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如果有一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请以“如果有一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3)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如果有一天 如果有一天,风失去了云朵的爱情,那么她还有自由,还有去追逐幸福的权力;如果花朵折断了纤细的枝颈,无法再展开笑容,那么她还有梦在地下望着阳光,期盼春季雨后的再生;如果太阳不再升起,点燃夜晚期待的眼眸,那么世间还有如洗的月光,只要爱是辽阔的天空,迟早升起灿烂。 如果迷失在对玫瑰的痴恋中而错过了大好的夏季,那么还有成熟的金秋。采摘一枚果子,不论滋味如何,都要欣然地品尝。 如果有一天,幸福不再降临,那么我还有美好的回忆,回忆的沉香是永远的伴侣在匆匆的旅程中惟一的慰藉。如果,我的归宿只属于苍白的极地,那么我还有保存热带棕榈的权力。我会悄悄带上海洋蔚蓝的目光,夕阳在天涯的微笑,还有热带季风的呼吸上路。我会最后一次沿着夏威夷洁白的海滩奔跑、呼喊,让它们记得我,记得曾有一个爱海爱得痴狂的女孩,在温暖夏日余辉中,悄然远去。我将带上对温暖的倦恋和一腔尚未冷却的激情,走进我的冰原,合上沉重的日记。会有一片棕榈在我僵硬的梦里摇曳,传递着热带的消息。 如果有一天,我失去了美丽的眼睛,再也不能看见蓝天的清高、云朵的悠闲、彩霞的霓裳和孩子纯真的脸,我还有一双手去感觉,还有耳朵能聆听。我会把双手伸向 阳光,触摸那黑暗里的温暖。我会用指尖去寻找周围散落的情感,去迎接关怀与友谊。我可以抚摸微笑,于是善良便会托满掌心,我会把握每一丝从指尖传来的爱意,而不会让它冻死在冷落的眼神中。 我会摸索着靠近生活,大胆地拥抱她。秋的落叶凄凉吗?也许在世人的眼中是凄凉的。只有捧起它们你才会真切的感到那份充实,那植入泥土的希望。 我要用脚去寻问未知的前途,坚硬的路面会热情地指引我。我要侧耳聆听草生长的声音,花朵开放的声音,还有远道从草原、高山的那边风尘仆仆传来的风声。必定会感动于创物的奇迹,感动于天籁之声,感动于上天的仁慈,只要心中有一双闪亮的眼睛。 如果,没有人肯在黑夜里为我高举火把,甚至你,也不告而别。我会擦干眼泪,然后点燃心中的明灯,让它们同样是命运的恩赐。痛苦能让我成长,让我超然的面对,并学会珍惜。 如果……,如果我真是那么不幸,再不能用任何表情表达我的感激,再不能与朋友握手感觉到他们的温度;再不能欣赏叶雨中夜莺的歌声,甚至不能看看望着我和爱我的眼睛……静静地躺着等待,属于我的只有黑暗,孤独和寒冷。那么,我还有眼泪缓缓地流淌,它会向命运大声宣布我的存在,我还能爱,还能感动,还能感激…… 没有人能让我们真正的一无所有,即使明天死亡就会降临,那么今晚还拥有这世界并让世界拥有我的传奇。 【解析】 试题分析:本考题在形式方面属于全命题作文,主题方面属于“理想追求类”命题。以人为本,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其实就是“树立理想——追求理想——实现理想”的生命历程。本题关注考生的健康成长,以“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其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为目的,洋溢着深刻的人本思想和浓厚的时代气息。开展这一题材内容的写作,有利于考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思想动态、培养其“人文素养”。 “如果有一天”,严格地说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命题”。首先,“如果”表示“假设”,表明写作的对象是自己的愿景、梦想、理想、追求、目标、想象、联想、未来等,至于“如果什么”在题目中并没有明确的指向。其次,“如果有一天”只是个半命题,或者说仅仅是一个前提条件,“有一天怎么样”的主题尚需要考生通过想象加以完善。鉴于此,我们可以将题目当成一个话题或者一个假设条件来揣摩写作的主题,并据此确定选材的方向,这样就能打开写作的思路。构思时,大致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展开:“如果有一天,我(人、物品、工具、社会、生活、世界、自然、科技等)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变成这样是喜还是忧?” 具体参考思路如下:一:抒写对未来生活图景的美好憧憬。考生可以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结合自己的喜好,畅谈自己的各种梦想与打算。二:叙写追求梦想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围绕某一具体梦想,生动描绘人物为实现梦想的奋斗过程,写成故事性极强的记叙文。三:讴歌对理想追求的坚毅与自信。可把作文写成哲理性散文或说理式议论文,抒发真挚的情感,阐发独特的感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3分)

