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我们在十七岁时干些什么 (1)17岁,有个共同点,就是每天在镜子前,龇牙咧嘴挤压...

我们在十七岁时干些什么

(1)17岁,有个共同点,就是每天在镜子前,龇牙咧嘴挤压青春痘。

(2)儿子现在的班级成立文学社,众同仁在冥思苦想给班刊命名时,盯着社长硕果累累的苞谷脸,豁然贯通,遂一致同意叫“青春痘”。社长即儿子,一任而已,其伟大使命莫非就是贡献脸上那张“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样板?

(3)他老爸17岁时,引为已任的是作家使命感,社长交椅一坐好几年,几至坐穿。文学自是圣殿一般,班刊非“采贝”即“鼓浪”,满纸豪言壮语。脸上火力更足,未有“珊拉娜”洗痘水、敷痘霜之类济世良方,常常这瘤那瘤叠罗汉,冒冒尖尖,岌岌可危。至今太阳穴两旁还赫然留有遗迹,雨天可以存好几盅水哩。

(4)我17岁时下了乡,水清风净滋润,缺鱼少肉没有油脂浪费在脸上。偶尔鼻尖眉头爆出一两颗信号弹,便忧心如焚,有男知青来串门,将刘海儿拉来拨去设法遮丑。就着油灯读名著,唱“外国民歌两首”,抄古今中外格言,写华丽动情的信。技痒时诌几行诗,随着手抄本四处乱飞,没有刊名,捞不到社长当,时时提心吊担。

(5)17岁,儿子不叠被不整理书桌,更不洗衣服和臭袜子,喊泡茶来饭盛好,鞋要自选衣要名牌,每月上一次发廊,整天问有什么好吃的,唯一自己动手的只有开冰箱和打电脑游戏。不过,长途旅行时他是家中的全劳力,因为老爹老妈的颈椎、腰椎、肩周关节遭岁月风化,儿子便手提肩扛,嘴里咬着自己的机票和身份证。同学中有“月薪、周薪”的,儿子领“日薪”,从未超支略有节余。压岁钱、奖金(提琴或作文比赛所得)或生日红包统统自觉上缴,尚无经济头脑不懂回扣。

(6)他老爸17的上半岁紧锣密鼓地打拼,准备上中文系。屁股和膝头的补丁厚如烙饼,而且颜色迥异。海外频频寄来的进口布料、纯毛衣服,窝赃般地压在箱底发霉虫蛀。他身任学生会副主席、团委书记、对敌斗争积极分子兼足球队长,该足球队转战全省没有失过一个球,遂去大连参加全国少年足球比赛度过17岁生日。下半岁碰上文化大革命,忙着写大字报、贴标语,早请示晚汇报,被抄家和去串联。绘画学3个月,小提琴练半年,饭不会做衣服不会洗,直到两年后去插队。

(7)我17岁体重只有42公斤,要挑50公斤的谷担,耱田、育秧、割稻,学一样哭一场。自留地里栽菜秧子,不长叶子只生虫,幸亏种番薯倒是光长叶子,便不觉采来炒着吃。跟着新华字典每天学5个生字,翻英汉读物,背唐宋诗词,做大学梦。腋下夹一本禁书,到各知青点去投桃报李,换来各种意外的惊喜。衣裳、头发每日一洗,抽屉、衣箱纹丝不乱,学会用二两肉、一板豆腐、几棵芥菜做一桌佳肴。和伙伴过中秋节,然后佯醉,为了不必到结霜的小河边涮碗。

(8)17岁的儿子崇拜贝克汉姆、谢霆锋和麦当劳。小时候口必称郑渊洁,从未仰视过老爸老妈,称班主任“凡姐”,直呼物理老师“阿弟”,说班上男生都叫女朋友“老婆”。趁机追问儿子:有没有拍拖?答:还没有那么畅销。上网聊天,打又臭又长的电话,时而卷着舌头说两句英语。从幼儿园开始,音乐小学、音乐中学、小提琴专业浸泡10年,一打开私房音响,还是张信哲和王菲。功课百忙之中,不忘见缝插针频频跟电视机接吻,因近视已达750度,不肯戴眼镜。

