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把下列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4分) 有这样一...

把下列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4分)

有这样一首  )炙人口的散文诗:“在疑惑不安的日子里,在痛苦思念我祖国命运的日子里,给我鼓舞和支持的,只有那真  )的、钟爱深ān(  )的母语!是它给了我们希望和力量,我们决不能xiè(  )渎自己的母语。”         (《汉字的魅力》)

注音

 

 

汉字

 

 

 

 

Kuài zhì 谙 亵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试题分析: 考点:字音字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3)“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两句诗表现了落花积极进取的精神。但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境界上更胜一筹。

(4)《望岳》中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形象的两句诗:

                                                                      

(5)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形成鲜明对比的两句诗:                                                             

(6)《雁太守行》中描孤城被士斗志昂扬坚守城池的句是:

                                                                    

 

查看答案

有人曾说,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有人说,幸福无处不在,缺少的是一颗善感的心。

请以“         就在身边”为题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4)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16分)

满架秋风扁豆花   

丁立梅

说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

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上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很是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舞蹁跹。欢天喜地。

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的记忆。乡村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

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花开花落。

也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

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在读一页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暗暗想,真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也是一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他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手书浅刻了一副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大自然的美,是永恒的。清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
1.作者笔下的扁豆花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2.赏析第段文中画线句: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翩然舞蹈,欢天喜地。(3分)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
4.文章引用郑板桥拟写的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有什么作用?(4分)
5.通读全文,结合文章主旨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谈读了本文之后获得了哪些启示。(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16分)

品味瑕疵

我国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谚语,英谚也有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之说。由此看来,任何事物都有缺点,都有瑕疵。如何对待这些瑕疵,却因人而异:有些人斤斤计较,换得的是不满和不快乐,而有些人却学会品味瑕疵,从而收获了很多。

瑕疵铸就了别样的美。最美女神维纳斯,成就其美的,不是无瑕绝伦的美貌,不是艺术家高超的技艺,而是一双无法修复的手臂。两只残缺的手臂,却激发了人们无穷的想象力,从而成就了一种撼人心魄的艺术美。月缺是瑕疵,但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那一弯如钩的月,却把李煜的国破家亡之恨、孤独寂寞之情渲染得如此传神,从而写出了深深触动我们内心的凄清之美。正是瑕疵,酝酿出这些别样的风景。

瑕疵也能超过完美,创造奇迹。在美国有个叫拉里恩的玩具商人开办了一家玩具娃娃公司,设计了一个可爱的娃娃名为Bratz,却总是无法超越完美的经典——诞生于1959年的芭比。当他为此苦恼时,他那只有7岁的孩子不小心把几滴墨水溅到娃娃脸上,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对这个脸上有瑕疵的娃娃,孩子反而更喜欢了。你不觉得他跟我很像吗?看他那一脸的雀斑,很可爱!他的孩子指着娃娃脸上的污渍说。拉里恩得到启发,大胆地设计了有五位成员的娃娃组合,最主要的是她们脸上都有一些雀斑,这就是如今的Bratz。经过十年的发展,拉里恩用持续市场销量说明了Bratz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玩具娃娃。美国《时代》杂志这样评价说:拉里恩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用瑕疵超越了完美的经典!

品味瑕疵,能战胜挫折,获得更大成功。司马迁身受大刑之辱,成为了他人生中抹不去的瑕疵,可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却将此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奋笔疾书,夜以继日,终于完成了《史记》而声誉斐然。卓别林因为相貌丑陋而被很多工作拒绝,但在喜剧方面逐渐显露出了他的优秀之处,从此,一位著名喜剧大师诞生了。正是他的瑕疵成就了他的事业。然而也有一些人却不是这样,比如一些运动员在自己事业上升时期,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想方设法回避该有的挑战,早早结束运动生涯,失去了获得更大成功的机会。因此,有时瑕疵虽然使我们的人生不完美,却激发出更大的能量,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

尼采说:追求完美是正常而有缺憾的人性。允许瑕疵的存在,是人生淡然的大智慧。学会品味瑕疵,才能感受到不完美的完美,才能创造奇迹,才会收获更大的成功。
1.阅读全文,请你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2.文章第一段引用的两句谚语有什么作用?(3分)
3.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证思路。(4分)
5.我们生活当中也会有 瑕疵,你肯定有感受。请你举出一例,运用文中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题。( 15 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太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

【注释】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踣:跌倒。应侯:顺应时令。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隔开,限两处。(2分)

歌。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知不如徐公美             (2)欲言,无可进者(   

(3)苦支备(                       (4)臣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4.甲乙两文都是写规劝齐王的故事,尽管规劝的原因不同,但是规劝的方法相同,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他们都采用了怎样的方法劝谏?(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