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2分) A.国庆节前夕,民族大道两旁张灯...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2分)

A.国庆节前夕,民族大道两旁张灯结彩,五光十色,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

B.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就会有所收获。

C.许多科幻书对地球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D.托尔斯泰的墓地没有墓碑,不留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

 

A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姹紫嫣红”意思是“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用在这里不恰当。 考点:成语的理解与辨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空巢老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急需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在感情上得到       

  2)对于中考优秀作文,我们应当将其放在中考这个特定环境下评价,不能以平时的写作水平要求中考作文,更不必对中考优秀作为            

  3       身在海外,      我们都怀着一颗同样的中国心,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A.慰藉    明察秋毫     既然/那么     B.慰问    吹毛求疵     虽然/但是

   C.慰藉    吹毛求疵     虽然/但是     D.慰问    明察秋毫     既然/那么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一帆风顺  模式  地大物博         B.不知所措  创意  怀古伤今

C.孜孜不倦  灵感  前扑后继         D.不言而喻  推敲    自欺欺人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皮(bō)   (ch  下(huí)    外妖娆(fēn)

B.取(jí)   (zǐ)    偻(gōu)    高歌(háng)

C.言(zhēn) 测(yì)    笞(chì)    忍俊不(jìn)

D.怨(mán) 隐(cè)   嵘(zhēng)  而不舍(qì)

 

查看答案

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并不缺乏快乐,只要用心体味,你总能从中悟出快乐的真谛,找到获取快乐的办法,捡到打开快 乐之门的钥匙。

请以“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记忆中的一剪梅   (9分)

曹积三

儿时,到了腊月,快过年了,母亲就会坐在炕头,围着火盆,用红纸剪出灿灿的梅花。她剪得很快,霎那间便出现了:一两条俊俏的枝,七八朵绽放的花,三五颗欲放未开的花骨朵,鲜活,灵动,栩栩如生。她边剪边讲着,这花,开时,没有叶,只有花,所以叫干枝梅。

  母亲慢声慢语地说:它不像一般的花那么娇气,都是等到刮起了北风,飘起了大雪,漫地一片白了,它才悄默声地,钻出了骨朵,裂开了花嘴。她说,这花,闻着,香喷喷的,香味儿几天不去,就是干巴了,还会散发着奇香。这花呀,除了好闻,还能做药,给人治病……

  随着母亲的话音,我仿佛走进了梅林,嗅到了梅的香气,感受到那斑红灿烂的梅花世界。

  后来晓得,母亲喜爱梅花,不是平白无故的,竟与她的命运有关。据说,姥姥生她的前夜,姥爷在梦里拾到一枝红梅花。当母亲“呱呱”坠地后,姥爷一看是个闺女,便长长地叹了口气,他忧心忡忡,觉得梦灵验了,认为女儿生不逢时,花应该开在春天,而梅花却偏偏开在寒冬腊月,风吹雪打的,预兆着母亲此生必定命运多舛。

  母亲一生确实吃了不少苦。她出嫁后,遇上山东老家大灾,便随父亲下了关东。天灾人祸,贫病交加。她是在害伤寒病的时候,生下了我。自打记事起,母亲天不亮就起床,掌了灯才停下脚,天天如是,日复一日;她那双手,操持家务,缝缝补补,锄地种菜,养鸡喂鸭……从不闲着;可不管日子过得有多难,从不愁眉苦脸。刚强,淡定,邻里没有不佩服她的。

  任凭苦日子煎熬,那心里却亮堂堂,总是把来日想成一朵花,因为,儿子便是她的希望。

  母亲生怕家穷使我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在人前挺不直腰杆。春节时,总要想方设法给我做一身新单衣,套在旧棉袄棉裤的外面,好能给邻居拜年时,与富裕人家的孩子一样新鲜体面。置办这身新衣,是需要她贪几宿的夜,做两双棉鞋,拿到集上去卖,才能换来如许的钱……

  她在房前屋后,除了种蔬菜,栽果树,还种了许多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什么芍药、喜粉莲、不等高、胭粉豆、芨芨草、姜不辣、灯笼花……从春天一直开到盛秋。虽然穷苦,但母亲在精神上给我营造了一种温馨和美丽。

  正是母亲的细心呵护,使我心里充满了快乐,从未因为家穷,而觉得比别人矮一头。

  母亲识不得几个字,眼光却不短浅;她曾受过裹脚之屈,竟有大丈夫般的宽广襟怀。

  平日,母亲炖菜舍不得放一滴油,可为了我晚上读书,读《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课外书,竟毫不心疼地买了满满一罐子油,供我点油灯。

  小学六年级那个寒假里,我在报纸上发表了第一篇稿子,当我用得到的全部三元钱稿费,买了20斤苞米面(即玉米面)放到母亲面前时,只见她转过身去,擦拭着眼睛……

  也许是为了让儿子在报纸上发表更多的稿子,也许是为了让儿子在报纸上学东西,长见识,母亲竟将她攒了一个多月的鸡蛋卖了,给我订了一份《中国少年报》,后来,又订了一份《中国青年报》。这在当时,不仅左邻右舍,就是全镇,怕也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我被保送读初中,母亲很是高兴。可是读到初三,父亲病重,家里生活难以为继。恰巧,这时学校里,缺少一位代课老师,如果我退学,就可以上班,挣钱养家。母亲急了,执意不答应,她说:“咱上中学,就是为了考高中,将来上大学!”

  我没有让母亲失望,随后,考取了吉林大学。

  更令人庆幸的是,我和母亲一起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贫穷已经成为沧桑往事。当穷困主宰母亲命运的时候,她不低头,无论怎样的艰难和困厄,她都与之默默地抗争,她是一个不信命的人。她的抗争精神,恰如她喜爱的梅花一样,风中挺立着浩气,雪里舒展着坚强。

  也许受到母亲的影响,我也具有了一种梅的情愫。

  那一年春节前夕,去成都出差,经北京,到长春,我两次换乘飞机,冒着北方的严冬,捧回了一束梅花。母亲端详着那金灿灿的花朵,嗅着那香气,脸上露出惬意的微笑。那一刻,母亲的脸庞和那梅花好似融在了一起,沁人心脾的梅香弥漫了整个空间。

  母亲在她85岁的时候,乘鹤西行了。那以后,我每每见到梅花,就仿佛看见了母亲,望见了她的笑容;每逢春节,母亲那剪梅的情景,恍若眼前。
1.阅读第⑥和第⑦段,概括出作者“从未因为家穷而觉得比别人矮一头”的两件事。(2分)
2.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任凭苦日子煎熬,那心里却亮堂堂,总是把来日想成一朵花,因为,儿子便是她的希望。
3.下列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赏析。(4分)

母亲端详着那金灿灿的花朵,嗅着那香气,脸上露出惬意的微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