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短文《读书可戒躁》(作者沐沂),完成小题。(16分) ①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

阅读短文《读书可戒躁》(作者沐沂),完成题。(16分)

①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一如往年,又引发一番愧疚、反思乃至片刻的警醒,也难免有人援引数据,说明国人阅读率与西人之差距悬殊云云。然此日一过,依然故我。

②常听人说的借口是“忙”。古人也很忙,但人家琢磨出个“三上”——马上、枕上、厕上。尽管有好事者论证,此“三上”都不健康,但至少说明,读书在古人那里,已是一种习惯。如果说“老黄历”不堪一翻,再看看国外。有常出国者慨叹,在某国上班早高峰的地铁里,为生计奔波的青年人手一本书,把整个世界读得一片安静。其实,“忙”很多时候会变成“盲”与“茫”。看看我们身边,大多如此:刚刚关上电脑,顺手拿起手机,刷了一会微博,忽然想起一直追的电视剧更新了,还有一档综艺节目没看……反正这个时代不缺少娱乐元素,足可以把时间填得满满当当。

③也有理由是“读书无用”。时代飞速向前,要想不被抛下,必须全力奔跑,无形压力让“成功”焦虑蔓延开来,成名要趁早、赚钱要趁早,“30岁还不成功,你就没希望了”,“40岁不赚够4000万,就不要来见我了”等各类说法可为佐证。“颜如玉”和“黄金屋”只是一种传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却未必是我成功的阶梯。此类拿功利主义套读书的做法,让人们变得短视,要么干脆不读书,读也要读“有用”的书,于是图书市场“虚火”,各类成功学、营销学、厚黑学、养生学书籍层出不穷,人们捧读各类“圣经”“宝典”“红宝书”,在知识中寻找改变命运的路径。

用娱乐把时间填满,结果可能还是空虚;靠读几本书便要成功起来,也许只是

缘木求鱼。两种理由,一言以蔽之,浮躁。我们常说时代浮躁,但于个人,浮躁却是万万要不得的。“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或可再加上一句,神不凝则万事难成。

⑤其实,读书正可戒躁。浮对之以沉,躁对之以静,真正的阅读,正可用来获得一种沉静的心态。古人把读书比作磨剑,“十年磨一剑”,磨的应该就包括心性。苏东坡的读书方法叫“八面受敌”法,概其要,就是把书本当“敌人”,每次只集中精力,“消灭”一面之敌,反复研读,自可威风八面——智慧如苏子,读书亦只能用慢功夫和“笨方法”。

⑥总之,读书可戒躁。是的,一本书就是一扇开启心灵的大门,     

(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
1.作者在文中针对                    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4分)
2.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④段加横线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4分)

                                                                         
3.概括选文第②段中除“古人‘三上’读书”以外的两个事实论据(每个论据的概括不超过10个字),并分别分析其论证作用。(6分)

 

                                                                         
4.请根据文意,仿照选文结尾划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2分)

 

 

1.忙 读书无用 读书可戒躁 (4分。前两空各1分,后一空2分) 2.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前一句总结前两个语段的内容,后一句引出下文。 3.外国青年地铁安静读书,我们忙于娱乐;前者论证了外国青年善于利用时间读书,后者论证了我们很多人因忙于娱乐而空虚。(6分。概括论据各1分,分析论证作用各2分) 4.示例:①一本书就是一副治疗急躁的良药;②一本书就是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2分。仿写一句即可,要求符合文意,与划线句结构一致。写出①句类扣紧文意的得2分,②句类不能突出文意的得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仔细阅读文章可以看出,作者首先指出人们的两种认识“忙”“读书无用”,在第⑤段中提出观点“读书可戒躁”。 2.这句话的前一句总结上文两段“忙、读书无用”的现象,后一句引起对“浮躁”的阐述,所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对论据的概括要简洁、到位;作用的分析要结合段落和文章的主旨来进行。 4.“一本书就是一扇开启心灵的大门”这是一个比喻句,注意分析它的句式特点,再构思仿写。 考点:中心论点 句子作用理解 论据及其作用 仿写句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比较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题。(17分)

【甲】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⑴日光下                   悄怆幽邃(               

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2.下列各组中,两个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不可知源——未复有能与奇者    B.乃记而去——局促一室

C.其境过清——不游堕事          D.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微颔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乙文中“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和甲文中“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都写到景物的“影”,作用有何不同?(2分)

 

                                                                         
5.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下《小石潭记》;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记承天寺夜游》。同是被贬的人,同是寄情于美景,他们当时的心境有何异同?(3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8分)

【材料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上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政策的出台,假期旅游成为一种生活休闲方式。“十一”黄金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下面是对泉州市近三年“十一”黄金周接

 

待游客及旅游收入的情况统计。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接待游客总数(万人次)

178.7

189.5

229

游客同比增长

53.4%

21.2%

21.2%

旅游收入(亿元)

13.8

14.9

18.52

收入同比增长

44%

23%

24.3%

1.通过对上表内容的分析,你得出怎样的结论?(3分)

 

【材料二】近年来,“黄金周”集中旅游的弊病日益突出:景点人满为患,超负荷接待导致游客不文明现象增多,环境负荷加重,旅游设施过度损坏;交通拥堵,航班、车次、汽运高度紧张,安全事故增多;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旅游价格上涨;接待量的剧增,使服务质量下滑,消费者利益受损。难怪不少旅游者抱怨,“黄金周”期间旅游不是享受,而是受罪。
2.请根据材料二,为“如何解决黄金周旅游问题”提两条对策。(2分)

 

【材料三】我县最偏远的雷山乡古寨村地势险要,背靠大山,三面悬崖,其地理特征被称为“油灯挂壁”;村外峭壁凌空,村内田园风光;堪称世外桃源、人间奇景;山上的松林郁郁葱葱,在绵延的峻岭上释放着无限的生命能量。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3.综合探究【材料三】,你赞同开发古寨村旅游区吗?为什么?(3分)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一文阐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苦乐观:                 

                ,最苦;                                      ,最乐。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填空。(11分)

⑴开轩面场圃,                      ⑵塞下秋来风景异,                

                ,柳暗花明又一村。                   ,休将白发唱黄鸡。

⑸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⑹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                                     

                            。(《周庄水韵》)

 

查看答案

作文 70分)

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蹒跚学步,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帮父母做家务,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 …… 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