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默写古诗文。(10分) ①羌笛何须怨扬柳, 。(王之涣《凉州词》) ②关关雎鸠,...

默写古诗文。(10分)

①羌笛何须怨扬柳,                 。(王之涣《凉州词》)

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③而现在,乡愁是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⑦成功和失败、欢乐和忧愁,是人生常态。面对人生,我们要有:“                           

                  。”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话回答)

 

①春风不度玉门关②窈窕淑女③一湾浅浅的海峡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⑤蒹葭萋萋在水之湄⑥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注意第②小题“窈窕”的写法;③⑤小题注意不要与其它小节的诗句记混,要辨析清楚再作答;⑦不仅要熟悉课文原句,还要理解意思。 考点:古诗文默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方框内。(4分) 

一生的时光,该会有多少温馨串织?那些虽然一纵即逝却潮润我眼móu的份份感念,那些纵然久远亦不能淡忘的阕阕故事,都会在心中,渐渐累积,渐渐沉diàn成一份最凝重、最美丽、最juàn永的温馨,任岁月侵shí,心境变迁,永不会漠视,永远的珍惜。                                             (《时文选粹》)

 

 

 

 

 

 

查看答案

题目:没想到我如此                  (浮躁  虚荣  坚强  幸运    依赖父母)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从括号里的五个词语中任选其一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使作文题目完整;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实感受;③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16分)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堂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②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⑤老师说,性别。

⑥女。大家刷刷写下。

⑦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像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38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母亲的年龄。

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⑨……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儿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像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儿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妈妈的腰杆儿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像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妈妈的,又好像不太像。

老师说,请同学们再接着写,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辨认依据。

班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就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过。

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写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母亲,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身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3分)
2.第⑨段开头的“……”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3分)
3.体会第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3分)
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5.说说第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16分)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①许多动物的头脑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愚钝,它们不仅聪明,懂得计算、计量或数数,有的甚至是数学“天才”。

②在动物的生活习性中也蕴含着相当程度的数学原理。A比如,蛇在爬行时,走的是一个正弦函数图形。它的脊椎像火车一样,是一节一节连接起来的,节与节之间有较大的活动余地。如果把每一节的平面坐标固定下来,并以开始点为坐标原点,结果发现蛇是按着30度、60度和90度的正弦函数曲线有规律地运动的。

③小小蚂蚁的计数本领也不逊色。英国昆虫学家光斯顿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将一只死蚱蜢切成小、中、大三块,中块比小块大1倍,大块又比中块大1倍,把它们放在蚂蚁窝边。B约10分钟工夫,有20只蚂蚁聚集在小块蚱蜢周围,有51只蚂蚁聚集在中块蚱蜢周围,有89只蚂蚁聚集在大块蚱蜢周围。蚂蚁数额、力量的分配与蚱蜢大小的比例相一致,其数量之精确,令人赞叹。

④科学家发现鸬鹚会数数。中国有些地方靠鸬鹚捕鱼,主人用一根细绳拴住鸬鹚的喉颈。当鸬鹚捉回6条鱼以后,允许它们吃第7条鱼,这是主人与鸬鹚之间长期形成的约定。科学家注意到,若渔民偶尔数错了,没有解开鸬鹚脖子上的绳子时,鸬鹚则动也不动,即使渔民打它们,它们也不出去捕鱼了,它们知道这第7条鱼应该是自己的所得。

⑤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和圆规等制图工具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来。

⑥美国动物心理学家亨赛尔博士在试验时先给动物以错误的信息,然后观察它们做出的反应。他曾连续一个月给100只加勒比海野猴每天一次分发2根香蕉,此后突然减少到分发1根香蕉。此时,96%的野猴对这支香蕉多看了一两遍,还有少部分猴子甚至尖叫起来表示抗议。美国动物行为研究者也做过类似的试验:先让饲养的8只黑猩猩每次各吃10根香蕉,如此连续多次。某一天,研究人员突然只给每只猩猩8根香蕉,结果所有的黑猩猩都不肯走开,一直到主人补足10根后才满意地离去。由此可见,野猴和黑猩猩是有数学脑瓜的。

⑦长期以来,包括科学家在内的所有人一直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数学概念和进行计算的能力,而通过观察和实验才了解到,动物的智慧同样是不可小视的。
1.全文介绍了哪些具有数学头脑的动物?它们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数学天才”?(5分)
2.文中画线句子各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6分)

A:比如,蛇在爬行时,走的是一个正弦函数图形。

B:约10分钟工夫,有20只蚂蚁聚集在小块蚱蜢周围,有51只蚂蚁聚集在中块蚱蜢周围,有89只蚂蚁聚集在大块蚱蜢周围。
3.“人们即使用直尺和圆规等制图工具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来”一句中的“即使”“也”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动物的智慧同样是不可小视的。”读了上文,相信你对动物有了新的认识。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号召人们保护、善待动物。(要求用到一种修辞手法)(2分)

 

查看答案

阅读《阮孝绪传》(节选),完成题。(10分)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②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③,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注释]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王晏:南朝齐尚令。后因贪财专权被杀。绵纩(kuà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胤之母周氏                                绵纩                 

孝绪之必至颠覆                            晏诛                 
2.下列句子中“的用法“尽归胤之姊”中“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吾欲辱之,何以也?

C.何以都不闻消息?              D.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翻译句子。(2分) 

闻者咸叹异之。 
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