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用与名著阅读【本题满分12分】
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国家有关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以“摒弃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为主题组织开展活动。你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3-5题的任务。
1. 同学们上街采访了一些行人,询问他们闯红灯的理由,请你根据下面的回答,针对行人提出3条有针对性的建议,以遏制闯红灯现象的发生。(每条不超过10个字)(3分)
甲:我知道不该闯红灯,可没到绿灯亮,大家都走了,就剩我一人,所以跟着走了。
乙:不就过马路嘛,不看灯也不至于出交通事故啊!哪儿那么巧就让我遇到了?
丙:交通信号灯设置不是太长就是太短,附近就这一条斑马线,又没有过街天桥或者地下通道,过马路的人又这么多,肯定没人愿意等。
2.下面的文段摘自同学们写的倡议书,有一句话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切实增加文明交通意识,从个人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建设“平安青岛、畅通青岛”做出积极贡献。
句子:
改正:
3.学校门前马路边有一幅交通安全宣传画(见右图,中间三个圆在彩色图上分别为红、黄、绿三种颜色),请用简洁的文字说明宣传画的内容。(3分)
4.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
那是二十四小时中最可爱的一个小时——“白天已将它炽热的火耗尽”,露水清凉地降落在喘息的平原和烤焦的山顶上。在太阳没披上华丽的云彩就朴素地沉落的地方,铺展着一片庄严的紫色,在一个小山峰上方的一点上,红宝石和炉火般的光辉正燃烧着,高高地远远地扩散开去,变得柔和再柔和,覆盖了半个天空。东方有它自己的悦目的湛兰的美,还有它自己的谦逊的宝石,一颗徐徐升起的孤独的星;它不久就要以月亮自豪,可是现在月亮还在地平线下面。
这一段景物描写选自小说《 》,作者是 。“炉火般的光辉”是 词组,“东方有它自己的悦目的湛兰的美”一句话的主干是 。
以下关于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浪漫的李白即使一人喝酒,也可以寻觅到灵魂的伴侣,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句诗可谓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边声阵阵,山峦起伏,落日隐隐,孤城紧闭,诗人将边塞的荒凉景象写得有声有色。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诗人希望朝廷早日派遣冯唐来传达命令,表达了期望重新受到朝廷任用的愿望。
D“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兵临城下,可见形势危急;日光透过乌云射在铠甲之上,金光闪闪,可见守军威武雄壮。
请将下面的诗歌补写完整。(10分)
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 (《诗经·关雎》)
②天时不如地利,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③ ,风多杂鼓声。 (《从军行》杨炯)
④永结无情游, 。 (《月下独酌》李白)
⑤锦江春色来天地, 。 (《登楼》杜甫)
⑥过尽千帆皆不是, 。 (《望江南》温庭筠)
⑦ ,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李清照)
⑧ ,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辛弃疾)
⑨簌簌衣巾落枣花, 。 (《浣溪沙》苏轼)
⑩臣本布衣, ,苟全性命于乱世。 (《出师表》诸葛亮)
请以“那件小事激励着我”为题,写一篇记叙类的文章。
要求:(1)字数在600字以上;(2)恰当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现代文阅读
最后一颗牙齿
①我把母亲从乡下接过来帮忙看孩子。母亲63岁,长年的农活劳累使她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背有些驼,耳朵有些背,牙齿也掉了多半。
②母亲刚来时,我对她的“教育”很是费了一番脑筋。母亲在老家带过哥哥家的几个孩子,所以在带孩子的问题上颇有自己的一套,这反而更增加了我教导的难度,好比在一张画过野菊花的纸上再画牡丹,颠覆的难度可想而知。
③比如母亲经常会用嘴尝试奶粉的温度,用大人的脸盆洗孩子的尿布,嚼食品喂孩子等等,我制止时,母亲总是笑着说:“自己的孩子我不嫌!”我哭笑不得:“不是你嫌不嫌的问题,而是大人的口腔和脸盆带有很多细菌,不卫生,这样对孩子不好。”母亲瞪着眼说:“大人怎么不卫生了?我带了两代孩子,都是这么照顾的,也都长得挺好啊。”我不耐烦地扬着手中的书说:“这是科学喂养,书上都有,有空的时候你也看看。”母亲看了看我手中的书,又看看我的脸色,不知是屈服于书本还是屈服于我的脸色,不做声了。
④母亲岁数大了,便有些唠叨。我扒开尿布查孩子的粪便有无异味时,她便会说:“我最近有些便秘。”我查看孩子的耳屎是否正常时,她便会说:“我最近的耳朵越来越背了。”我扒开孩子的小嘴查看长没长牙齿时,她便会说:“我又有两颗牙齿松动了。”……说得多了,我便不耐烦地说:“等有空我带你去医院看看!”母亲又摇头又摆手:“ ”
⑤有一天,我给儿子喂鸡蛋羹,儿子一张嘴,一点银白从红红的牙床中冒了出来,“妈快来看!宝宝长牙齿了!”我兴奋地大叫。叫了半天,母亲却没有动静,我一扭头,见母亲正盯着手里的馒头发呆。
⑥“你在看什么?馒头长花了?”我冲母亲嚷道。母亲看了我一眼,低声说:“掉了一颗牙。”我仔细一看,果然看见在母亲咬过的馒头上扎着一颗牙齿。我一把夺过馒头,丢在垃圾篓里,又拿起一个馒头递给母亲说:“换个馒头吧,怪——”想了想,把“脏的”两个字咽到了肚子里。
⑦母亲叹了口气说:“这是我最后一颗牙齿了!”然后转过头来看看宝宝的小牙。看着看着笑了:“比你长牙早了一个多月。你长第一颗牙是在十一个月的时候,第一次掉牙是七岁半。你的第一颗小牙我还放着,就在我的梳妆盒里。”
