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共50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

作文(共50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段话。(150200字之间)

题目一:清末学者王国维说:“真正的文学在于能给人心灵的慰藉,拓展人的精神空间。”初中三年来,你一定读过不少这样的好书。请推荐其中一部,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要求内容具体,语言得体。

题目二: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时尚,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数字阅读迅速获取。这种“碎片化”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请你对这种阅读方式予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家园,是亲情停泊的港湾,是祖国锦绣的山川,是心灵成长的源泉……家园,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请你以“家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读了《画廊》这篇文章,你可能对“过年买年画,贴年画”这个民俗有了更多的了解。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以“年画趣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所选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1.略 2. 年画趣事 腊月二十三这天上午,我到街上去玩,刚刚拐过马路口、就见新华书店门前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我快步赶上前去。仔细一瞧,原来是人们正在购买年画。 买画的人太多了。书店旁又增设了几间临时的画棚子。还是不够用,人们依然显得那么拥挤。我费了很大的劲儿好不容易插了个空钻了进去。刚一进门,一幅巨大的《松鹤图》便赫然映入眼帘。书店正中分五排悬挂着各式各样的崭新年画,什么《北京风光》啦,《娃娃爱鱼》啦,《小放牛》啦,《花鸟四扇屏》啦,……真是琳琅满目,丰富多采。我巴不得立刻长出几百只眼睛看个仔细。wwW.t262.com 书店里真挤呀,一时间,这里似乎变成了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就连春节期间人们看花会也没有挤得这么风雨不透。我奇怪地想,人们怎么不约而同地挤向这画棚里?是不是他们心中那么多的欢乐,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最美好的寄托? 买年画的要数农民最多。老年人戴着毡帽头儿、大狗皮帽子。青年农民则是城市人模样打扮。离春节还有七八夭呢。大家却早早地穿上了最讲究、最漂亮的衣服,活像银幕上的新郎、新娘。听他们谈话的口气,都是起大早从乡下赶来抢购年画的。 只见一个七十多岁的老爷爷,离拒台老远就高举着手喊着:“给我揭两张《鲤鱼跳龙门》!再揭两张《农家乐》!再……”他一边喊,一边仍在仰着脖子寻找吊挂上可心的画面儿。然而,他的喊话根本没有引起营业员的注意,营业员们都手脚不闲地忙碌着,一时哪顾得上这个老汉呢! 我正看着发笑,见一对儿青年从人群里热汗淋淋地挤出来,手里拿着还来不及卷起的画,有(连年有余》、《步步高》,还有什么时新的《小小科学家》、《春色满园》等等。他们喜笑颜开地钻出画棚,为能买到称心的年画流露出兴奋的神情。 买到年画的人刚刚离去,更多的人又从外面拥了进来。带着新生活的喜悦,散发着好日月那种特有的幸福感。是的,广大农民在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真正踏上了发财致富之路。一向贫困的山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咋会不兴高采烈,咋会不用艳丽的色彩、美好的形象来装点自己的生活呢?我常听爸爸念叨,五十家子村的一个养鸡户年收入三千多元,黄土梁子的一个拖拉机承包户盈利六千余元。更使我惊讶的是,房山沟的一户青年农民靠四十亩种子田,成了全县有名的万元户……这可真是“年年唤福福不来,今年唤福发大财。多亏党的政策好,万众欢呼新时代!”难怪乡下人都奔走几十里一大早聚集在书店外等买年画哩!(小学生作文网) 一行行人手执画卷,从书店里走出来,汇成一股股生活的彩河,流向四面八方,流向山野村庄,去装点一年一度传统的新春佳节,装点万民同庆的好日月…… 【解析】 试题分析: 1.情境描写一定要注意所给的情景特点,运用合适的语言组织描写。 2.本次作文是二选一,都属于命题作文。其中第一篇题目是“家园”。第二篇题目是“年画趣事”。现在以第二篇作文为例分析作文审题。 怎样写好全命题作文 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 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年画趣事》,其表意的重心在“年画趣”三个字上,审题时紧扣“年画趣”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学生需要思考的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故事展示生活的乐趣。 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中的“年画”,提示出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新年。从而再确定选材范围。 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如《年画趣事》这个文题,其关键在于对“趣”的理解。“趣”的含义是趣味、兴味、志趣,理解了词语含义,还应注意写作对象是孩子,这样故事性可能有点单纯与幼稚会更好些。这样的思考就准确而较深刻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 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化传承不是照搬历史》,完成题。(10分)

