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一剪梅 (9分)
曹积三
儿时,到了腊月,快过年了,母亲就会坐在炕头,围着火盆,用红纸剪出灿灿的梅花。她剪得很快,霎那间便出现了:一两条俊俏的枝,七八朵绽放的花,三五颗欲放未开的花骨朵,鲜活,灵动,栩栩如生。她边剪边讲着,这花,开时,没有叶,只有花,所以叫干枝梅。
母亲慢声慢语地说:它不像一般的花那么娇气,都是等到刮起了北风,飘起了大雪,漫地一片白了,它才悄默声地,钻出了骨朵,裂开了花嘴。她说,这花,闻着,香喷喷的,香味儿几天不去,就是干巴了,还会散发着奇香。这花呀,除了好闻,还能做药,给人治病……
随着母亲的话音,我仿佛走进了梅林,嗅到了梅的香气,感受到那斑红灿烂的梅花世界。
后来晓得,母亲喜爱梅花,不是平白无故的,竟与她的命运有关。据说,姥姥生她的前夜,姥爷在梦里拾到一枝红梅花。当母亲“呱呱”坠地后,姥爷一看是个闺女,便长长地叹了口气,他忧心忡忡,觉得梦灵验了,认为女儿生不逢时,花应该开在春天,而梅花却偏偏开在寒冬腊月,风吹雪打的,预兆着母亲此生必定命运多舛。
母亲一生确实吃了不少苦。她出嫁后,遇上山东老家大灾,便随父亲下了关东。天灾人祸,贫病交加。她是在害伤寒病的时候,生下了我。自打记事起,母亲天不亮就起床,掌了灯才停下脚,天天如是,日复一日;她那双手,操持家务,缝缝补补,锄地种菜,养鸡喂鸭……从不闲着;可不管日子过得有多难,从不愁眉苦脸。刚强,淡定,邻里没有不佩服她的。
任凭苦日子煎熬,那心里却亮堂堂,总是把来日想成一朵花,因为,儿子便是她的希望。
母亲生怕家穷使我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在人前挺不直腰杆。春节时,总要想方设法给我做一身新单衣,套在旧棉袄棉裤的外面,好能给邻居拜年时,与富裕人家的孩子一样新鲜体面。置办这身新衣,是需要她贪几宿的夜,做两双棉鞋,拿到集上去卖,才能换来如许的钱……
她在房前屋后,除了种蔬菜,栽果树,还种了许多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什么芍药、喜粉莲、不等高、胭粉豆、芨芨草、姜不辣、灯笼花……从春天一直开到盛秋。虽然穷苦,但母亲在精神上给我营造了一种温馨和美丽。
正是母亲的细心呵护,使我心里充满了快乐,从未因为家穷,而觉得比别人矮一头。
母亲识不得几个字,眼光却不短浅;她曾受过裹脚之屈,竟有大丈夫般的宽广襟怀。
平日,母亲炖菜舍不得放一滴油,可为了我晚上读书,读《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课外书,竟毫不心疼地买了满满一罐子油,供我点油灯。
小学六年级那个寒假里,我在报纸上发表了第一篇稿子,当我用得到的全部三元钱稿费,买了20斤苞米面(即玉米面)放到母亲面前时,只见她转过身去,擦拭着眼睛……
也许是为了让儿子在报纸上发表更多的稿子,也许是为了让儿子在报纸上学东西,长见识,母亲竟将她攒了一个多月的鸡蛋卖了,给我订了一份《中国少年报》,后来,又订了一份《中国青年报》。这在当时,不仅左邻右舍,就是全镇,怕也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我被保送读初中,母亲很是高兴。可是读到初三,父亲病重,家里生活难以为继。恰巧,这时学校里,缺少一位代课老师,如果我退学,就可以上班,挣钱养家。母亲急了,执意不答应,她说:“咱上中学,就是为了考高中,将来上大学!”
我没有让母亲失望,随后,考取了吉林大学。
更令人庆幸的是,我和母亲一起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贫穷已经成为沧桑往事。当穷困主宰母亲命运的时候,她不低头,无论怎样的艰难和困厄,她都与之默默地抗争,她是一个不信命的人。她的抗争精神,恰如她喜爱的梅花一样,风中挺立着浩气,雪里舒展着坚强。
也许受到母亲的影响,我也具有了一种梅的情愫。
那一年春节前夕,去成都出差,经北京,到长春,我两次换乘飞机,冒着北方的严冬,捧回了一束梅花。母亲端详着那金灿灿的花朵,嗅着那香气,脸上露出惬意的微笑。那一刻,母亲的脸庞和那梅花好似融在了一起,沁人心脾的梅香弥漫了整个空间。
母亲在她85岁的时候,乘鹤西行了。那以后,我每每见到梅花,就仿佛看见了母亲,望见了她的笑容;每逢春节,母亲那剪梅的情景,恍若眼前。
1.阅读第⑥和第⑦段,概括出作者“从未因为家穷而觉得比别人矮一头”的两件事。(2分)
2.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任凭苦日子煎熬,那心里却亮堂堂,总是把来日想成一朵花,因为,儿子便是她的希望。
3.下列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赏析。(4分)
母亲端详着那金灿灿的花朵,嗅着那香气,脸上露出惬意的微笑。
春 朱自清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分别概括四个选段的内容。(4分)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好在哪里?(2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文章有不少句子是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修辞手法的,请你找出一两个例子,并且谈谈这些句子的妙处。(4分)
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起了人们对汉字应用和文化传承的极大关注。请你参加下面与汉字有关的活动,按要求完成任务。
1.探究材料:请探究下面材料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写出你探究的结果。(4分)
材料:张女士的工作就是与文字打交道,她一向认为自己的文字功底还不错。在键盘上打字如飞的她,手写的机会越来越少,常常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字也没有以前写得漂亮了。在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过程中,她也拿出纸笔,在主考官念题后开始答题。令张女士深受打击的是,两轮听写下来,每轮14个词,她最好的情况是写对了一半。应该指出的是,社会上类似张女士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
社会现象:
产生原因:
2.趣解汉字
请你仿照示例,从备选汉字中选择一个,进行趣解。(3分)
示例1:劣——做事偷懒,“少”出了“力”,成绩自然比别人差。
示例2:碑——“卑”微的“石”头,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就执著地站立了一生。
备选汉字:出、愧、海、您、协
按要求填空。
(1)《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抒发诗人感情的诗句是:,。
(2)春天像健壮的青年,,领着我们上前去。(《春》朱自清)
(3)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观沧海》曹操)
(5),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6),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7)君问归期未有期,。(《夜雨寄北》李商隐)
(元)白王庭
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
选自《湛渊静语》
【注释】①损脾:损伤脾脏。②狎者:喜欢开玩笑的人。③囫囵:整个,完整的。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一呆弟子思久之 思: (2)我食梨则嚼而不咽 而: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梨益齿而损脾。
3.这则寓言故事蕴涵着怎样的寓意?(2分)
文言文阅读(共18分)
(一)《咏雪》(12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家庭聚会)
B. 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相比)
C.太丘舍去 (去:离开)
D. 与人期行 (期:期待)
2.下列加点的虚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公大兄无奕女(即:就是)
B.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之:助词,的)
C. 去后乃至(乃:才)
D.则是无礼(则,就)
3.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的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一部小说集。
B.《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C.《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友人”是一个不守信用、没有礼貌的人,他身上没有任何优点。
D.《陈太丘与友期》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说明了“礼”和“信”的重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8分)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下车引之,元方入门而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