心地取出来,放在水龙头下仔细清洗,用毛巾擦干净,放进我的首饰盒。我知道,终究有一天我会对儿子讲他的第一颗牙齿,到那时,我还会同时讲起我母亲的最后一颗牙齿。

1.“我”对母亲非常“不耐烦”,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文中写“我”对孩子的爱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                                                                         

2.结合上下文和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下面的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入第4段画线处。(2分)

  A不用不用,这都是老年常见病,花那冤枉钱干啥!

  B不必麻烦你了,等有空我自己去就行。

  C就剩两颗牙了,看也没有用了,先照顾孩子吧。

  D你哪里会有空?有空我也不会去看的。

3.第7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4.“想到这里,我的心忽然痛了一下”,结合上下文,谈一谈“痛”的含义。(4分)

答:                                                                         

5.文章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答:                                                                         

 

1.原因:①“我”认为母亲喂养孩子的方式不科学、不卫生(1分);②母亲岁数大了,有些唠叨(1分)。用意:和我对母亲的“不耐烦”形成了鲜明对比(1分),强调母爱的伟大,也突出了我的转变。 【小题 2】选A得2分,选C得1分。 2.答案示例:①内容上,写母亲的回忆,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珍爱;②情节上,为下文我对母亲的感情转变及保存母亲的最后一颗牙齿做铺垫。 3.答案示例:因为自己对母亲的嫌厌而自责、愧疚,也因为母亲的衰老而难过、伤感。 4.示例一:选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我”对母亲不耐烦的态度和嫌厌的心理,后写“我”对母亲的愧疚和感恩。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示例二: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把“我”对孩子的爱和对母亲的嫌厌两相对比,强调母爱的伟大,也突出了“我”的转变。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从文章内容看,我认为“母亲经常会用嘴尝试奶粉的温度,用大人的脸盆洗孩子的尿布,嚼食品喂孩子等等”是不讲卫生、不科学的;再就是母亲的唠叨让我感觉有些烦。文中写“我”对孩子的爱,其目的是为了与我对母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母爱的伟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母亲的语言能体现母亲的性格特征,A项体现了母亲的勤劳节俭,C项体现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从这两方面看,这两个选项都可以,但A项会更符合当时的情境。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从内容上来看,这是写母亲的回忆,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珍爱;从情节上,为下文我对母亲的感情转变及保存母亲的最后一颗牙齿做铺垫。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4】 试题分析:“痛”展现了我对母亲感情的转变,我为我对母亲的做法和对母亲的漠不关心而感到羞愧与自责,母亲的衰老我竟一点也没有注意,内心充满伤痛。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运用。选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我”对母亲的反感,后写“我”对母亲的愧疚和感恩。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考点:分析写作手法作用,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满分15分】

雾霾天气,警惕PM25污染

①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媒体的关注,以PM2.5为代表的“超细灰尘”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PM25是什么?它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我们又该如何抵御其污染呢?

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成部分,但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同时PM25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③PM25“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它是雾霾有害细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

⑤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分布到全身,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

⑥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目前普遍认为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很多人已经把雾霾天气比喻成为大自然的“吸烟室”。不但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时而有雾时而多云的天气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⑦人体每天需要呼吸大约10立方米的空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气过滤器”。                           第一要少开车,堵车就熄火。汽车尾气不仅危害长时间在道路周边的人,也危害司机本身,特别是长时间堵车、汽油得不到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尾气危害更大。所以长时间堵车时最好熄火,尽量少开窗。第二应严禁近郊私自焚烧垃圾和枯草败叶。私自焚烧所产生的二恶英、烟尘颗粒等有毒物质,会使周边的城市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毒雾”。第三是减少外出。专家认为,对于雾霾天气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外出。戴口罩可以防止一些灰尘进入鼻腔,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对于最近引发热议的PM25,专家认为即便是专业的医用口罩,主要针对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于PM25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抵御能力不强。第四不在室内吸烟,远离二手烟;灰霾天气少开窗,可以养点花花草草;使用空气净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为主,对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

1.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在第⑧段划线处加一句合适的话,使上下文连贯。(2分)

答:                                                                         

2. 阅读④⑤⑥三个段落,分点概括PM25对人体的危害。(3分)

答:                                                                         

3.第⑦段中加点的“可能”“一定”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4.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能否换成“它的直径很小”,为什么?(4分)

答:                                                                         

5.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下列案例中李先生的做法有哪些地方不恰当。(3分)

【案例】李先生患有贫血,为增强体质,他注意锻炼身体,一年四季从不间断。遇到多雾天气,也会驾车到城郊去爬山。有时遇到拥堵,他也从不熄火。有雾的时候,他就在街上买个普通口罩戴着爬山。

答:                                                                         

 

查看答案

语言运用与名著阅读【满分10分】

1.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近年来,韩国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加。①韩国人掀起学习汉语、使用汉语。汉语之所以取代日语成为韩国第二外语,是因为韩国人意识到中国影响力正在不断升高

修改①:                                                                       

修改                                                                       

2.崂山三中举行以“爱班级,爱学校”为主题的歌咏比赛,大家都在积极训练。可小华认为自己唱歌不好听,不愿参加比赛。如果你是班级的文艺委员,你会怎样劝说她积极参加比赛?请写出你要说的话。

要求:围绕中心,语言得体。(3分)

 

3.名著阅读(4分)

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然而保尔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

以上选段选自前苏联小说《                 ,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全名是          。选段中加点词语的词性分别是: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的语句补写完整。(10分)

                      ,猎马带禽归。  (《野望》王绩)

坐观垂钓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崔颢)

                     ,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刘禹锡)

松间沙路净无泥,                         (《浣溪沙》苏轼)

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刘禹锡)

                    ,决眦入归鸟。     (《望岳》杜甫)

白头搔更短,                         (《春望》杜甫)

                ,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文段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分)

②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1分)

③虽席地不容间也 (1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满分8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观潮》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的是(2分)

A三峡七百里中   自:自从

B湍绿潭    素:朴素,这里指水很干净

C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既望:每月的十五日

D皆披发    文:动词,画着花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2分)

例句:而旗尾略不沾湿,此夸能。

A温故而知新,可为师矣  (《论语》)

B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三峡》)

C此独跛之故    (《智子疑邻》)

D其诗养父母、收族为意   (《伤仲永》)

3.下列各句中,与“吴儿善泅者数百”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C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大道之行也》)

D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观潮》

4.下列关于《三峡》《观潮》两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三峡》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

B郦道元开篇用寥寥数笔,就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C《观潮》中,作者写潮水涌动之景,观察极为细微,视角由近及远,写得很有层次。

D“旗尾略不沾湿”这个细节,写出了弄潮儿本领的高妙;接着写岸边观潮之盛,从侧面衬托出江潮之美。

第II卷(10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