文化传承不是照搬历史

①中国传统文化历时五千年,虽与中华民族的前进同步,但也出现了文化的长期沉积问题。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②比如尊师重教,就要注意批判地继承。不久前,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身着灰色长衫,双膝跪地叩首,双手奉茶谢恩,跪拜老师。此事引发强烈争议,很多网友认为,如此跪拜是一种倒退。

③“我们拜的不只是老师,还有传统文化。”凤凰岭书院跪拜者这样的自说自话,遭到了广大网友的非议。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跪拜这种现象?跪拜尽管是一种传统礼仪形式,曾经包含着特定的文化伦理内涵,但是这种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其内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因为文化传承不是照搬历史。在今天,跪拜早就背离了现代文明,依然没有摆脱封建思想,还增加了庸俗的江湖气息。这不是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而是落后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

④传统文化并非全部适合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不能完全照搬历史。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如爱国主义的崇高境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谐统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怀,就应该继承和发扬。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持有正确的态度,谨慎对待。

B.中国传统文化已落后于时代,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没有必要传承。

C.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历史,而要去粗取精。

D.跪拜是传统礼仪,学生给老师行跪拜礼是表示尊重,应该完全照搬。
2.下面一则材料,如果作为论据放在文章第③段和第④段之间,请你完成下面两项任务:

(1)为材料加上首括句;(2)在材料后加两句话,分析这则材料并得出结论。(3分)

安徽省六安市以“二十四孝”故事为题材制作了一批街头公益广告牌。广告牌上包含“百里负米”“卖身葬父”“卧冰求鲤”等大家熟悉的典故。在“埋儿奉母”的广告插图上,画着一名男子正拿铁锹在树林里挖坑,一个妇人抱着小孩站在一边。这则典故的大致意思是:因为家庭贫穷,丈夫害怕有了儿子后不能侍奉老母亲,于是决定挖坑将儿子活埋。

答:(1)         

   (2)         
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表明你对建造“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态度,并结合文章内容陈述你的理由。(4分)

【链接材料】

山东济宁是孔孟故里。当地政府计划斥资300亿元人民币在济宁建造“中华文化标志城”。其理由是,“中华文化标志城”一旦建成,就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答:       

 

查看答案

①织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是中国技术水平最高的丝织物。在中国数千年养蚕缫丝的历史里,织锦作为丝绸中最美丽的部分,曾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驼队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船队,走遍当时的世界。这种前所未见、光彩夺目的织品,令当时的西方世界对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充满了无尽的神往。宋锦是丝绸的一种,因其产地主要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它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华而不炫、贵而不显,被赋予中国“锦绣之冠”,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三大名锦。2006年,宋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②宋锦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由于工艺复杂,产量较低,一般不作为衣料使用。而这次领导人却把宋锦这一“非遗”穿在身上,在APEC舞台上盛装亮相。宋锦是如何登上APEC的呢?中国十佳设计师楚艳介绍,按照北京APEC会议组委会要求,此次参加APEC的领导人服装一定要适合国家级礼仪场合,既要严谨庄重,又要包容大气,既要体现较强的仪式感,又要充分展现领导人的气质和风度,宋锦的特征与组委会的要求完全吻合,所以被确定为“新中装”的制作面料。

