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铭记日本侵华战争...

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铭记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激励同学们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学校举办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主题活动,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下列发言中,语言不得体的一句是

A.学生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难道不该牢记历史吗?

B.学生乙:我非常赞同设立国家公祭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不能不忘记历史。

C.学生丙: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我们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增强国家实力。

D.学生丁:我们应该珍惜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丝毫不能懈怠!

 

B 【解析】 试题分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用在此句,不合语境。 考点:语言表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这段文字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地铁的建设速度和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仅2014年一年就新建了四段轨道交通线,新增通车里程总计62公里。地铁沿线的社区居民和商家成为首当其冲的受益者,体验到出行的便捷。北京地铁的建设以低耗环保为原则,一些线路因地制宜设置节能坡,使列车进出站时自然减速、加速,从而达到低碳减排的目的。地铁站点的装饰设计也别具匠心,各有特色,充分体现出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

A.令人瞩目    B.首当其冲    C.因地制宜    D.别具匠心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严峻      震慑      奔驰       不屑置辩

B.荒费      戳穿      蔑视       众志成诚

C.秘诀      蒙蔽      侧隐       拔山涉水

D.谴责      干躁      严厉       完壁归赵

 

查看答案

“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是第1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主题。目前,推广普通话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常见字的字音误读,请找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

A.那块白玉雕琢细致,晶莹剔(tī)透,好似是女娲补天用的神石。

B.她已经有点懊悔了,不过因为性情太倔(jué)强,就是不肯认错。

C.以零容忍态度惩(chěng)治腐败,充分表明了中央反腐的坚定决心。

D.“校园阅读节”倡导师生共读好书,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fēn)围。

 

查看答案

作文(共50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段话。(150200字之间)

题目一:清末学者王国维说:“真正的文学在于能给人心灵的慰藉,拓展人的精神空间。”初中三年来,你一定读过不少这样的好书。请推荐其中一部,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要求内容具体,语言得体。

题目二: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时尚,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数字阅读迅速获取。这种“碎片化”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请你对这种阅读方式予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家园,是亲情停泊的港湾,是祖国锦绣的山川,是心灵成长的源泉……家园,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请你以“家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读了《画廊》这篇文章,你可能对“过年买年画,贴年画”这个民俗有了更多的了解。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以“年画趣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所选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文化传承不是照搬历史》,完成题。(10分)

文化传承不是照搬历史

①中国传统文化历时五千年,虽与中华民族的前进同步,但也出现了文化的长期沉积问题。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②比如尊师重教,就要注意批判地继承。不久前,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身着灰色长衫,双膝跪地叩首,双手奉茶谢恩,跪拜老师。此事引发强烈争议,很多网友认为,如此跪拜是一种倒退。

③“我们拜的不只是老师,还有传统文化。”凤凰岭书院跪拜者这样的自说自话,遭到了广大网友的非议。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跪拜这种现象?跪拜尽管是一种传统礼仪形式,曾经包含着特定的文化伦理内涵,但是这种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其内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因为文化传承不是照搬历史。在今天,跪拜早就背离了现代文明,依然没有摆脱封建思想,还增加了庸俗的江湖气息。这不是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而是落后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

④传统文化并非全部适合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不能完全照搬历史。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如爱国主义的崇高境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谐统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怀,就应该继承和发扬。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持有正确的态度,谨慎对待。

B.中国传统文化已落后于时代,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没有必要传承。

C.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历史,而要去粗取精。

D.跪拜是传统礼仪,学生给老师行跪拜礼是表示尊重,应该完全照搬。
2.下面一则材料,如果作为论据放在文章第③段和第④段之间,请你完成下面两项任务:

(1)为材料加上首括句;(2)在材料后加两句话,分析这则材料并得出结论。(3分)

安徽省六安市以“二十四孝”故事为题材制作了一批街头公益广告牌。广告牌上包含“百里负米”“卖身葬父”“卧冰求鲤”等大家熟悉的典故。在“埋儿奉母”的广告插图上,画着一名男子正拿铁锹在树林里挖坑,一个妇人抱着小孩站在一边。这则典故的大致意思是:因为家庭贫穷,丈夫害怕有了儿子后不能侍奉老母亲,于是决定挖坑将儿子活埋。

答:(1)         

   (2)         
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表明你对建造“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态度,并结合文章内容陈述你的理由。(4分)

【链接材料】

山东济宁是孔孟故里。当地政府计划斥资300亿元人民币在济宁建造“中华文化标志城”。其理由是,“中华文化标志城”一旦建成,就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