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 ,除恶务尽。 (《尚书 泰誓下》) (2)水何...

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                除恶务尽 (《尚书 泰誓下》)

2)水何澹澹,                        (曹操 《观沧海》)

3)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 《出师表》)

4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行路难》)

5)而或长烟一空,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 《岳阳楼记》)

6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7)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8)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 《潼关怀古》)

(9)文人饮酒,饮的是各种情怀,“今日听君歌一曲,                  ”,饮的是振奋;“                         ,梦回吹角连营”,饮的是壮志难酬的愤懑。

 

(1)树德务滋(2)山岛竦峙(3)奉命于危难之间(4)长风破浪会有时(5)皓月千里 (6)会挽雕弓如满月(7)柳暗花明又一村(8)波涛如怒(9)暂凭杯酒长精神 醉里挑灯看剑 【解析】 试题分析:要正确填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记清诗文的原句,避免张冠李戴;理解诗句的意思,以便能按要求写出诗句;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理解题干材料及用意,弄清楚具体的题型要求; 1—8小题属于根据提示对出上句或下句即可,9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篇,然后根据提示写出最合适的句子。小题1注意“务滋”的写法。小题2注意“竦峙”的写法,小题3注意“危难”的写法,小题4注意“雕”的写法,小题5注意“皓”的写法,小题6注意“雕弓”的写法,小题8注意“怒”的写法,古诗文名句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我生命中的金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喧嚣时代,诗歌何为?   

陈劲松

在21世纪的今天,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载体,或许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的发展以及审美取向的变化,逐渐面临边缘化的境遇。一方面是追求诗歌精神的终极关怀,另一方面则是越来越喧嚣的世俗诱惑;一方面是回归古典的儒雅情怀、物我两忘的传统气度,另一方面则是写诗者多于读诗者的残酷现实。诗歌就在这种两难境地进退维谷。然而,诗歌在当下的文学视野中真的就渐行渐远,在日益高涨的城市化进程中真的就不堪一击了么?

不必讳言,当下诗歌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诗人圈子化、作品浅俗化,即是例证。过分的炒作与包装、不时爆出的抄袭丑闻、哗众取宠的行文艺术,诸如此类,让本应圣洁的诗坛一片乌烟瘴气,而诗歌,这原本富有生命的艺术载体,也随之变得苍白无力而又缺乏灵气。由此造成的后果之一是,当下文学存在一个引人深思的诗歌误区:将诗歌陌生化、边缘化;将诗人妖魔化、另类化。

对此,我的看法是,人间自有好诗在,对于诗歌的当下和未来,虽不能盲目乐观,也不必过于悲观。就中国当代诗歌来说,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程。尽管每一个时期的精神氛围和物质载体有着明显区别,但诗人们的写作取得了瞩目成就,却是勿庸置疑的事实,在几代诗人的努力下,中国当代诗歌逐渐臻于成熟和完善。

透过被时代喧嚣遮蔽的诗歌景象,我们看到:真正的诗歌应该是也必然是生命的宣言、生活的自白,诗意地阐释着人类生命,诗化地阐释着真实生活;真正的诗人应该是也必然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者,清醒地守望着整个世界,守望着全部人类。诗歌之为诗歌,是因为它“从生活出发,从心灵出发,直抵人世间的那种渺小、虚无、道德、悲悯和感伤。”1985年,诗人罗伯特·佩恩·沃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授予“桂冠诗人”称号之后,他在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记者的访谈中说了一句话:“诗歌就是生活。”我对此的理解是:因为生活里有一种巨大无比的潜在力量,给诗歌带来一种无法妥协的勇气与激情。使得在诗人眼里,诗歌就是我们周围的一切,就是我们的心灵和大地,就是自然界的万事万物。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之上”。既然“诗歌就是生活”,那么就让我们的诗人们,在这个喧嚣时代的生活中去发现诗意,寻觅诗情,写出一首自己生命的大诗,进而保持诗人应有的尊严、复活诗歌曾经的荣光吧!   (选自2013年2月2日《新华副刊》,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段中“诗歌面临的边沿化境遇”是指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3.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4.请结合第段相关内容简要谈谈一个真正的诗人需要具备哪些情怀?(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1.“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指什么样的心情?(2分)

                                                                            

2.作者囚绿的原因是什么?(3分)

                                                           

3.“生的欢喜”指什么?“魔念”指什么?(2分)

                           ;                                     

4.“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这句话有什么含义?(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共14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①或异二者之              ②吾谁与            

请重法以禁之            ④自数年之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                                                  

(2)安用重法邪?

译句:                                                 

3.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6分)

(1)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忧乐观。(2分)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3分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

 

查看答案

相见欢 李煜(6分)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 词的上阕写作者眼中之景,一个         字将凄清、愁闷之情展露无遗;下阕       二字点明了全词的主旨。(2分)

    2.请简要说说作者用“月如钩”作词的意象,希望传达什么意思?全词又表达了诗人何种情感?(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