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绝 唱(20分)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

   唱(20分)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②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

①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写荷叶的美,红花的美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⑦段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示例:句中将“绿叶”比作“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1分)生动传神地(1分)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1分) 2.①结构上,为下文描写残荷做铺垫。(2分)②内容上,衬托出残荷的美,表现出作者对残荷孤傲坚强的称赞。(2分) 3.①两者都经受摧残,外形都是残破的。(1分)②精神都是不屈的。(1分) 4.这里只圆明园的残荷虽然饱受摧折,枯败残破,但依然自信、孤傲,表现的是一种绝美的精神。(4分,意思对或言之有理即可) 5.“留得残荷听雨声”听的重点是雨声,表现的是一种赏雨的情趣。(2分,意思接近即可) “风雨声中听残荷”突出的是残荷,表现出残荷在风雨中傲然挺立的精神和力量。(2分,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其中的第一句话从从修辞上讲,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这样能表现出绿叶的晶莹剔透,惹人喜爱。第二句话运用了“撕破”“卷作”“高擎”三个动词,准确的表达法了树叶被大风吹破的姿态,衬托出荷叶的倔强挺立。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本文开始写荷叶的美。红花的美,是为下文做铺垫,同时也是为表现残荷的美做衬托。这些都是为赞美残荷而写的。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在文章中多次写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它和残荷有极其相似之处,从外型上,经历了摧残、磨难,都是破败的,不完整的。从精神层面上,它们都具备不屈的精神品质。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能力。本文题目“绝唱”,是指圆明园遭受破坏,成为一段历史,残荷经历摧残,应经枯败残破,但同样都有着不屈的精神,激励着后人,用“绝唱”做文章题目,是对这种精神的高度赞美。 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两句话各有侧重点,其中的“留得残荷听雨声”重点是“听风雨”,指的是在残败中赏析风雨,是一种雅致情趣;“风雨声中听残荷”重点是“听残荷”,突出表现残荷在风雨中傲然挺立的精神。 考点:赏析句子,文题的理解。 点评:答好此类题的关键是对文章的整体文意的把握、掌握赏析句子的方法。句子赏析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掌握分析标题含义的方法。这主要是要结合整篇文章来看,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另外要分析标题的作用和手法,从各个方面,层次去理解。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和表意重点。理解句子含义可以从句子中关键词语、句子的结构特点、句子的语气语调、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等入手考虑分析,结合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对句子本身的含义,或句子的语境意义,或句子的隐含意义,作出恰当的解释。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让生命之花常开不败(8分)

       ①一枚贝壳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将一颗沙粒转化成一粒并不规则的珍珠,雨后的彩虹绽放刹那的

美丽却要积聚无数的水汽。如果把这些都看成是一次又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成就了光彩夺目的珍珠

和美丽的彩虹。

       ②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

苦。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而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③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开放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

④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

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

于是一百多年后,大汉的史书上书写下了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⑤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叮当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

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她拒绝贿赂画师终致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换来了汉匈两

地人民的短暂安宁。

⑥苏武和昭君的举动应该是对直面挫折、缩小痛苦的心理的最好诠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⑦没有必要因叶落而悲秋,也没有必要因挫折而放弃抗争。因为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

⑧人们常说:“风雨过后,面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荆棘过后,面前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大人生的痛苦呢?

⑨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给它养分的花迟早也会枯萎。

⑩痛苦和挫折是人生必然要遇到的两大难题,要想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只有在遭遇挫折时排解痛苦,积蓄人生的力量,为新的目标而奋斗,生命之花才会常开不败,生命的存在才会有新的更深刻的意义!
1.文章开头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人的经历可以证明本文论点,试举两例,请用简练的话概括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空气长寿素”——负氧离子(8分)

每当我们来到原野、漫步海边或走进森林的时候,总感到那里的空气特别的新鲜,浑身充满了轻松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长寿素”——负氧离子。

负氧离子是一种带电的颗粒。早在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发现了空气带电现象。空气之所以带电,就是因为其中含有负氧离子。那么负氧离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知道,大气中时常发生高压放电现象——闪电,就在闪电发生的瞬间,其周围的空气即被电离,从而产生了大量的负氧离子。

研究表明,树木、花卉释放出的芳香挥发物质具有增加负氧离子的功能。此外,喷泉本身就是

一个负氧离子发生器,甚至海里的浪花、喷花的淋浴头也都会产生负氧离子。这就是原野、海边、森林里的负氧离子格外多的原因。

负氧离子在空气中不会无限增多,也不会长期停留,而是不断产生、不断消亡。据测定,北京

北海公园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含有负氧离子800多个,而在行人拥挤的王府井大街仅200个左右。负氧离子惧怕灰尘、细菌、病毒,一旦碰到这些小的颗粒,就会发生电荷的传递,致使灰尘和细菌的颗粒变大,当空气托不住它们时便降至地面。这就是负氧离子多的地方有毒颗粒少、空气格外清新的原因。

负氧离子对人的健康非常有益。它不仅能使空气清新,还可以灭菌、除尘、治病。当空气中负

氧离子浓度很高时,能抑制多种病菌的繁殖,降低血压,消除疲劳,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和促

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正因为如此,人们才称负氧离子为“空气长寿素”。

据最新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报道,世界上三个有名的“长寿村”——巴基斯坦东部的芬扎、

厄瓜多尔南部的毕路卡其巴以及前苏联高加索的一个村庄,仅百岁以上的寿星就有数百人。这三个长

寿村皆是群山环抱、绿树成荫,负氧离子浓度很高。

懂得了负氧离子的有关知识,我们就要在工作、学习之余经常到郊外、海边去放松放松,这对

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1.本文从           、消亡、         三个方面介绍负氧离子的知识。(2分)
2.段中加点的“研究表明”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段划线部分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
4.要增加我们校园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可采取哪些措施?(2分)(写出两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晏子仆御》(16分)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①,其夫为相御②,拥大盖,策驷马③,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④深矣,常有以自下⑤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⑥。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①窥:暗中查看。②御:驾马车。③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④ 志念:志向,意念。⑤ 自下:谦卑,认为不如别人。⑥抑损:抑制,克制。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 分)

①晏子齐相(                  ②夫问其      

③然子之                    ④晏子而问之(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晏子怪而问之

A.然子之意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3.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 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既而归,其妻请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说说文中晏子和仆御的言行分别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雁门太守行(8分)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首句用_______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的_________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2分)
2.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的什么精神?(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颔联的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5分)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描写山水之貌,暗示离别之怀的诗句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

聚。欲问行人去那边?___________________。

(2)《别云间》中表明诗人国破家亡的悲愤,誓死不屈的决心(或表达诗人坚定的抗清斗志和对抗清

事业后继有人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

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4)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_________”一句就是佐

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