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原句下面。(2分)
1.通过老师的教育和同学们的帮助,使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的南京是一个姹紫嫣红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替换此题)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来 旅客的人身安全。
②他那 独特的艺术风格,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③桥砖是深褐色的, 它的历史的长久。
A、保证 精深 表示 B 、保障 精湛 表明
C、保证 精湛 表明 D 、保障 精深 表示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喜欢在静秘的夜晚,看花好月圆,心动与想念划过的一瞬间,满含深情的眸光把彼此的心脉相连,把想念的字字句句染入风花雪月的片段,静守一抹繁华时光的惊艳,漾起细雨缠绵的呼唤,唯把温情的牵念倾诉与香笺,缠绵着相依相伴的眷恋。
1.请写出加点字“瞬”和“眸”的读音: (2分)
2.选文画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1分)
3.按照部首检字法,加点字“染”应查 部。(1分)
请以“好心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
菊事
丁立梅
①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②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我挑过一回荠菜,满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咬一口,鲜透牙。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③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冬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④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有的看不过瘾,走近了细细瞧。一律的惊叹,好漂亮的花!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一瓣金黄,再一瓣,还是金黄。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
⑤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长菊。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路过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长青菜和菊。几棵青菜,几朵菊花。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
⑥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来来回回。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些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
⑦天冷,菊越发的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 (选自《扬子晚报》)
1.本文围绕着菊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⑴结合语境,谈谈你对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3分)
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
⑵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妙处。(4分)
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
3.文章第②段写屋旁巴掌大的空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4.通读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者笔下的菊给了你哪些启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