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冯至 到了755年的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冯至

到了755年的10月,除去中间回了几趟洛阳,他在长安已经整整九年,也许是他上左丞相韦见素的诗发生了作用,被任河西县尉。当时的县尉,可以说是使一个有良心的诗人最难忍受的职位。高适任封丘尉时,有几句诗写县尉的生活非常沉痛: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高适:《封丘作》

杜甫在长安与高适重逢,也曾经为他欣幸,因为他脱身县尉,再也用不着鞭打人民了。如今他绝不愿蹈高适的覆辙,去过逢迎官长、鞭打人民的生活,他虽然贫困,虽然44岁了还没有一个官职,他却不加考虑便拒绝了这个任命。他辞却河西尉,改就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任务是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门禁锁钥,职位是正八品下。

他决定接受这个职务后,又到奉先去探视一次妻子。这正是唐朝成立以来统治集团的奢侈生活与人民所受的剥削都达到前此未有的高点的时刻,随着频年的水旱成灾,人民的生活比起开元时代好像翻了一个大筋斗,贫富的悬殊一天比一天尖锐。杜甫在11月里一天的夜半从长安出发,当时百草凋零,寒风凛冽,手指冻僵,连衣带断了都不能结上。他如今有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官职,可以说是长安九年内不断地献赋呈诗所得到的结果,他一路上便把这些年的生活总括起来检讨了一遍。他想起在长安内心里常常发生的冲突,他本来可以像李白那样,遨游江海,潇洒送日月,但他关心人民,希望有一个爱护人民的政府,他把这希望完全寄托在皇帝身上,所以他舍不得离开长安,他觉得自己好像倾向太阳的葵藿,本性不能改变。如今头发白了,身体衰弱了,当年以稷契自命,如今获得的职务不过是在率府里看管兵器。至于他所倾向的“太阳”呢?——他走过骊山下,天已破晓,他知道,玄宗正在山上的华清官里避寒,在歌舞声中尽情欢乐,把从民间搜刮来的财物,任意赐予,他追究这些财物的来源是——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而杨贵妃与杨氏姊妹饮馔的丰美,使他不禁想起长安街头的饿殍,心头涌出来这千古的名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门内门外,咫尺之间竟有这么大的不同,想到这里,他或许会感到这个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但他当时并不知道,安禄山已经起兵范阳,而唐代的社会从此便结束了它的盛世,迈入了坎坷多难的时期。他转北渡过渭水,到了奉先,一进家门便听见一片号眺的声音,原来他未满周岁的幼儿刚刚饿死。邻居都觉得可怜,做父亲的哪能不悲哀呢?但是杜甫的悲哀并不停滞在这上边,他想,他自己还享有特权,既不纳租税,也不服兵役,如今世界上不知有多少穷苦无归与长年远戍的人,他们身受的痛苦不知比自己的要多多少倍!想到这里,他的忧愁已经漫过终南山,弥漫天下了。

他把从长安出发到奉先这段路程的经历和感想写成《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是一篇杜甫划时代的杰作,里边反映出安史之乱前社会的实况,反映出杜甫内心的矛盾与他伟大的人格;这也是杜甫长安十年生活的总结,从这里我们知道,杜甫无论在思想的进步上或艺术的纯熟上都超越了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个诗人。

(选自《杜甫传》,有删节)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长安时期的杜甫,生活贫困、求仕艰难,为了实现抱负而不得不向官员献诗。但是杜甫虽然希望有官可做,但不做什么样的官,还是有原则的。

B.杜甫生活在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尖锐、时局动荡的社会中。而归途中亲眼看到统治者的荒淫和长安街头的饿殍,更是让杜甫感到了唐朝的衰落。

C.本文记述了风云多变、忧患重重的现实处境是如何造成杜甫一生无穷的困苦与灾难,而诗人又是如何和人民患难与共,用诗歌记载苦难的历史。

D.杜甫无论是“慨世”还是“慨身”,他的感情心志总是和国家危机、民生痛苦胶漆般地结合在一起,大部分诗篇都充溢着个人的与时代的血泪。

E.本文创作的所有描写都有史实作为根据,而又不作烦琐的考据。既表现了杜甫的人民性,又重点突出了杜甫的局限性,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杜甫。

2.“他想起在长安内心里常常发生的冲突”一句中的“冲突”指的是什么?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4分)

3.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这是为什么呢?请结合本文作简要说明。(6分)

 

