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4分)
菊圃记
元结
舂陵①俗不种菊。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及再来也,菊已无矣。徘徊旧圃,嗟叹久之。
谁不知菊亦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纵须地趋走②,犹宜徙植修养,而忍蹂践至尽,不爱惜乎?呜呼!贤人,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择所处,一旦遭人不重爱,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于是更为之圃,重畦植之。其地近宴息之堂③,吏人不此奔走;近登望之亭,旌旄④不此行列。纵参歌妓,菊非可恶之草;使有酒徒,菊为助兴之物。为之作记,以托后人,并录《药经》,列于记后。
【注】①舂陵:地名。②纵须地趋走:就算在人来人往的地方。③宴息之堂:人起居休息的地方。④旌旄: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此处借指官兵。
1.请用“/”给下面语句划分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其 地 近 宴 息 之 堂 (2) 菊 非 可 恶 之 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前时自远致之( ) (2)及再来也( )
(3)君子自植其身( ) (4)而忍蹂践至尽( )
3.下列加点虚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于是更为之圃 贤于材人远矣 B.近登望之亭 无丝竹之乱耳
C.菊为助兴之物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而忍蹂践至尽 温故而知新
4.翻译下面语句(3分)
谁不知菊亦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
5.作者看到菊花的遭遇后,触发了怎样的感慨?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分)
古诗阅读(3分)
不见①
[唐]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②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③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①这首诗写于杜甫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②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③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如何理解诗中“可哀”二字蕴涵的情感?(3分)
班级开展“抗战·受降”的语文主题活动,请你参加。(9分)
本报讯(记者 邓艳红)“ ,一纸降书落芷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等人作为乞降代表,在湖南芷江与中国陆军领导人洽降,并在投降备忘录上签字。①芷江这个小城从此名扬于世。
日本向中国投降,受降地为何选在芷江这个并不出名的地方?很多人颇为不解,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看来,选在芷江一点也不意外。
吴建宏告诉记者,受降地选在芷江,主要原因就是芷江拥有大型军用机场,利于震慑日军。芷江机场占地近5000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东方的第二大军用机场,最多的时候,战机达300至400架。
②受降地之所以选在芷江,还因为“芷江保卫战”中中国军队取得了全面胜利的原因。1945年4月上旬,日军8万余兵力,分三路进攻湘西,合围芷江。面对日军的强大攻势,中国守军从各个方向奋起反击。③经过近两个月的浴血奋战,中国军队大获全胜。
1.概括本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2分)
2.文中三处划线句有一句有语病,请指出并将正确句子写在下面。(2分)
3.下列句子最适合作为上联填写在材料开头的一项是( )(2分)
A.八年烽火起芦沟 B.八年芦沟烽火起 C.芦沟烽火八年起 D.芦沟八年起烽火
4.下面是芷江受降纪念坊上的一句话,摘引自中国政府在卢沟桥事变之后的声明。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和平不到绝望之时,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绥(suí)靖 仄(zè)歪 瓦砾(lè ) 骇(hài)人听闻
B.拂(fú)晓 地窖(jiào) 惊悚(sǒng) 穷愁潦(liáo)倒
C.掳(lǔ)走 惶(huáng)急 焦灼(zhuó) 转弯抹角(mó)
D.交卸(xiè) 奔丧(sàng ) 诘(jié)问 张皇(huáng)失措
古诗文默写。(10分)
少壮不努力, 。 (《长歌行》)
东皋薄暮望, 。 (王绩《野望》)
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平海夕漫漫。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斯是陋室, 。 (刘禹锡 《陋室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 《爱莲说》)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江苏舜天与山东鲁能泰山队在足协杯决赛相遇。在决战之前,一位江苏球迷引用杜甫
的“ , ”来表达球队夺冠的祝愿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