(9)17岁时,他老爸开始写小说,至今没得发表;再写诗,发表以后除了他的老娘将《诗刊》放在菜蓝里向左邻右舍显宝外,似无追星女青年;改写寓言、随笔、科幻小说,书出得薄薄的,反响也是小小的。喜欢马雅可夫斯基、雷锋、贝多芬、郭小川,其中没有我。有心栽花无心插柳,而今所出版的书大多是数十万字一本的诗歌理论,这是后话。

(10)17岁时,我梦想的是一斤膨体纱毛线,可以打件时髦的套衫;一柜满满大部头小说,最后是卷了边,发了黄,略有破损,这样的书才好看;梦想不用向队长赔笑脸,不必上大队部去送礼,也无需走县城“四个面向办公室”找关系,忽然一纸通知书便腾云驾雾进了大学。猛听一声吆喝:“翻谷咯!”被震醒过来,原来自己还在晒场边打盹。

(11)从未想过成为一名作家或诗人,更不懂得梦想当母亲。

(12)咳,17岁!
1.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两代人17岁时各自的特点。(4分)
2.仔细品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它在语言表达上的表达特点。(4分)

功课百忙之中,不忘见缝插针频频跟电视机接吻,因近视已达750度,不肯戴眼镜。
3.试分析作者对儿子17岁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6分)
4.指出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来写有什么好处?

 

1.(1)父母辈特点:生活艰苦,理想远大,积极上进,勤俭奋斗。(2)子辈特点:注重实际,看重享受,富有爱心,爱好广泛,有平等意识。 2.“见缝插针频频跟电视机接吻”以夸张的手法描写儿子由于近视而不得不凑得很近去看电视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显出作者在语言表达上幽默诙谐的特点。 3.对儿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持批评态度,但是对儿子在外出旅游时表现出来的爱心和面对金钱不懂得回扣的单纯却持肯定态度;对儿子的平等意识持肯定态度,但是对儿子兴趣爱好的狭窄却持怀疑态度。 4.对比手法。文章把父(母)子两代人在17岁时的各种表现对比起来写,突出两代人各自的特点,使人物形象鲜明。 【解析】 试题分析: 1.答此题时先仔细审题,然后再结合上文内容,提炼关键语句,组织语言作答。 2.从内容和修辞两方面来来分析最后写作者的感情、主题。 3.提取信息是记叙文考查的一个知识点,做题时要读懂要求,紧扣题目去筛选信息,最后要规范答题。 4.写出表现手法再写谁和谁作对比,最后写作对比的作用。 考点:记叙文阅读信息筛选 语句品味、赏析 筛选文章信息 表现手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2.诗词续写(10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                 (2)                 ,尚思为国戍轮台。

(3)君问归期未有期,                    (4)我寄愁心与明月,             

(5)                     ,不及林间自在啼。

 

查看答案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名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援笔辄如素构      就:完成           B、每日出,骑弱马     旦:早上

C、 遇所得,投囊中   书:写             D、是儿要呕心乃     已:已经
2.下列语句中的“之”与“及暮归,足成之。”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西蜀之去南海      B、吏护还之乡      C、 因取刃杀之     D、吾欲之南海
3.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贺年少聪慧,七岁已能赋诗文,深受韩愈、皇甫湜的赏识。

B、文末李贺母亲的话,表明母亲对儿子很生气,并阻止他再去吟诗作赋。

C、李贺敏捷的才思是与他每天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说明只有专心一意,孜孜不倦地去做事,才能有所成就。

D、从文中可以看出李贺作诗不拘俗套,自辟蹊经;“遇所得,书投囊中”说明他是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我们要写好文章,也应如此。

 

查看答案

宣德炉

①宣德炉从宣德时期开始烧造,一举成功,此后五百年来名声不减,以至于不管哪个朝代铸造的这种铜炉,都叫宣德炉。这一点跟景泰蓝一样。今天没人会咬文嚼字地说“送你一对掐丝珐琅瓶”,都说“送你一对景泰蓝瓶子”。景泰蓝是在景泰年间发扬光大的,宣德炉则是在宣德年间达到顶峰,名气大。

