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画廊》,完成小题。(15分) 画 廊 李广田 ①“买画去吗?” ②“买画去...

阅读《画廊》,完成题。(15分)

 

李广田

 

①“买画去吗?”

②“买画去。”

③“看画去,去吗?”

④“去,看画去。”

⑤在这样简单的对话里,是交换着多少欢喜的。谁个能不欢喜呢?年梢岁末,再过几天就是除日了,大小户人家,都按了当地的习惯把家里扫除一过,包括门后边积了一年的扫地土,都运到各自门口的街道上去了。如果这几天内走过这个村子,你一定可以看见很多人家门口都有一堆黑垃圾。有些懂事人家,便把这堆脏东西倾到肥料坑里去,免得叫行路人踢一脚灰;但大多数人家都不这么办,说是用那样肥料长起来的谷子不结粒,容易出稗。这样一扫,各屋里都变得空落落的了,尤其是那些老人的卧房里。他们便趁着赶集去买些年画,说是要补补墙,闲着时看画也很好玩。

⑥那画廊就在市集的中间。其实,哪里是什么画廊,也不过是村里的一座老庙宇。多少年前,这座庙也许非常富丽,从庙里那口钟上也可知道。近些年来,这地方变得荒废,连仅存的三间土屋也日渐颓败,说不定,在连雨天里就会倾倒下来,颇有神鬼不得安身之虞。院里的草,还时有牛羊去牧放,敬神的人去践踏,屋顶上则荒草三尺,一任其冬枯夏长。门虽设而常关,低垣断处,便是方便之门,不论人畜,要进去亦不过举足之劳耳。平常有市集的日子,这庙前非常热闹,庙里却依然冷清。只有将近新年的时候,这座古庙才被惊动一下。自然,门是开着的了,里边外边,都由官中人打扫一过。不知从哪一天起,每天夜里,庙里也点起豆粒般大的长明灯火来。庙门上,照例有人来贴几条黄纸对联,如“一天新雨露,万古老禅林”之类,却似乎每年都借用作这里的写照,然而这个也就最合适不过了,又破烂,又新鲜,多少人整年地不到这里来,这时候也都来瞻仰瞻仰了。每到市集的日子,里边就挂满了年画,买画的人来,看画的人也来;既不买,也不看,随便蹭了进来的也很多。庙里很热闹,真好像一个图画展览会的画廊了。

⑦画呢,自然都很合乡下人的脾胃,他们在那里挑着,拣着,在那里讲图画中的故事,又在那里细琢细磨地讲价钱。小孩子,穿了红红绿绿的衣服,仰着脸看得出神,从这一张看到那一张,他们对《有余图》或《莲生九子》之类的特别喜欢。老年人呢,都衔了长烟管,天气很冷了,他们像 每人擎了一个小小手炉似的吸着,暖着,烟斗里冒着缕缕的青烟。他们总爱买些《老寿星》《全家福》《五谷丰登》或《仙人对棋》之类。一面看着也许有一个老者在那里讲起来了,说古时候有一个上山打柴的青年人,因贪看两个老人在石凳上下棋,竟把打柴回家的事完全忘了,一局棋罢,他才如梦醒来,从山上回来时,无论如何再也寻不见来路,人世间几易春秋,树叶子已经黄过几十次又绿过几十次了。讲完了,指着壁上的画,叹息着。也有人在那里讲论戏文,因为大多数画是画了戏中情节的,那讲着的人自然是一个爱戏又懂戏的,不知不觉间你会听到他哼哼起来了,哼哼着唱起戏文来,再没有比这个更能给人以和平之感的了。是的,和平之感,你会听到好些人在那里低低地哼着,低低地,像一群蜜蜂,像使人做梦的魔术咒语。人们在那里不相拥挤,不吵闹,一切都从容,闲静,叫人想到些舒服的事情。就这样,从太阳高升时起,一直到日头打斜时止,不断有赶集人到这座破庙来,从这里带着微笑,拿了年画去。

⑧“老伯伯,买了年画来?”

⑨“是啊,你没买?——补补空墙,闲时候看画也很好玩呢。”

⑩“《五谷丰登》几文钱?”

