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小题。(10分) “知入”与“知出”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题。(10分)

“知入”与“知出”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 “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4分)

                                                                               

                                                                               

                                                                               
3.下面这段文字与文章哪段内容关系最为紧密?请说明理由。(4分)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1.(2分)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或:读书的精髓关键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 2.(4分)首先通过设问,提出文章中心论点。(1分)然后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入”与“出”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2分)最后总结上文,得出结论。(1分)18.3.(4分)第②段,(1分)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的内容。(2分)与第②段所阐述的 “阅读中的‘入’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的观点一致。(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论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开篇即提出了中心论点。 2.“论证思路”即指作者如何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论证方法)分析道理证明,最后如何总结问题,把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和论证过程的顺序以及使用的方法说概括出来即可。从本文上看,首先提出的论点,然后从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最后文末阅读,要“入”,也要“出”,再一次明确论点。18.3. 考点:议论文阅读 中心论点 论证思路 段落衔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题。(10分)

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关。空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垃圾,是指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而飞行产生的强度不等的振动会影响宇航员的心率、血压和耗氧量,可诱发心血管的功能紊乱。另外,人体或器械的振动也会使人视觉模糊,动作不协调,操作误差增加,语言明显失真或中断。

⑥可见,在浩渺的宇宙中,宇航员时刻面临着险境,而决非想象中的仙境。
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

中心内容:                                                                

第①段作用: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说明方法:                                                                

作用:                                                                    
3.拓展链接。(4分)

舱外航天服是一套防护和应急救生的复杂系统,用于保证宇航员出舱安全。目前,太空行走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下一个目标,而成功研制舱外航天服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备条件之一。请你联系选文内容,说一说舱外航天服应具有哪些功能?

功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题。(14分)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治水必躬亲》)

【乙】都御史刚峰①海公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户部苏民怀一人。苏点其宦囊②,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风洲评之云③:“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刚峰宦囊》)

【注】①刚峰:海瑞号刚峰。②宦囊:代指为官所得钱财。③王司寇风洲:王世贞号凤洲,明文学家。司寇为周代掌管刑狱的官,后世为刑部尚书的别称。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非相不得其情              ②必如而后事可举也(       

③此九字尽海公生平(          于官舍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治水法既不可执一     王司寇风洲评

    B.地有高低             竹柏影也

C.好逸而恶劳           此都御史,那可多得

    D.往来荒村野水之间     今民生长齐不盗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三处朗读停顿。(2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有关句子。(4分)

(1)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两文,你认为海瑞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杜审言的《渡湘江》,完成题。(6分)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偏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这次流放的途中。
1.(1)“迟日园林悲昔游”,是由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诗人为什么要用一个“悲”字呢?(2分)

                                                                               

                                                                               
2.“今春花鸟作边愁”,诗人用花鸟反衬“愁”之深重。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用了反衬的手法,简要评析反衬艺术的效果。(2分)

                                                                               

                                                                               
3.“京国人南窜”与“湘江水北流”相对,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慨叹?(2分)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6分)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图1:山西省明长城大同镇重要关隘――得胜堡由于无人看管和保护遭到了严重破坏,堡里的文物遗存丢失严重。其中一段城墙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的羊圈。

图2:甘肃省山丹县老军乡夯土长城由于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已经大面积坍塌,成为长短高低不等的一个个土墩。

图3:中铁18局集团有限公司一施工单位在宁夏中卫市境内施工时,将一段始筑于秦代

的古长城挖开一个跑车豁口,毁坏古长城原貌近100米。

图4:10月3日,众多游客在八达岭长城游览。数据显示,截止到2日15时,八达岭接待6.45万人次,同比增长15.6%。

(1)以上图片是同学们在学习《长城》专题时搜集的。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出长城损毁严重的原因。(4分)

                                                                             

                                                                             

                                                                             

(2)2001年,英国人威廉·林赛在香港成立了“国际长城之友协会”。他常说:“长城是全世界人民的财富,我要尽我所能让长城更伟大,我不能看着世界上最长的城变成最长的垃圾箱!”请你为“国际长城之友协会”撰写一则宣传标语,倡导大家都来保护长城爱护长城。(2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分)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                                。(1分)

(2)“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是                            

                               (地方)视察时说话的。(2分)

(3)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说说这里“钢铁”和“烈火和骤冷”的含义。(3分)

“钢铁”:                                                                  

“烈火和骤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