请结合两个文段的相关内容,说说你是如何看待2014年APEC“新中装”选择宋锦作为面料的。(3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题。(11分)

文段一

20141111日晚上,APEC领导人欢迎宴会在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举行。参加会议的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身着中国特色服装抵达现场时,受到隆重热烈的欢迎。据介绍,此次的APEC领导人服装是一系列展示中国人新形象的中式服装,         ,合此三者,谓之“新中装”。

②“中”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和文明。款式上,融合中国历代经典款式。如立领对襟,明代就已出现,盛行于清;开襟,商代就已出现,盛行于唐宋;连肩袖,是中国最古老的服装结构。面料上,采用传统真丝面料。如宋锦,始于宋代,属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缎,始于明末清初,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纹样上,展示传统纹样的精华。如海水江崖纹,宋代已出现在服装上;万字纹,汉代已应用于服饰上。工艺上,采用中国特色传统工艺。如宋代就已使用的盘扣,盛行于清代的镶滚等。色彩上,选用了故宫红、靛蓝、金棕等厚重大方的传统色调。

③“礼”代表的是中国礼仪文化。2014APEC会议是一个重要的多边外交场合,规格高、影响大、举世瞩目。领导人服装,既要传达“多元美好、开放包容”的理念,又要符合场合要求、人物身份;既要体现较强的仪式感,又要充分展现领导人的气质和风度。这一系列服装在款式上,既严谨庄重,又包容大气;在纹样上,既寓意吉祥,又华而不炫、贵而不显;在色彩上,既喜庆热烈,又纯正时尚。整体上气势恢宏,仪式感强,表达了中国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好客之道。

④“新”代表的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款式上,如“立领、对开襟”的创新款式更赋有传统正装意味,丰富的层次增添了生动洒脱之感。面料上,如电脑提花机织大大提高了宋锦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少量的羊毛纤维、富于色彩变化的纱线,使其更为挺阔、保暖、鲜亮。纹样上,如海水江崖等传统纹样的创新设计,使其更便于传达21个经济体山水相依、守望相助的美好寓意。剪裁工艺上,中西结合,在表达中国意蕴的前提下,使其更为合体、舒适。
1.根据文段一的内容,在文中画线处填写语句最恰当的是(只填序号)(3分)

【甲】其根为“中”,其魂为“礼”,其形为“新”

【乙】其魂为“中”,其形为“礼”,其根为“新”

【丙】其形为“中”,其根为“礼”,其魂为“新”
2.有人说“这套新中装,很多细节既能体现传统,又不完全是‘复制’传统”,请你结合文段一的相关内容,对这句话作出合理的解释。(5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画廊》,完成题。(15分)

 

李广田

 

①“买画去吗?”

②“买画去。”

③“看画去,去吗?”

④“去,看画去。”

⑤在这样简单的对话里,是交换着多少欢喜的。谁个能不欢喜呢?年梢岁末,再过几天就是除日了,大小户人家,都按了当地的习惯把家里扫除一过,包括门后边积了一年的扫地土,都运到各自门口的街道上去了。如果这几天内走过这个村子,你一定可以看见很多人家门口都有一堆黑垃圾。有些懂事人家,便把这堆脏东西倾到肥料坑里去,免得叫行路人踢一脚灰;但大多数人家都不这么办,说是用那样肥料长起来的谷子不结粒,容易出稗。这样一扫,各屋里都变得空落落的了,尤其是那些老人的卧房里。他们便趁着赶集去买些年画,说是要补补墙,闲着时看画也很好玩。

