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3分】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余适客稷下,会地大震。方与...

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3分】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余适稷下,地大震。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复起;墙倾屋塌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失冠徒跣,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余适稷下      客:客居,作客

B.地大震      会:恰逢,遇上

C 失色      顾:回头看,这里泛指“看”

D 广      数:屡次,多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解    如土石何

B.仆复起    登轼望之

C.墙倾屋塌    吾妻美我者

D.坐地上    身率益州之众出

3.下列各句中,与“此真非常之奇变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B.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

C.虽杀臣,不能绝也  (《公输》)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康熙七年地震时,“我”正和表兄李笃之喝酒,当时已是晚上。

B.人们听到如雷的声音,从东南来向西北去,知道是地震了,马上跑出房屋。

C.这场地震造成房屋倒塌,河水溢出,山裂地陷,人们惊慌不已。

D.作者叙述非常生动,既描述了地震的声响、景象,又刻画了地震中人们的表现。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男女失冠徒跣,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4分)

②此真非常之奇变也。(1分)

 

1.D 2.B 3.C 4.B 5.①男的女的(或“人们”)掉了帽子,赤着脚,争着相互说着话,全都忘记自己没有穿衣服。(共4分,“失冠徒跣”“竞相”“并”“衣”每点1分,其他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②这真是不同寻常的奇异变化啊。(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文言字词的翻译。“广数亩”中的“数”是“概数,几”的意思。对于文言文中的字词一定要注意背诵、积累及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文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B项中的“而”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特征。例句属于判断句式,句中的也表示判断。而C项中的也是语气助词,其它三项都是判断句式。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项中人们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方向传去,众人十分惊异,不知道怎么回事。过了好久,才明白过来是地震了,纷纷狂奔出门。而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发生了地震。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5.5】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第一句中注意“失冠徒跣”“竞相”“并”“衣”的翻译, 第二句中注意“奇变”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语言运用与名著阅读【本题满分12分】

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国家有关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以“摒弃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为主题组织开展活动。你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3-5题的任务。

1. 同学们上街采访了一些行人,询问他们闯红灯的理由,请你根据下面的回答,针对行人提出3条有针对性的建议,以遏制闯红灯现象的发生。(每条不超过10个字)(3分)

甲:我知道不该闯红灯,可没到绿灯亮,大家都走了,就剩我一人,所以跟着走了。

乙:不就过马路嘛,不看灯也不至于出交通事故啊!哪儿那么巧就让我遇到了?

丙:交通信号灯设置不是太长就是太短,附近就这一条斑马线,又没有过街天桥或者地下通道,过马路的人又这么多,肯定没人愿意等。

2.下面的文段摘自同学们写的倡议书,有一句话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切实增加文明交通意识,从个人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建设“平安青岛、畅通青岛”做出积极贡献。

句子:                                                                    

改正:                                                                    

满分5 manfen5.com

3.学校门前马路边有一幅交通安全宣传画(见右图,中间三个圆在彩色图上分别为红、黄、绿三种颜色),请用简洁的文字说明宣传画的内容。(3分)

 

4.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

那是二十四小时中最可爱的一个小时——“白天已将它炽热的火耗尽”,露水清凉地降落在喘息的平原和烤焦的山顶上。在太阳没披上华丽的云彩就朴素地沉落的地方,铺展着一片庄严的紫色,在一个小山峰上方的一点上,红宝石和炉火般的光辉正燃烧着,高高地远远地扩散开去,变得柔和再柔和,覆盖了半个天空。东方有它自己的悦目的湛兰的美,还有它自己的谦逊的宝石,一颗徐徐升起的孤独的星;它不久就要以月亮自豪,可是现在月亮还在地平线下面。

这一段景物描写选自小说《              》,作者是              。“炉火般的光辉”是        词组,“东方有它自己的悦目的湛兰的美”一句话的主干是                    

 

查看答案

以下关于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浪漫的李白即使一人喝酒,也可以寻觅到灵魂的伴侣,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句诗可谓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边声阵阵,山峦起伏,落日隐隐,孤城紧闭,诗人将边塞的荒凉景象写得有声有色。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诗人希望朝廷早日派遣冯唐来传达命令,表达了期望重新受到朝廷任用的愿望。

D“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兵临城下,可见形势危急;日光透过乌云射在铠甲之上,金光闪闪,可见守军威武雄壮。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的诗歌补写完整。(10分)

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②天时不如地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风多杂鼓声。  (《从军行》杨炯)

