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听了歌唱家腾格尔演唱的...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听了歌唱家腾格尔演唱的经典曲目——《天堂》,不由得触目伤怀

  B、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水平的发挥。

  C、他苦心孤诣地设计出的、极具创意的建筑模型获得了本次创新大赛特等奖。

  D、前几年,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C 【解析】 试题分析:A的意思是为自己所看到的而感到心里悲伤,不能用于听歌曲。B三长两短的意思是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用在此句不恰当。 D叹为观止的意思是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用在此句不恰当。 考点:成语运用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的注音。(4 分)

   捧读语文课文,我们足不出户也能áo游祖国名山大川。在阿里山的原始森林里侧耳谛听,你会感到那是一个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在西双版纳的村寨里徉,你会发现秀水青山在傣族姑娘们色彩斑lán的筒裙映衬下,更显出几分媚。

拼音

áo游

斑lán

 

 

汉字

 

 

 

 

查看答案

请以“好心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60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18分)

菊事

丁立梅

①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②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我挑过一回荠菜,满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咬一口,鲜透牙。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③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冬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④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有的看不过瘾,走近了细细瞧。一律的惊叹,好漂亮的花!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一瓣金黄,再一瓣,还是金黄。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 

⑤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长菊。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路过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长青菜和菊。几棵青菜,几朵菊花。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 

⑥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来来回回。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些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 

⑦天冷,菊越发的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                            (选自《扬子晚报》)
1.本文围绕着菊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⑴结合语境,谈谈你对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3分)

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

                                                                               

                                                                               

⑵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妙处。(4分)

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

                                                                               

                                                                               
3.文章第②段写屋旁巴掌大的空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4.通读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者笔下的菊给了你哪些启示。(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9分)

城市绿墙

宋淑运

①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围墙。迈出国门,浏览包括某些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城市,哪里都看不到像中国一样的围墙。在国外,一些城市所谓的“围墙”更多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②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巴西利亚是1960年才建立起来的新首都,几乎毫无历史价值可言,1987年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这除了构思奇巧的三权广场、布局新颖的城市风格外,还因为该城突出绿化,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了现代化新城的典范。

③澳大利亚1927年建都堪培拉时,明确规定公私建筑都不许构筑非植物墙。今日堪培拉除了总理府保留一道围墙外,整座城市不见第二道围墙。机关团体为了掩蔽办公场所,便以参天的合欢树、桉树等筑起一道道绿色围墙。各国使馆都引进本国特有花木,精心编织绿色篱墙,让路人感觉如在游览各国植物园。

④走进新加坡,只见树木葱茏、芳草如茵,根本找不到围墙样的建筑。这个64l平方千米的袖珍国家,300万国民就生活在大大小小的花园中。新加坡法律规定,有花园的住宅不允许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可予减缴房地产税;住宅楼须距马路15米以上,绿地应占65%,建筑面积占35%。为此,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从1971年开始大种其树,大铺草坪,连天桥、候车棚、电线杆都攀上藤蔓,使城市环抱在绿色之中。

⑤非洲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因人口爆满,1979年决定迁都到内陆的阿布贾,迁都伊始,政府就颁布取缔围墙令。今日的阿布贾砖石围墙绝迹,绿树成阴,视野开阔,到处是万紫千红的花草、树墙、藤萝墙。

⑥中国筑围墙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围墙更在于它安全、分界的功能。今天,面对开放的世界,我们只有冲破围墙重地,以绿墙代替砖墙,才能与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主流趋势相符合。                    (节选自《环球城市风行绿墙》有删改)
1.首先介绍巴西的原因有哪些? (3分)

                                                                               

                                                                               
2.文章第③段画线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本段有什么作用?(3)

                                                                               

                                                                               
3.文章第④段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一句中的具有怎样的说明效果?(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9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注】 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丙】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

元十六年二月,崖山战败,秀夫携少帝奔走,罹①难遇坎,不止一日,然见国运破亡,人羸②胄③歪,乃喟帝曰:“国负鞑靼④诮⑤欺,不啻⑥参九日,今兵蹷⑦崖山,百千壮士毁于一朝,微臣无能,谟⑧失谋落,无力报国,吾心决矣,愿负陛下,投海殉国,不落鞑靼之俘。”

少帝闻言,不甚解意,悲而泣曰:“吾祖百年磐基,今仗余也,求丞相大能,救吾于水深火热,救社稷于刀山火海。”

秀夫听闻,忿恚叱曰:“鞑虏之军,近在咫尺,何其多言也。陛下苟贪生求存,独株松柏愿永插盘古血!”

少帝闻言,转悲从容,曰:“多谢丞相教诲,今社稷败鄙之手,有乖⑨先祖,冀先祖勿怪罪矣,待至黄河,见先祖赎其罪也。”遂畔爬秀夫之躯,秀夫视少帝如此,大笑一声,挥泪堕海,君臣二人,随泪逝海,无怨无悔。    (节选自《陆秀夫之死》)

   【注】①罹[]:遭受苦难或不幸。②[léi]:衰弱。③[zhòu]头盔。④鞑靼:南宋时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称呼。⑤诮[qiào]:责备。⑥不[chì]不止,不只。⑦[jué] 同“蹶”倒下,跌倒。  ⑧[mó]计谋,策略。 ⑨乖:背离、违背  
1.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 故患有所不                     (2)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3) 人曰                           (4) 社稷于刀山火海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如使人之所欲莫于生   解意

B.万事莫贵     所恶有甚死者

C.故不为得也      陛下贪生求存

D.杀子之身       泣曰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⑵愿负陛下,投海殉国,不落鞑靼之俘。

                                                                               
4.【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___            _________这个比喻来阐述_______             ______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____                __________,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_____                          _______ 的中心论点; 【丙】文中,陆秀夫的行为印证了甲文中                        

(用原文语句填空)(5分)
5.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