1.B.E 2. 这里的“冲突”是指两种思想的冲突。①一方面,他向往自由,希望能够有一天遨游江海,潇洒一生。②一方面,他关心人民,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期待着有一天能够有个一官半职造福百姓,所以不能离开长安。 3. ①杜甫的诗歌具有极强的人民性,他关心同情百姓,能够看到人民的苦难。②他能够看到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奢侈,考虑到国家的危机,且在诗歌中如实反映。③无论“慨世”还是“慨身”,杜甫个人的喜怒哀乐总是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通。如此,他自然是诗歌王国里的圣人。(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B.“亲眼看到统治者的荒淫”、“感到唐朝的衰落”有误;E.“重点突出了杜甫的局限性”有误。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化经典阅读(6分)

(1)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季氏》

(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4)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章》

[注] ①道:同“导”,引导。

(1)在孔孟看来,应该与哪几种人交朋友?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2)孔孟认为与朋友相处时,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5分

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

这是何人所说?在何时说过这段话?经过怎样?请简述。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曹操欲加封九锡,荀彧认为应先平孙权、刘备。曹操就兴兵四十万征讨孙权,可相持多日,曹操无功而返,回去后责备荀彧,荀彧畏罪自杀。孙权见曹操兵退,又想再取荆州。他的谋士献计,给张鲁写一封信,让他进攻荆州;再给刘璋写一封信,说刘备想夺取西川。

B.刘备与庞统兵分两路进攻雒城,川将张任伏兵山中,把庞统乱箭射死于落凤坡。刘备哭祭庞统,无心再战,派关平到荆州请诸葛亮。诸葛亮把荆州托付关羽,并嘱托关羽“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后,亲率大军分两路进川。张飞异常英勇,计取巴郡,还收了老将严颜。

C.孙权听说刘备已去了西川,便想派兵断刘备后路,不想此事被吴国太听见,吴国太怕孙权此举会伤了自己女儿,吩咐谨慎行事。孙权与张昭谎称吴国太病危去召孙夫人,孙夫人带阿斗离开荆州。刘备得知派赵云奋力拦截,从船上夺回阿斗。张飞带船接应,救回阿斗。

D.刘备引兵再攻雒城,为张任所败,幸为张飞所救。诸葛亮定计捉住了张任,张任誓死不降,终被处斩。马超引羌兵来攻冀城,刺史韦康欲降,参军杨阜苦谏。韦康不听,投降后被杀。马超认为杨阜守义,复用杨阜作为参军。杨阜假意投降,暗中借来救兵,大破马超。

E.张鲁派马超援救刘璋,张飞与马超在葭萌关斗得难分难解,孔明使用反间计,迫使马超归降了刘备。马超利用援军这一特殊身份,劝降刘璋打开了城门,刘璋看到没有了依靠,只好听从,也投降了。刘备率军进入成都,百姓张灯结彩,夹道欢迎。刘备终占领了西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大约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在郴州旅店所写。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因坐党籍连遭贬谪,终贬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运用虚实结合,将楼台、津渡、桃源的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的实景有机地结合。

B.运用拟人手法,雾气弥漫,月色朦胧,看不清楼台,望不到津渡,更找不到桃花源。

C.“闭”字准确而生动,衬环境之荒寂,避袭人之春寒,阻哀啼之杜鹃,挡落山之夕阳。

D.“砌”字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生动地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

2.下阕中“此恨无重数”的“恨”有哪几重?请结合全词作简要概括。(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平津侯列传 

司马迁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隙者,虽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乃上书曰:“故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今陛下躬行大孝,建周道,兼文武,厉贤予禄,量能授官。今臣弘罢驾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己。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病有瘳,视事。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皆其约以顺上旨  倍:“背”,违背    B.虽与善,阴报其祸  详:“祥”,吉祥

C.宜佐明主抚国家  填:“镇”,镇抚    D.今诸侯有逆之计    畔:“叛”,反叛

2.下列全能说明公孙弘受天子赏识的原因的一组是(     3分

①为人恢奇多闻            ②弘为布被,食不重肉

③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④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

⑤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  ⑥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孙弘小时候家里很穷,到中年才开始做学问,六十岁被征博士出使匈奴,但因汇报情况不合皇上心意而被免官回家。

B.公孙弘虽然自己生活节俭,但对人却很大方,将自己的俸禄全都供给别人,家无余财,士人都因为这个缘故认为他贤明。

C.公孙弘对皇上非常顺从,不敢在朝廷与皇上争辩,曾经因顺从皇上的意图而未遵从与大臣们的约定而让汲黯感到不满。

D.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时,公孙弘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做宰相的职分而主动请求辞官,但遭到皇上的拒绝,最后终于任上。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2分)

(2)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