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10分)匠人与大师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

(10分)匠人与大师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 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1.对文章各部分内容及相互关系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段提出“匠人与大师有何区别”这一话题,引出下文。

  B.第到第段阐述匠人和大师三个方面的区别,三段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C.第段指出追求成为大师的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紧承上文深入论述。

D.第段表明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师思路对个人、民族和社会都有帮助,收束全文。
2.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大师”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师需要创造精神,突破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艺,不断构思新的东西。

  B.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之间,大师站在“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

  C.在学科综合性运用方面,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大师比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师要求更高。

D.大师不自持一技、不自炫一艺,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
3.如何理解第⑤段中,“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这句话的深刻含义?(4分)

 

1.B 2.C 3.两句话比较精辟的阐述了匠人和大师的关系,匠人是基础,大师是在匠人的基础上产生的。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第一段提出问题:匠人与大师有何区别。第二段到第四段属于从三个方面阐述匠人与大师的区别,三段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段承上论述做大师的必要性重要性。第六段表明做大师首先从思想上要求进步,结束全文。其中B项解释错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大师”有着不同与匠人的要求,各个方面都应该是先进的。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C项中的“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大师比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师要求更高”的说法,在文章中并没有体现。所以此说法是错误的。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这句话在说明大师与匠人间的区别,大师是从匠人中产生的。 考点:议论文阅读,信息概括,文意理解,理解句子含义。 点评: 答好此类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归纳共同点和差异点,用简洁的语言作答或分析其中正误。此类语言概括题主要是从一则或数则篇幅简短的文字材料中提取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运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把它们精要地表达出来的题型。理解文章的内容重点。在一篇文章中,往往都会有几句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出现,要结合全文,联系上下文,才能真正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理解句子含义可以从句子中关键词语、句子的结构特点、等入手考虑分析,结合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对句子本身的含义,或句子的语境意义,或句子的隐含意义,作出恰当的解释。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9分)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注释】①絪:念yīn。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地名。   ④概:景象。⑤起:启发。  ⑥馔:念zhuàn,食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十岁 先帝以驱驰   B 见一绝/ 臣于草庐之中

C絪大讶其佳 以为妙   D刘景他日有 /邑人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3.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4分)

 

查看答案

(10分)出师表选文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3分)

(1)恐托付不 (           )(2)至于斟酌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自尊自信,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读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

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

《出师表》感情充沛的特点和所表达的忠君爱国之情却是一脉相通的,率直质朴的语言形式是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统一的。此文多以字句行文,还有一些整齐工稳的排比对偶句式,

 

查看答案

仿照话波浪线的句子,再横线上续写一句话,是指构成排比(4分)

生命是一种站起来的姿态,生命更是一种国家情怀。李太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                             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                    )。

 

查看答案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由于六环路全线贯通,标志着北京高速公路网国家基本建成。修改:删去“由于”

B.得益于卫生部门所采取的积极防疫措施,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修改:把“改善”改为“控制”

C.近日东方出版社出版引进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姜。范恩撰写的科普书《热的简史》。修改:把“引进”调到“出版”的前面。

D.10月9日,美国半人马座火箭、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先后两次相继撞击月球南极地区。修改:删去“两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本好书就如一座堡垒,抵御着来花花世界的喧嚣,成为人们心灵宁静的港湾。

  B.在北大,胡适与钱穆的讲座因精彩而风靡校园,他们在学生中也留下了“北胡南钱”的美誉。

  C.少年时代总有人觉得时间如白驹过隙,有的是弥补的时候,转眼却已是青年。

  D.最美丽教师张丽莉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人们面前,她英勇行为的每个细节如刚发生一样,历历在目,催人泪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