永结无情游,                 (《月下独酌》李白)

锦江春色来天地,                   (《登楼》杜甫)

过尽千帆皆不是,                  (《望江南》温庭筠)

                  ,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李清照)

                 ,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辛弃疾)

簌簌衣巾落枣花,                     (《浣溪沙》苏轼)

臣本布衣,             ,苟全性命于乱世  (《出师表》诸葛亮)

 

查看答案

请以“那件小事激励着我”为题,写一篇记叙类的文章。

要求:(1)字数在600字以上;(2)恰当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最后一颗牙齿

①我把母亲从乡下接过来帮忙看孩子。母亲63岁,长年的农活劳累使她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背有些驼,耳朵有些背,牙齿也掉了多半。

②母亲刚来时,我对她的“教育”很是费了一番脑筋。母亲在老家带过哥哥家的几个孩子,所以在带孩子的问题上颇有自己的一套,这反而更增加了我教导的难度,好比在一张画过野菊花的纸上再画牡丹,颠覆的难度可想而知。

③比如母亲经常会用嘴尝试奶粉的温度,用大人的脸盆洗孩子的尿布,嚼食品喂孩子等等,我制止时,母亲总是笑着说:“自己的孩子我不嫌!”我哭笑不得:“不是你嫌不嫌的问题,而是大人的口腔和脸盆带有很多细菌,不卫生,这样对孩子不好。”母亲瞪着眼说:“大人怎么不卫生了?我带了两代孩子,都是这么照顾的,也都长得挺好啊。”我不耐烦地扬着手中的书说:“这是科学喂养,书上都有,有空的时候你也看看。”母亲看了看我手中的书,又看看我的脸色,不知是屈服于书本还是屈服于我的脸色,不做声了。

④母亲岁数大了,便有些唠叨。我扒开尿布查孩子的粪便有无异味时,她便会说:“我最近有些便秘。”我查看孩子的耳屎是否正常时,她便会说:“我最近的耳朵越来越背了。”我扒开孩子的小嘴查看长没长牙齿时,她便会说:“我又有两颗牙齿松动了。”……说得多了,我便不耐烦地说:“等有空我带你去医院看看!”母亲又摇头又摆手:“                   

⑤有一天,我给儿子喂鸡蛋羹,儿子一张嘴,一点银白从红红的牙床中冒了出来,“妈快来看!宝宝长牙齿了!”我兴奋地大叫。叫了半天,母亲却没有动静,我一扭头,见母亲正盯着手里的馒头发呆。

⑥“你在看什么?馒头长花了?”我冲母亲嚷道。母亲看了我一眼,低声说:“掉了一颗牙。”我仔细一看,果然看见在母亲咬过的馒头上扎着一颗牙齿。我一把夺过馒头,丢在垃圾篓里,又拿起一个馒头递给母亲说:“换个馒头吧,怪——”想了想,把“脏的”两个字咽到了肚子里。

⑦母亲叹了口气说:“这是我最后一颗牙齿了!”然后转过头来看看宝宝的小牙。看着看着笑了:“比你长牙早了一个多月。你长第一颗牙是在十一个月的时候,第一次掉牙是七岁半。你的第一颗小牙我还放着,就在我的梳妆盒里。

⑧母亲一脸灿烂地回忆着,咧开的嘴里露出了光光的牙床,母亲的牙,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全掉光了。

⑨在儿子钻出第一颗小牙的时候,母亲掉下了最后一颗牙齿,我厌恶地把母亲生命中最后一颗牙齿扔进了垃圾篓。想到这里,我的心忽然痛了一下。

⑩我把母亲的牙齿从垃圾篓里小心地取出来,放在水龙头下仔细清洗,用毛巾擦干净,放进我的首饰盒。我知道,终究有一天我会对儿子讲他的第一颗牙齿,到那时,我还会同时讲起我母亲的最后一颗牙齿。

1.“我”对母亲非常“不耐烦”,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文中写“我”对孩子的爱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                                                                         

2.结合上下文和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下面的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入第4段画线处。(2分)

  A不用不用,这都是老年常见病,花那冤枉钱干啥!

  B不必麻烦你了,等有空我自己去就行。

  C就剩两颗牙了,看也没有用了,先照顾孩子吧。

  D你哪里会有空?有空我也不会去看的。

3.第7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4.“想到这里,我的心忽然痛了一下”,结合上下文,谈一谈“痛”的含义。(4分)

答:                                                                         

5.文章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