⑥那画廊就在市集的中间。其实,哪里是什么画廊,也不过是村里的一座老庙宇。多少年前,这座庙也许非常富丽,从庙里那口钟上也可知道。近些年来,这地方变得荒废,连仅存的三间土屋也日渐颓败,说不定,在连雨天里就会倾倒下来,颇有神鬼不得安身之虞。院里的草,还时有牛羊去牧放,敬神的人去践踏,屋顶上则荒草三尺,一任其冬枯夏长。门虽设而常关,低垣断处,便是方便之门,不论人畜,要进去亦不过举足之劳耳。平常有市集的日子,这庙前非常热闹,庙里却依然冷清。只有将近新年的时候,这座古庙才被惊动一下。自然,门是开着的了,里边外边,都由官中人打扫一过。不知从哪一天起,每天夜里,庙里也点起豆粒般大的长明灯火来。庙门上,照例有人来贴几条黄纸对联,如“一天新雨露,万古老禅林”之类,却似乎每年都借用作这里的写照,然而这个也就最合适不过了,又破烂,又新鲜,多少人整年地不到这里来,这时候也都来瞻仰瞻仰了。每到市集的日子,里边就挂满了年画,买画的人来,看画的人也来;既不买,也不看,随便蹭了进来的也很多。庙里很热闹,真好像一个图画展览会的画廊了。

⑦画呢,自然都很合乡下人的脾胃,他们在那里挑着,拣着,在那里讲图画中的故事,又在那里细琢细磨地讲价钱。小孩子,穿了红红绿绿的衣服,仰着脸看得出神,从这一张看到那一张,他们对《有余图》或《莲生九子》之类的特别喜欢。老年人呢,都衔了长烟管,天气很冷了,他们像 每人擎了一个小小手炉似的吸着,暖着,烟斗里冒着缕缕的青烟。他们总爱买些《老寿星》《全家福》《五谷丰登》或《仙人对棋》之类。一面看着也许有一个老者在那里讲起来了,说古时候有一个上山打柴的青年人,因贪看两个老人在石凳上下棋,竟把打柴回家的事完全忘了,一局棋罢,他才如梦醒来,从山上回来时,无论如何再也寻不见来路,人世间几易春秋,树叶子已经黄过几十次又绿过几十次了。讲完了,指着壁上的画,叹息着。也有人在那里讲论戏文,因为大多数画是画了戏中情节的,那讲着的人自然是一个爱戏又懂戏的,不知不觉间你会听到他哼哼起来了,哼哼着唱起戏文来,再没有比这个更能给人以和平之感的了。是的,和平之感,你会听到好些人在那里低低地哼着,低低地,像一群蜜蜂,像使人做梦的魔术咒语。人们在那里不相拥挤,不吵闹,一切都从容,闲静,叫人想到些舒服的事情。就这样,从太阳高升时起,一直到日头打斜时止,不断有赶集人到这座破庙来,从这里带着微笑,拿了年画去。

⑧“老伯伯,买了年画来?”

⑨“是啊,你没买?——补补空墙,闲时候看画也很好玩呢。”

⑩“《五谷丰登》几文钱?”

“要价四百四,还价二百就卖了。”

在归途中,常听到背着年货的人这样问答。

                                                        (原文有删改)
1.文章第⑤⑥⑦段,都围绕“画廊”来描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⑥⑦段内容。(每空须有“画廊”二字)(4分)

第⑤段:人们趁着赶集去画廊买年画

第⑥段:                     

第⑦段:                     
2.结合上下文,说出第⑥段“又破烂,又新鲜”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其表达之妙。(4分)

答:       
3.文章借“画廊”描绘了和平的乡村生活图景。请你具体分析文中是怎样体现“和平之感”的。(不超过150字)(7分)

答: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而幽香,佳木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此:指滁州。②掇:拾取,这里指采摘。③刻露:清晰地显露。④幸:庆幸。⑤本:根据。⑥上:皇上。⑦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野芳而幽香      发:              (2)佳木而繁阴      秀:         

(3)掇幽而荫乔木    芳:              (4)遂书以其亭焉    名: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翻译:       
3.【甲】【乙】两个文段都紧扣一个“乐字来写,请说说你从中读出了哪些“乐。(用文中词句或自己的话回答均可)(2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