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表达与交流(45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作者通过一系...

表达与交流(45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作者通过一系列曲折而生动的故事情节的描写,展示了作品无穷的艺术魅力和天真未凿的童心。请你写出其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情节,请先用一个短语概括情节,然后简单地描述它。不少于80字。      (5分)
2.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保留自己的一份兴趣和爱好,我们的日子会更丰富;在寻常的家庭生活中,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我们的日子会更踏实;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拥有同行者的帮助与鼓励,我们的日子会更顺畅……请以“充满阳光的日子”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

①要写自己生活中的事,有真情实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姓名。

 

略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名著的阅读、表达及运用能力,这要求我们:要老老实实阅读名著,认认真真的进行名著教学。 试题分析: 考点:名著阅读 点评:此类题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鉴赏,此时,我们不仅是一个阅读者,而是一个评论家,学生可以从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的塑造等方面进行概括,同时可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文题是一篇命题作文,写好命题作文,应注意以下亮点: 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审题关键在审上。首先,要读题,认真完整地一字不漏的把题目读完,然后要品,要理解题目所包含的信息,题目有什么要求弄清写作范围和角度,确定写作重点。总之,审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快速、准确。 确定文章中心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统帅,学生要认真审题,在审题的基础上确定主旨。 选材 要写好作文,选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确定所写文章的主旨后,要精心选材,所选材料应该新颖、真实、典型,都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 构思 一篇文章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前后一致,就必须巧妙构思,合理布局。根据自己所选材料的需要,巧妙地安排好线索、顺序,妥善安排好结构,合理安排好文章的先后和详略,从而写出来的文章给人以新奇美妙、赏心悦目之感。 语言 语言是作文的外在表现形式,对语言要精心锤炼,语言表达可清新亮丽、或俏皮幽默、或古朴典雅,总之,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对各种修辞方法、长短句,可巧妙安排,综合运用,尽显自己的文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15分)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住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23期,有改动)
1.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3分)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                          
2.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分)
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①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②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4.“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

(5分)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掺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
1.赏析下面的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

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                                                      
2.你怎样理解课文中所说的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这一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查看答案

秦禾(9分)

秦禾者,字如农,无锡人也。以文名冠天下,苏门四学士也。嘉靖二十三年乃第,知武康县,累功擢南京工部主事,后迁金华府知府,调永昌,卒于任。

公操守颇有古贤之风,为政廉仁,数十年无所取于民,不受竿牍。客至,去,题其馆壁曰:“爱民如子,嫉客若仇。”尝捐俸请托,免武康修河夫五百名,百姓不知也。值岁荒,饥馑遍地,公开仓赈济,或阻之。曰:“俟上峰文檄至,民无孑遗。有谴,吾自任之。”遂发谷数千石,活万余人。

①嘉靖:明世宗年号。 ②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  ③孑遗:遗留。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武康县      知县       B.万余人    使……

C.遂发谷千石            D.岁荒  遇到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俟上峰文檄至,民无孑遗。有谴,吾自任之。                                                         
3.请你结合原文说说秦禾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查看答案

(6分)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下列句中的“之”与“驱之别院”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B.至之市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何不试之以足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2分)

数十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译:                                 

 

查看答案

(3分)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从表达方式上看,上片写景,描绘清新明丽的春景,又带有作者当时丝丝的落寞。下片议论,表达出词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B.“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巧妙化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听唱黄鸡与白日”,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苏轼对世事匆促、人生易老的感慨。

C.“ 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D.全诗语言浅显,音韵和谐,情、景、理交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