“要价四百四,还价二百就卖了。”

在归途中,常听到背着年货的人这样问答。

                                                        (原文有删改)
1.文章第⑤⑥⑦段,都围绕“画廊”来描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⑥⑦段内容。(每空须有“画廊”二字)(4分)

第⑤段:人们趁着赶集去画廊买年画

第⑥段:                     

第⑦段:                     
2.结合上下文,说出第⑥段“又破烂,又新鲜”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其表达之妙。(4分)

答:       
3.文章借“画廊”描绘了和平的乡村生活图景。请你具体分析文中是怎样体现“和平之感”的。(不超过150字)(7分)

答:       

 

1.第⑥段示例:画廊平日冷清而新年前热闹 第⑦段示例:人们在画廊享受着各种乐趣 2.示例: “破烂”是指庙宇平日的破败冷清,“新鲜”是指被临时当作画廊时打扫一新,热闹非凡;用这样看似矛盾的语言来写画廊,对比鲜明,突出新年前画廊里热闹欢乐的景象,有很强的表现力。 3.示例:文章首尾的简短对话,不紧不慢,舒缓平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人们为了点缀一下生活,能够轻松地到市集的画廊看年画、挑年画、讲价钱,悠闲地讲唱与年画相关的戏文。一整天,“不相拥挤,不吵闹,一切都从容,闲静,叫人想到些舒服的事情”,“带着微笑,拿了年画去”。这一切,自然地展现出了人们的和平之感。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大意的概括能力。在第6段中主要介绍了画廊的地理位置以及平时冷清年前热闹的场景。第7段介绍了孩子和老年人在画廊里都挑选画,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可用简洁语言加以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第6段中的“又破烂,又新鲜”是指:庙宇平日的破败冷清,被临时当作画廊时打扫一新,热闹非凡。此句话看似矛盾,实际上采用了对比,突出新年来临之际画廊热闹非凡的场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本文用画廊的描绘展现乡村生活的图景,体现了农村生活的“平和之感”,具体体现在文章首尾的简短对话中,人们不拥挤,不吵闹的从容闲静赏画中,轻松的讨价还价中。 考点:概括文段大意,赏析句子,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而幽香,佳木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此:指滁州。②掇:拾取,这里指采摘。③刻露:清晰地显露。④幸:庆幸。⑤本:根据。⑥上:皇上。⑦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野芳而幽香      发:              (2)佳木而繁阴      秀:         

(3)掇幽而荫乔木    芳:              (4)遂书以其亭焉    名: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翻译:       
3.【甲】【乙】两个文段都紧扣一个“乐字来写,请说说你从中读出了哪些“乐。(用文中词句或自己的话回答均可)(2分)

答: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分)

(1)《三国演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其中“头戴纶巾,身衣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所描绘的人物是___①___,他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___②___,由此体现出他___③___的性格特点。(3分)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__①__总集,先秦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__②__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蒹葭》选自其中的___③___。(3分)

 

查看答案

默写(限选其中3道题)(6分)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波涛如怒,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离愁别绪是送别诗中最常见的主题,而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则尽显与朋友作别时的洒脱与旷达。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_________,________”生动描绘了战士英勇杀敌的激烈场面,使词人昂扬奋发的报国热情跃然纸上。

(5)近两年来,党中央高瞻远瞩,有胆有识,排除干扰,洞察真相,以空前力度打击腐败行为,为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注入了新的内涵。

(6)2014年11月,荷兰王后来到充满丰收气息的大兴青云店东辛屯。质朴的村民准备了丰盛的农家宴,热情招待这位远方的客人,这情景让人不由想起了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查看答案

习近平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请你根据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选出下面匹配不正确两项(2分)

传统节日          传统习俗                    相关诗句

A.           贴春联  放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 清明节        赏花灯  扫墓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 端午节        吃粽子  赛龙舟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D. 中秋节        赏月    吃月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E. 重阳节        登高    赏梅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查看答案

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分)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王羲之《何如帖》         张旭《肚痛帖》             颜真卿《多宝塔碑》 

A.   楷书  草书   行书  

B.  行书  楷书   草书

C.  行书  草书   楷书

D.  草书  行书   楷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