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积累与运用。(24分) 1.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请根据拼音,联系词语意思写...

积累与运用。(24分)

1.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请根据拼音,联系词语意思写汉字。4分   

(chénɡ)清  ( yùn)    酿   开     tuò    (zhù)    蓄

 

(1) 澄 (2) 酝 (3) 拓 (4) 贮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到一些形近字的写法,比如“贮蓄”中“贮”不能写成“伫”。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 (30分)

德国农学家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0%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发芽率高达80%,约为前者的40倍。这是为什么呢?农学家通过进一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绝大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即使是短至几分之一秒)的刺激,便难以发芽。即使处于人生的黑夜,也别忘了给自己一缕“光”      一缕希望的光,一缕自信的光,一缕面对生活微笑的光……

请以“我得到的一缕阳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班昭续《汉书》(7分)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竞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3分)

世叔早         召入宫(     昭受读。(  

2.翻译下面句子(2分)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3.文中写同郡马融的目的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寓言,回答问题。(8分)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马无故而入胡              暮而果大其财

  B.其邻人之亦云              对子骂,则是无礼

  C.马无亡而入胡              此独以跛之

  D.不筑,必有盗              其马胡骏马而归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丁壮者引弦                疑邻人之父

B.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此之谓乎

C.此独跛之故                  为顺流下矣

D.近塞人,有善术者            其邻人父亦云

3.“智子疑邻”的根本原因是(   

A.因为坏墙正与“邻父”家紧邻,只可能是他偷的。

B.因为儿子这么说是一种高明的预见,“邻父”则是贼喊捉贼。

C.根本原因是持相同看法的两人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

D.因为别人不知道他家的围墙坏了,只有儿子和“邻父”知道。

4.对两则寓言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智子疑邻》通过“其子”与“邻人之父”提出相同意见却有不同结果和遭遇的对比,围绕“雨”展开情节,表现中心。

B.《塞翁失马》紧扣“失马”“得马”这一主线,通过四次转变,两对比较,寓意内蕴于故事中。

C.《智子疑邻》告诉人们听取意见应该听正确的,不要因亲疏而有所偏废,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D.《塞翁失马》告诉人们:一时受到损失,说不定反而因祸得福。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不可将世上的事物一概而论,要辩证地看待事物。

 

查看答案

钟山即事(4分)    宋.王安石

                      河水无声绕竹流, 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 一鸟不鸣山更幽。

1.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

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查看答案

    睛(14分)

①我曾注视着一个孩子的眼睛,很久很久……

②一天早晨,我经过一个地方,突然,看见路旁一双乌黑的小眼睛。我停下来走到他的面前,对于我的这一举动,他并没有退缩。他只有四五岁的样子,稚气的模样令人无限怜爱。噢,多美丽的一双小眼睛!我望着他,不禁心生赞美。如果说世界有神圣、美丽的东西,哪里能找到比孩子眼睛里蕴含的更多的呢?我凝望着,凝望着,忽然有一些惶悚的感觉!怕我的面孔在他眸子中照出来。

③在这充满憧憬的眼睛里,找不到丝毫阴影,就像他没有忧郁的小心灵一样。我仿佛窥见他的灵魂在空中翔舞,是自由而明朗的。

④离开了这个孩子。但,他明亮的眼睛,依然闪耀在我的脑际。以后,每一次看到这孩子,总爱凝视他可爱的眼睛。我更相信:“从眼睛里,可以探悉到一颗心灵。”

⑤从此,我惯以冷峻的逼视,去探索人们的眼睛。怀着一份奢望,想在茫茫人海,寻获一些可贵的心灵。别怪我说得太颓废,我是失望!在可笑的人群中,我从未发现像孩子一样的眼睛。我看见过英勇的、高傲的、睿智的、恋爱的、仁慈的眼睛……我也看见过淫荡的、充血的、谄媚的、贪婪的、哀怨的眼睛……我看见过发光的或失神的眼睛、高尚的或卑鄙的眼睛,然而从没有看过像那孩子如秋夜莹星一样清澈、明亮,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睛。也许仍是有的,也许隐藏在晦暗的角隅,我想。

⑥一次,我走在薄暮的旷野中,斜阳昏暗的光线,笼罩了山峦水影,苍茫的气氛迷漫在天地间,空中充满了凄迷的情调。我孤寂地走着,一条又直又阔的黄土大路,一直伸展开去,没有尽头似的隐没在遥远的暮色里。我的心灵为这一片暮色所震憾了……

⑦前面,有一个行路的人影,我加快脚步赶上。是一位龙钟的老人,拄着杖缓慢地走着,很衰老了,可是步履仍很矫健,一步一步,迟缓,却很有力。

⑧从后面赶上,我问:“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

⑨听到了我的声音,老人似乎有些惊讶,有些犹疑,但他终于回答了我:“青年人啊,你的眼睛看得清楚,为什么要问我啊?不过,要到宿店,路还是很远的。”

⑩朗朗的声调铿锵动人,我才注意到老人双目已经失明了。

“你走得快还是先走吧,我独自走惯了,黑夜和白天,都是一样,我总是摸索着走。”

我走得快吗?我心中重复着这句话,也许此时我的脚步比老人快,可是,谁知道老人的脚下走过多少路了?真想伴他走一程,但看老人走路的姿态,知道他是善于行路的,我终于先行了。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可是它在我脑子里并不能轻轻抹去。像那次我突然间发现了孩子眼里的光亮一样,留下了深刻的痕印。我忘不了老人的那种强傲的姿态,常常咀嚼着老人和我的那段对话。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哪里是宿店呢?哪里又可以停下脚步呢?路是没有尽头的,走啊!走啊!当生命之光熄灭了的时候,也许正是生命之光点亮了的时候。

是的,路是没有尽头的。从孩子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神,我懂得应该怀一分真情去开创未来的道路。从老人双目已盲的行进中,我领悟到奋力前行的意义。

选定自己的方向,踏实地走。也许,这就是人生应该做的。我得换上孩子般真挚而充满希望的眼睛。

                               (选自百花文艺出版社《郭枫散文选》,有改动)

1.文中第⑤自然段列举了英勇的、高傲的、睿智的、恋爱的、仁慈的眼睛;淫荡的、充血的、谄媚的、贪婪的、哀怨的眼睛。这些眼睛中一定不包括______________的眼睛。(2分)

2.联系全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4分)

A.我问:“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答:

B.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答:

3.文中第②自然段写道:“噢,多美丽的一双小眼睛!我望着他,不禁心生赞美。”联系全文看,“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陈述。(4分)

4.文章写“我”在黄昏时的一条山路上赶路寻找“宿店”,遇到一位失明老人,“我”真想伴他走一程,……但我终于先行了。你认为“我”该不该“先行”?为什么?(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