长在心上的眼睛

梅贻涵

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双眼突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可最近,小驴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小驴的爸爸妈妈每到秋天都给小驴邮鞋。可这年秋天,鞋没有邮来。小驴脚上的旧鞋,鞋底都快磨透了。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冬天很快来了,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指头冻成了胡萝卜头。

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对着他坐着。小驴问奶奶,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儿。”许多天过去了,奶奶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夜。

周日,小驴一大早就来到村外的山上。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的装进一个红色塑料袋里。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可小驴仍不停地找着,挖着,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

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大胖。大胖不解地说:“ 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穿个没底儿的鞋四处跑?”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地往家跑。回到家,小驴举着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这是给你的药。”

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 驴儿,你这是在哪儿弄的?”“ 我在山上挖的。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

奶奶眼眶红了,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过了一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 穿上试试,看合脚不?”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他流着泪说:“ 奶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奶奶摇摇头。

“那你怎么看到的?”

“用心。”

“心上也长着眼睛?”小驴惊奇地问。

“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奶奶笑了笑说。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文章开篇“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一句中的“似乎”表现了小驴对奶奶切菜的熟练程度、发现饭碗被换等的疑惑,表达了小驴对奶奶的关注之情。

B.“ 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小驴脚上鞋的破旧,直接引出下文奶奶深夜给小驴做鞋和小驴在雪天给奶奶找药的情节。

C. 文章通过大胖的眼睛真实地再现了小驴鞋子的破旧程度,穿着如此破旧的鞋子找药,衬托出小驴对奶奶的深厚情感。

D. 小驴不让奶奶抓住自己的脚,是因为小驴的鞋确实烂得不成样子,怕奶奶知道事情真相,这个动作表现了小驴是个懂事的孩子。
2.“鞋”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 分)

答:                                                               
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 分)

(1)“ 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这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答:                                                                 

(2)“ 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一句中的“ 颤抖”有何作用?(2分)

答:                              
4.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长在心上的眼睛”不如“ 奶奶的眼睛”好,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请说明理由。(3 分)

答:                               
5.请你站在父母亲应承担的家庭责任的角度,给小驴的父母发一条短信,劝说他们多关心子女,关照家庭。或者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为电视台拟一条公益广告。(2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9分)

从苦读到乐读   

张明源

①读书有苦读和乐读。历史上苦读的事例很多,比如东周的纵横家苏秦,不分昼夜、苦读兵书。每当夜深人静,头昏眼花时,他就用锥子刺自己大腿,清醒后又苦读;汉代政治家孙敬,爱好读书,经常苦读到深夜,每当疲惫不堪时,就用绳子把头发系起来,拴在旁梁上,继续读书。乐读的事例也不少。比如,孔子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宋代诗人韩驹也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说“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

  ②这两种读书的形式本应是互补的。现在人们多认同后者,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书,事半功倍。因为有兴趣,读时心无杂念,感受深,记忆牢,且流连忘返。

  ③这样读书好处虽多,但也有弊端。胡适曾说:“幼对酷嗜小说,所得小说良莠不齐……害余不浅。”可见读书全凭兴趣,不加选择是不行的。此外,如果一个人兴趣狭窄,读来读去就是那么几种书,容易使知识结构畸形。对此,鲁迅早有论述:“先前的丈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得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

  ④一个人要读自己“厌恶”或毫无兴趣的书;当然会觉得“苦”,但若不放弃地“苦”上一阵子,自然有所收获。尝到了“苦”的滋味也就会有了兴趣的萌芽,再“苦”下去,发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也未可知。

  ⑤当然,苦读和乐读的境界和目的不同。“十年寒窗无人问”,苦读的目的是“一举成名天下闻”,既是为了自身求取功名、出人头地,更是为了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不过,无论是苦读还是乐读,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和应用,要把学来的知识变成自身本领或者自身修养,否则就成了典型的“书呆子”。

  ⑥“读书莫畏难”,对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来说,总是能够从读书中受益,从苦读达到乐读的佳境。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分)

答:                                                               
2.段中加点的“这样”具体指什么?这样读书有什么好处?(3分)

答:                                                               
3.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以及论证思路。(3分)

答:                                                        
4.请结合自己的实际,介绍一本你读过的书,简要概述本书相关情节,并说出你阅读后的感受(不少于50字,2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陈涉世家(节选)

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 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吴广爱人  素:           (2)死,死国可乎  等:                       
2.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2分)

A.并杀两尉  失期当斩  攻大泽乡    B.激怒其众  召令徒属  攻大泽乡

C.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    D.激怒其众  皆已失期  为坛而盟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2分)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分)                                   

(2)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4分)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赏析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3分)

答:                                                                             

(2)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1分)   

 

查看答案

请你仿照加点部分的句式,将后面句子补充完整。(2分)

腾冲,我美丽的故乡,你如画的风景令我魂牵梦萦。那温馨的街道萦绕着质朴的乡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