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选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 ( )(2分) A.位于县城红旗路上的大润发超市...

选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       )(2分)

A.位于县城红旗路上的大润发超市射阳店自今年一月开业以来,顾客不绝如缕

B.中国好声音选手张碧晨深情演唱《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战帕尔哈提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终夺冠。场上响起了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C.中国认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可是日本却一再据理力争,认为日本在1895年就占领了这些当时没有归属的岛屿,不承认有主权争议。

D.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余额宝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冲击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开拓者们已经敏锐地察觉到新一轮机会的来临。

 

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不绝如缕”的意思是表示似断未断,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比喻情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 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用在这里形容顾客不合适。B、“振聋发聩”的意思是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用在这里形容欢呼声不合适,应该用“震耳欲聋”。C、“据理力争”的意思是依据正确的道理,尽力争取。日本实在强词夺理,而不是据理力争。 考点:成语的运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阅读,引领我们从平俗走向高雅。世象纷繁,尘埃飘落,我们似乎一日日变得懒惰、萎mí 和庸俗,失却了那股光彩照人的鲜亮和激情。是阅读涤荡了我们心中的浮躁和忧乱,              , 扫荡了眼前积淀数年的平庸和污秽,为我们捧一片片绵延广阔的青山绿水慰藉心灵。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2)根据注音写出汉字(2分)  萎mí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每空1分)

(1)             金石为开。  ( 《庄子•渔父 )

(2)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4)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5)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焕《凉州词》)

(6)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7)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陆游《游山西村》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作文(50分)

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有许多许多……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题目的横线上可填“青春、健康、亲情、幸福、荣誉”等词语。

要求:①请先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一个词或短语,使题目完整;②思想健康,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文体自定(除诗歌外)

【审题指导】

【优秀范文】

 

查看答案

阅读《阿里山纪行》选段,完成下列各题(11分)

①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静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②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蒙蒙的。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③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正是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我们的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1.第①段运用了“明镜”和“水墨画”两个比喻,说说这两个比喻的表达效果(2分 )

2.第①段描绘的阿里山林区有什么特点,用一个双音节词来加以概括:          ;(1分)

3.作者写“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对表现以上特点有何作用?(1分)

4.品读文章,根据第①段中划横线句分析人们的思想感情。(1分)

5.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比较下面句子在语言运用和表达效果上的不同:(3分)

A、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B、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万树,离开了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6.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和语言效果。(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12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俶尔远逝,         。似与游者相乐。(注:空格部分见默写题)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其境过清                        不可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4.两文在写法上都是借景抒情,请结合其中一篇举例说明。(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