⑧母亲一脸灿烂地回忆着,咧开的嘴里露出了光光的牙床,母亲的牙,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全掉光了。
⑨在儿子钻出第一颗小牙的时候,母亲掉下了最后一颗牙齿,我厌恶地把母亲生命中最后一颗牙齿扔进了垃圾篓。想到这里,我的心忽然痛了一下。
⑩我把母亲的牙齿从垃圾篓里小心地取出来,放在水龙头下仔细清洗,用毛巾擦干净,放进我的首饰盒。我知道,终究有一天我会对儿子讲他的第一颗牙齿,到那时,我还会同时讲起我母亲的最后一颗牙齿。
1.“我”对母亲非常“不耐烦”,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文中写“我”对孩子的爱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
2.结合上下文和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下面的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入第4段画线处。(2分)
A.不用不用,这都是老年常见病,花那冤枉钱干啥!
B.不必麻烦你了,等有空我自己去就行。
C.就剩两颗牙了,看也没有用了,先照顾孩子吧。
D.你哪里会有空?有空我也不会去看的。
3.第7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4.“想到这里,我的心忽然痛了一下”,结合上下文,谈一谈“痛”的含义。(4分)
答:
5.文章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答:
现代文阅读【满分15分】
雾霾天气,警惕PM2.5污染
①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媒体的关注,以PM2.5为代表的“超细灰尘”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PM2.5是什么?它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我们又该如何抵御其污染呢?
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成部分,但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同时PM2.5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③PM2.5“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它是雾霾有害细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
⑤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分布到全身,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
⑥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目前普遍认为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很多人已经把雾霾天气比喻成为大自然的“吸烟室”。不但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时而有雾时而多云的天气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⑦人体每天需要呼吸大约10立方米的空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气过滤器”。 第一要少开车,堵车就熄火。汽车尾气不仅危害长时间在道路周边的人,也危害司机本身,特别是长时间堵车、汽油得不到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尾气危害更大。所以长时间堵车时最好熄火,尽量少开窗。第二应严禁近郊私自焚烧垃圾和枯草败叶。私自焚烧所产生的二恶英、烟尘颗粒等有毒物质,会使周边的城市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毒雾”。第三是减少外出。专家认为,对于雾霾天气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外出。戴口罩可以防止一些灰尘进入鼻腔,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对于最近引发热议的PM2.5,专家认为即便是专业的医用口罩,主要针对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于PM2.5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抵御能力不强。第四不在室内吸烟,远离二手烟;灰霾天气少开窗,可以养点花花草草;使用空气净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为主,对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
1.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在第⑧段划线处加一句合适的话,使上下文连贯。(2分)
答:
2. 阅读④⑤⑥三个段落,分点概括PM2.5对人体的危害。(3分)
答:
3.第⑦段中加点的“可能”“一定”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4.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能否换成“它的直径很小”,为什么?(4分)
答:
5.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下列案例中李先生的做法有哪些地方不恰当。(3分)
【案例】李先生患有贫血,为增强体质,他注意锻炼身体,一年四季从不间断。遇到多雾天气,也会驾车到城郊去爬山。有时遇到拥堵,他也从不熄火。有雾的时候,他就在街上买个普通口罩戴着爬山。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