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0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阅读下文,完成题。(10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1)有佳肴        (2)曰(   

(3)学半          (4)不知其    
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知其    B、虽有嘉    C、教然后知      D学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2分)

 

 

1.(1)即使 (2)所以 (3)教 (4) 好处 2.D 3.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4.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 知道自己的不足,更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意味着学习中的交流和互动。学 习中可以采用教的方式进行学习。比如尝试把自 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 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 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 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解释能力。其中的“虽有佳肴”中的“虽”是一个古今异义的词语,解释为“即使”;“故曰”中的“故”解释为“所以”;“学学半”中的“学”解释为“教”;“不知其善也”中的“善”解释为“好处”。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辨析能力。其中的A“不知其旨也”中的“旨”古义:甘美;今义:用意,目的。B“虽有嘉肴”的肴古义:食物;今义:做熟的鱼肉 。C“教然后知困”中的困古义:不足;今义:困乏。D“ 学学半”中的“学”是“学习”,和现代意思相同。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翻译能力。该句子中的“困”字是一个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义:不足;今义:困乏。翻译的时候注意正确解释它的含义。 4.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学习本文后知道了教与学的关系,也明白了只有实践才是得到真知的唯一途径,结合自己的实际,简答学习的体会。 考点:解释文言实词 ,辨析词语的古今异义,翻译文言句子,文字表述 点评:好此类题的关键是掌握文言实词的解释方法。特别是掌握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的现象。在文言文中会出现很多的锁着时间的变化,词语的含义发生改变的。掌握翻译句子的方法。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也就是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特点,注意特殊句式的翻译要符合要求。提高语言表述的能力。文字表达要准确、清晰、没有歧义,容易被人接受。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加强练习,提高写作能力,做一个严谨、会表述的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歌赏析(2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人乘船在秦淮河岸停泊时,听到歌女吟唱《玉树后庭花》,诗人无限感慨,试分析一下当时作者的思想情感。(2分)

 

 

查看答案

头顶有把伞(12分)

   ⑴窗外哗啦啦地下起了雨,雨滴不住地敲打着玻璃窗户,溅起片片零乱的水花。陈小雨觉得雨滴不像是打在玻璃上,倒像是滴落在自己的心里。望着外面的大雨,陈小雨再也静不下心来听课了,她看了一眼手表,还有10分钟就放学了。正好这老师的课也讲完了,她便托着下巴,听着杂乱的雨声,胡思乱想起来。

⑵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逢下雨天,陈小雨的心情就十分糟糕。不为别的,就因为别的同学有父母送伞,而自己却没人送伞。每每看到同学撑开父母送来的雨伞时,她就羡慕得要命,紧接着就是一阵莫明的失落。其实,每次下雨前,她都有所准备,包括今天,她的书包里就放着一把折叠的雨伞。可是,她仍然期盼能打着母亲送来的雨伞。

⑶在陈小雨的记忆中,父母从没来学校给她送过伞。记得上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临近放学,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许多家长都手持雨伞,焦急地等在学校门口,她以为母亲也一定夹在其中。可是,人群散了,她也没有看到母亲的身影。回到家里,她浑身都淋透了,委屈地哭着质问母亲:“同学的妈妈都来送伞,你怎么不给我送呢?”

⑷母亲听后歉意地说:“宝贝,对不起!妈妈要上班,没有时间,你得学着自己想办法。”从那以后,陈小雨每天都要关注天气预报,如果预报第二天有雨,她就事先放一把折叠伞在书包里。有时,她还会提醒母亲不要忘记带伞。

⑸不知不觉,放学铃声响了起来,陈小雨木然地站起身,到了校门口,她还是忍不住朝人群中望了望,尽管她知道母亲是不可能来给自己送伞的。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她的眼前。怎么可能呢?她难以置信,使劲地揉了揉眼睛,的确是自己的母亲。她惊喜地朝母亲挥挥手,并喊道:“妈妈,我在这里。”

⑹撑开母亲送来的雨伞,陈小雨觉得是那么激动,那么高兴,那么幸福。这么多年来,母亲是第一次主动给自己送伞,而且还是在自己带了伞的情况下。她问母亲:“今天怎么有空,想起给我送伞呢?”

⑺母亲望着远处,答非所问地说:“怕你失望,怕你难过,更怕你自卑。”

⑻原来母亲是懂自己心的,陈小雨的心里不禁一颤。一直以来,她都觉得母亲不太关心自己,更不理解自己。但当她听到母亲刚才说的话时,才发现一切并非这样。

⑼虽然如此,陈小雨还是不解地问母亲:“小时候,我特别盼望你能给我送伞,可是你总说忙,而现在我长大了,你却把我当成了小孩。”

⑽母亲叹了口气说:“因为小的时候,你不懂得自卑,那时妈妈只想让你学会独立,事事都要靠自己。其实,每次下雨,妈妈都悄悄地躲在不远处,默默地注视着你。哪一位母亲能忍心看着自己的孩子受苦呢?看到你淋雨时,妈妈的心如同被针刺一般,无数次想跑到你的面前,为你遮风挡雨,为你排除一切困难。可是妈妈心里明白,你需要成长。在妈妈的庇护下,你永远也长不大。所以,妈妈才狠下心不给你送伞。”

⑾母亲的声音有些哽咽,顿了顿又接着说:“现在,你长大了,已经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习惯,而且有了爱的需求。如果妈妈再不出现,你就会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并觉得妈妈不够爱你。其实,在妈妈的心目中,你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⑿听了母亲的诉说,陈小雨不禁热泪盈眶。她没想到,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竟包含着母亲这样的良苦用心。

⒀街上的雨,仍然淅淅沥沥地下着,但陈小雨的心里却晴空一片。因为她明白,无论自己走到哪里。无论是雨天还是晴天,她的头顶始终有一把撑开的大伞。
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陈小雨的口吻概述出来(要用第一人称。60字以内,3分)

 

2.文中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实例加以说明。(3分) 

 

3.请说说第⒀段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4.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可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并不相同,你的父母又是用怎样的方式爱着你呢?请选取一件小事来述说一下父母的爱。(4分)

                                                                             

 

 

查看答案

(10分)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晴,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请你用最简洁的语句分别概括第三、第四段文字的内容。(2分)

                                                                            
2.第一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句中的“偷偷地”和“钻”用得好,为什么?(2分)

                                                                           

                                                                            
3.请说说你最喜欢作者描绘的哪幅图画,为什么?(2分)

 

                                                                            
4.文章有不少句子是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修辞手法的,请你找出两个例句,并且谈谈这些句子的妙处。(4分)

                                                                            

 

 

查看答案

某中学七年级某班开展“漫游语文世界”综合实践活动,在总结会上,有三个小组分别进行了汇报:

第一小组发现这样一些字:家俱(具);另售(零);烧并(饼)

第二小组发现广告中常有这样的“成语”出现:步步为赢;咳不容缓;默默无蚊

第三小组在报纸中发现这样的标题:《超女能有如此众多的“粉丝”,是代表了亿万观众的一种心愿》

①结合三个小组的汇报,说说你从中发现的语言现象。(答出两点即可)(2分)

答:⑴                                                     

②假如你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会给你怎样的启示?(3分)

答: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两个例句的格式,发挥想象,再写出二个关于书的比喻句。(3分)

例: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能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