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2分)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2分)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画蛇添足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塞翁失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不耻下问”指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与句意不符;C项“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与句意不符;D项“塞翁失马”指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与句意不符。 考点:成语辨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B、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C、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D、归咎 喷嚏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跚(pán) 愧(zuò) 吊(yàn) 竹难书(qìnɡ)

    B、嶙(xún) 两(xī) 老(yù )风雪途(zài)

    C、荒(miù)歪(zè) 阻(yè)毛骨然(sǒnɡ)

    D、尬(ɡān) 潮(xī)俗(chānɡ) 在难逃(jié)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60)
1.题目:牵挂                

     要求: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补全题目然后作文。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苹果树说:“你为什么不能结出一个美味的苹果呢?你太不努力了!”玫瑰也对它说:“别听它的,你应该开出一朵玫瑰花,你看多容易!”小橡树非常努力,可是既未结出美味的苹果,也未开出漂亮的玫瑰花,它越来越迷茫。

迷茫中,小橡树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一棵橡树啊,我永远结不出苹果,也开不出玫瑰花。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给游人遮阴。

小橡树顿觉浑身充满力量,它快乐地生长着,很快就成为一棵大橡树。

  要求:①根据材料主题,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22)

系在风筝线上的……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④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⑥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⑦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⑧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⑨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第①段描写仲春的景色,有什么作用?(2分)

                                                                                        
2.“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3.根据第④段内容填空。(4分)

做风筝的过程:找来竹篾→(          )→糊纸涂色→(         
4. ⑤⑥两段已写了放风筝时的欢快情景,为什么还要写第⑦段?(3分)

                                                                                       
5.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4分)

                                                                                         
6.为什么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的?(4分)

                                                                                      
7.拓展链接3

又是一年三月三 

     风筝飞满天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回到童年 

                          

                          

这是又是一年三月三的歌词,请发挥你的想象,仿照划线歌词,再写一组关于元宵节的句子,要求押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题。(15)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

  (1)九十( ) (2) 磨铁杵 ( )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A 置土石 无陇断

B 不已 如土石何

  C 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

D 操蛇之神闻 于帝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3分)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

                                                                                 
5.翻译下面的句子。(4)

甚矣,汝之不惠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