    ②宣德炉有这么大的名气,一定不是白来的。铜材料冶炼过程不是我们想象的把铜化成铜水,一铸造就成了。它需要反复冶炼,每冶炼一次就要去掉一些杂质,剩下的是精华,但分量就会减少。由于宣德皇帝亲自督造此事,所以质量非常高。一斤进贡来的铜材料经过冶炼,最后只能剩四两。这四两还是小两,过去一斤是十六两,有个词“半斤八两”,说的是旧制,今天应该说“半斤五两”才对。

③过去做炉都是用翻砂法,宣德用的是失蜡法。历史上铸造青铜器用过失蜡法,但没有做过炉。而宣德炉用的是失蜡法,较之翻砂法,铸好的炉变得非常光洁好看。有人认为宣德炉铸好以后,还有专业的人给它上色。我们不要简单地理解上色就是把颜色刷到上面,而是用各种方法使炉身呈现一种自然的色泽。都有什么色泽呢?石青斑、朱砂斑、葡萄斑等等。

④宣德炉里除了精炼铜外,还有锌、锡、银、金。史料非常清楚,当时进贡风磨铜的单子上明确写着含有黄金。今天用科学的方法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一测试就知道了。最简单的测试是用比重,黄金的比重非常大,铜的比重大概是黄金的三分之一。

⑤我听一个老师傅跟我说,最好的宣德炉的含金量大约是3%。我曾经买过一个宣德炉,特别沉。我很高兴,直接上菜场找了个普通的秤一约,八斤四两,也就是4200克。我乘上3%,大概是126克。你想,这样一个香炉里如果含126克黄金,那质感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对衣料比较熟知,如果纯棉的衣料里加3%的毛,质感马上得以改观;如果纯毛的衣料里加3%的化学纤维,它可能变得不易起褶。古人显然也发现了这个规律。所以我认为好的宣德炉里一定含金,一加上金,就不容易生锈,而且颜色明显跟普通铜器拉开了距离。
1.宣德炉名气大的三个原因是什么?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炼料佳      B、色泽自然      C、工艺特殊      D、含有合金
2.下面说法与原文符合的一项是(    )

    A、宣德炉就是宣德时期烧造的一种铜炉。   B、好的宣德炉里一定含金,含金量越高越好。

    C、宣德炉铸好以后,还有专业的人把颜色刷到上面,给它上色。 

    D、宣德做炉用的是失蜡法,在当时是做炉工艺的首创。
3.根据文中的意思,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铸成后的宣德炉色泽自然,晶莹温润,透着珠光宝气,明末清初冒襄在《宣德炉歌注》形容它说:“宣德炉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美女子肌肤柔嫩可掐。”

    B.在同样尺寸的情况下,炉越重价值越高。有人所藏的明末清初的宣德炉,径只有15.8厘米,而重量可达7斤,是该尺寸铜炉中的超级重量选手,价值要比普通的重三斤的高数倍。

  C.宣德炉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因此仿制宣德炉活动从未间断。鉴别真假宣德炉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中的“悬案”之一,对此,喜欢收藏的苏轼总结了几点鉴别宣德炉的方法:包浆温润,色泽自然、柔和,宝气内蕴,铸工质量平均精致,质地细腻,浑厚古朴,磨损自然均匀,款识结构严谨,字体规整。

  D.“雪花金”是宣德炉上的一种色斑,有人认为这并不表示铜质中一定含金,因为就算铜中加入金,炼出的成品也不可能呈金和铜分离的状态。有些宣德炉比重是比铜大,但这也不足以说明炉中含金,有多重金属的比重都大于铜,这些炉的铸造中有可能是加入了其他比重大的金属。

 

查看答案

下面哪句话还原到语段中是正确的(  

    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法则,它青睐不断拼搏的强者,          ,  收获也最多。

A.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B.强者尽管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C.虽然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          D.让生活中失去太多的强者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是否多观察,是提高我们写作能力的关键。

B、奥巴马关注经济的发展,也很关注个人的政治形象。

C、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使更多的国家关注环境问题。

D、路过母校,我仿佛又听见了童年的歌声,看见了昔日童稚的笑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