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严峻 震慑 奔驰 不屑置辩 B.荒费 戳穿 蔑...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严峻      震慑      奔驰       不屑置辩

B.荒费      戳穿      蔑视       众志成诚

C.秘诀      蒙蔽      侧隐       拔山涉水

D.谴责      干躁      严厉       完壁归赵

 

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正确书写为:荒废 众志成城 C项正确书写为:恻隐 跋山涉水D项正确书写为:干燥 完璧归赵。 考点:字形考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是第1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主题。目前,推广普通话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常见字的字音误读,请找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

A.那块白玉雕琢细致,晶莹剔(tī)透,好似是女娲补天用的神石。

B.她已经有点懊悔了,不过因为性情太倔(jué)强,就是不肯认错。

C.以零容忍态度惩(chěng)治腐败,充分表明了中央反腐的坚定决心。

D.“校园阅读节”倡导师生共读好书,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fēn)围。

 

查看答案

作文(共50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段话。(150200字之间)

题目一:清末学者王国维说:“真正的文学在于能给人心灵的慰藉,拓展人的精神空间。”初中三年来,你一定读过不少这样的好书。请推荐其中一部,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要求内容具体,语言得体。

题目二: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时尚,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数字阅读迅速获取。这种“碎片化”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请你对这种阅读方式予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家园,是亲情停泊的港湾,是祖国锦绣的山川,是心灵成长的源泉……家园,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请你以“家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读了《画廊》这篇文章,你可能对“过年买年画,贴年画”这个民俗有了更多的了解。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以“年画趣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所选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文化传承不是照搬历史》,完成题。(10分)

文化传承不是照搬历史

①中国传统文化历时五千年,虽与中华民族的前进同步,但也出现了文化的长期沉积问题。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②比如尊师重教,就要注意批判地继承。不久前,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身着灰色长衫,双膝跪地叩首,双手奉茶谢恩,跪拜老师。此事引发强烈争议,很多网友认为,如此跪拜是一种倒退。

③“我们拜的不只是老师,还有传统文化。”凤凰岭书院跪拜者这样的自说自话,遭到了广大网友的非议。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跪拜这种现象?跪拜尽管是一种传统礼仪形式,曾经包含着特定的文化伦理内涵,但是这种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其内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因为文化传承不是照搬历史。在今天,跪拜早就背离了现代文明,依然没有摆脱封建思想,还增加了庸俗的江湖气息。这不是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而是落后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

④传统文化并非全部适合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不能完全照搬历史。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如爱国主义的崇高境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谐统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怀,就应该继承和发扬。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持有正确的态度,谨慎对待。

B.中国传统文化已落后于时代,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没有必要传承。

C.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历史,而要去粗取精。

D.跪拜是传统礼仪,学生给老师行跪拜礼是表示尊重,应该完全照搬。
2.下面一则材料,如果作为论据放在文章第③段和第④段之间,请你完成下面两项任务:

(1)为材料加上首括句;(2)在材料后加两句话,分析这则材料并得出结论。(3分)

安徽省六安市以“二十四孝”故事为题材制作了一批街头公益广告牌。广告牌上包含“百里负米”“卖身葬父”“卧冰求鲤”等大家熟悉的典故。在“埋儿奉母”的广告插图上,画着一名男子正拿铁锹在树林里挖坑,一个妇人抱着小孩站在一边。这则典故的大致意思是:因为家庭贫穷,丈夫害怕有了儿子后不能侍奉老母亲,于是决定挖坑将儿子活埋。

答:(1)         

   (2)         
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表明你对建造“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态度,并结合文章内容陈述你的理由。(4分)

【链接材料】

山东济宁是孔孟故里。当地政府计划斥资300亿元人民币在济宁建造“中华文化标志城”。其理由是,“中华文化标志城”一旦建成,就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答:       

 

查看答案

①织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是中国技术水平最高的丝织物。在中国数千年养蚕缫丝的历史里,织锦作为丝绸中最美丽的部分,曾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驼队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船队,走遍当时的世界。这种前所未见、光彩夺目的织品,令当时的西方世界对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充满了无尽的神往。宋锦是丝绸的一种,因其产地主要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它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华而不炫、贵而不显,被赋予中国“锦绣之冠”,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三大名锦。2006年,宋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②宋锦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由于工艺复杂,产量较低,一般不作为衣料使用。而这次领导人却把宋锦这一“非遗”穿在身上,在APEC舞台上盛装亮相。宋锦是如何登上APEC的呢?中国十佳设计师楚艳介绍,按照北京APEC会议组委会要求,此次参加APEC的领导人服装一定要适合国家级礼仪场合,既要严谨庄重,又要包容大气,既要体现较强的仪式感,又要充分展现领导人的气质和风度,宋锦的特征与组委会的要求完全吻合,所以被确定为“新中装”的制作面料。

请结合两个文段的相关内容,说说你是如何看待2014年APEC“新中装”选择宋锦作为面料的。(3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题。(11分)

文段一

20141111日晚上,APEC领导人欢迎宴会在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举行。参加会议的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身着中国特色服装抵达现场时,受到隆重热烈的欢迎。据介绍,此次的APEC领导人服装是一系列展示中国人新形象的中式服装,         ,合此三者,谓之“新中装”。

②“中”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和文明。款式上,融合中国历代经典款式。如立领对襟,明代就已出现,盛行于清;开襟,商代就已出现,盛行于唐宋;连肩袖,是中国最古老的服装结构。面料上,采用传统真丝面料。如宋锦,始于宋代,属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缎,始于明末清初,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纹样上,展示传统纹样的精华。如海水江崖纹,宋代已出现在服装上;万字纹,汉代已应用于服饰上。工艺上,采用中国特色传统工艺。如宋代就已使用的盘扣,盛行于清代的镶滚等。色彩上,选用了故宫红、靛蓝、金棕等厚重大方的传统色调。

③“礼”代表的是中国礼仪文化。2014APEC会议是一个重要的多边外交场合,规格高、影响大、举世瞩目。领导人服装,既要传达“多元美好、开放包容”的理念,又要符合场合要求、人物身份;既要体现较强的仪式感,又要充分展现领导人的气质和风度。这一系列服装在款式上,既严谨庄重,又包容大气;在纹样上,既寓意吉祥,又华而不炫、贵而不显;在色彩上,既喜庆热烈,又纯正时尚。整体上气势恢宏,仪式感强,表达了中国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好客之道。

④“新”代表的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款式上,如“立领、对开襟”的创新款式更赋有传统正装意味,丰富的层次增添了生动洒脱之感。面料上,如电脑提花机织大大提高了宋锦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少量的羊毛纤维、富于色彩变化的纱线,使其更为挺阔、保暖、鲜亮。纹样上,如海水江崖等传统纹样的创新设计,使其更便于传达21个经济体山水相依、守望相助的美好寓意。剪裁工艺上,中西结合,在表达中国意蕴的前提下,使其更为合体、舒适。
1.根据文段一的内容,在文中画线处填写语句最恰当的是(只填序号)(3分)

【甲】其根为“中”,其魂为“礼”,其形为“新”

【乙】其魂为“中”,其形为“礼”,其根为“新”

【丙】其形为“中”,其根为“礼”,其魂为“新”
2.有人说“这套新中装,很多细节既能体现传统,又不完全是‘复制’传统”,请你结合文段一的相关内容,对这句话作出合理的解释。(5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