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12分) 遗憾也美丽 ①微笑很美妙,泪光中的微笑呢?美丽很...

阅读文章,完成题。(12分)

遗憾也美丽

  ①微笑很美妙,泪光中的微笑呢?美丽很动人,遗憾中的美丽呢?我轻轻叩问人生,怀着几分迷茫。

  ②人从一个未知来到这个美妙的星球,然后又回归另一个未知;人生的短暂与唯一,可能是宇宙间最大的遗憾。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着去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追求。当必然的遗憾终于降临时,能坦然地画上自己生命之歌的休止符。正因为有了这份遗憾,正因为我们不能自己决定生命的长度,所以,我们点燃了精神的火把,去照亮自己有限的年华,于是,寻常的生命便有了些许的美丽。

    ③人生苦短,风云难测。我难以想象海伦·凯勒的世界,那是怎样漫长的黑夜;我不愿再去试图窥探贝多芬被剥夺聆听权利时最初的心境!但我却领悟到了生命中非凡的含义,那就是挫折之后的奋起,重创之后的屹立。

    ④遗憾包含着苦痛,遗憾也孕育着美丽。因为浸润了泪水与哀愁,这美丽便多了几分慑人的魅力。

    ⑤陆游的爱情悲剧造成了“泪痕红浥鲛绡透”的柔肠寸断;李煜的亡国之痛化作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哀哀深愁;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如果没有冰海沉船的情节,那么它承载的爱情诗章会如此凄婉动人嘛?也许遗憾才是这最好的归属吧,虽然这遗憾到今天仍令人心痛。

    ⑥我常常仰望星空,幻想着在天际款款走动,想象自己是其中的一块石头或一粒尘岩,随着庞大的团队在无限的空间遨游。76年的聚集与等待,为的就是一瞬间的灿烂;因为这份灿烂,哈雷慧星寒冷寂寞的旅行才变得温馨浪漫。

    ⑦既然遗憾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就应该以豁达的心胸包容它,用自己的智慧驾驭它,将遗憾带给我们的痛楚化作舒筋活血的良药,用遗憾的丝带去纺织出庄严夺目的彩虹,彰显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理智与笑对坎坷的从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3.请简述第④-⑥段的论证过程。(3分)

                                                                               
4.下面是本文在网络上另一种版本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写一个论据。(2分)

  我轻轻地叩问历史,怀着几分敬畏。书生张继如果没有落第之痛,就吟不出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样美妙的诗句;                        。若没有这种种遗憾,文学的历史长空,或许会少许多璀璨的星星。感谢遗憾,感谢历史。
5.前人有副对联“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感叹人生遗憾之多。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应该看待这些遗憾。(3分)

                                                                              

 

1.遗憾包含着苦痛,遗憾也孕育着美丽。(或“遗憾也美丽”)(2分) 2.举例论证;列举海伦·凯勒、贝多芬等人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遗憾也美丽”的中心论点。 3.首先提出“遗憾包含着苦痛,遗憾也孕育着美丽”的论点;然后以陆游的爱情悲剧、李煜的亡国之痛使他们完成诗作,泰坦尼克号的沉船承载了凄婉动人的故事为例证明了观点;最后以哈雷慧星76年的聚集与等待为的就是一瞬间的灿烂为例,再次论证了观点。(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一:苏东坡如果当初没有未能与弟弟团聚的遗憾,就不会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流传千古的佳句。 示例二:司马迁如果没有经历人生残酷的遭遇,又怎能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例子要结合论点,顺畅表达,2分) 5.人生难免会有遗憾,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提炼能力。本文就“遗憾”展开论述,表明自己的观点。每个人虽然不希望留下遗憾,但是也应该正确看待“遗憾”,有的时候遗憾也是一种美。作者在论述中表明了自己的论点:遗憾也美丽。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课文第三段列举了“海伦凯勒”“贝多芬”的成功例子,向世人展示只有经过努力奋斗才会成功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人生定会有坎坷,从而论证了“遗憾也是一种美丽”。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过程的分析能力。课文的第四段提出论点:遗憾也是美丽。第五段列举“陆游的爱情悲剧”“李煜亡国之痛”“泰坦尼克号的悲剧”论述中心,第六段再次以“哈雷慧星76年的聚集”证明遗憾的美。4-6段的论述过程属于先提出论点后举例论证。 4.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理解能力。 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的能力。结合原文和对联的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发表对“遗憾”的看法,观点要积极向上。语言表示要清晰明了。 考点:议论文阅读,提炼中心论点,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分析论证过程,补写论据,语言表述。 点评: 答好此类题的关键是找准中心论点。一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往往会出现在开头和结尾,有的文章题目本身就是论点。掌握论证方法。一般论证方法包括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在学习中要善于总结、发现。弄清论文的文章思路。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理清这些,也就理清了思路。学习分析思路将有助于我们写作议论文。找准论点,结合上下文,认真分析上句形式,依照原句形式仿写作答。提高语言表述的能力。对某一个现象或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用明确态度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合情合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完成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进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词的结尾一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l分)

                                                                           
2.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3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5分)

(1)李白《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和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的“                                ?”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2)诗人词客最喜春天,刘方平在《月夜》中就表达了对春的活力的赞美,“                                                        ”。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这首词中用来表达征人归心切,思乡迫,破敌功未成,把酒难释怀之意的句子是“                                            ”。

(4)“愁”似乎是词人永恒的话题,李煜的“剪不民,理还乱,是离愁”把无形的“愁”化为可感的实体,这种写法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李清照《武陵春》中描摹愁思之重的绝妙好句“                                                         。”

(5)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的“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表达了他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他在《出师表》中也有所表现,这两句是:“                                                   。”

 

查看答案

翻译下列句子。(4分)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毕使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两处。(1分)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 [卒]“猝”,突然。[郎中]宫廷的侍卫。 
1.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长跪而之(感谢)      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从)

B.寡人谕矣(明白)     群臣 (奇怪)    

C.图穷而匕首(看见)    天子之(发怒)

D.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没有用来……的办法)   是也(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不错意也       振慑

公亦尝闻天子怒乎     轲既取图奉

而君五十里之地存者    而乃手共搏之

君逆寡人者     图穷匕首见    
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