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0分) 乡间的荷塘 钟 文 ①家乡的村前,有一口很大...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0分)

乡间的荷塘

钟 文

①家乡的村前,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②我们用废纸折成了一只只小纸船放进荷塘,让风儿吹进荷叶底下,看谁折的小纸船被风吹得快吹得远。那时,荷叶的青翠、碧绿,以及荷塘的徐徐清风,好像与我们无关。因为在那个年龄阶段,我们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还没学会欣赏。确切地说,那时,我们是冲着荷塘里的水来这里玩耍的。

③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折纸船以外,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塘里的小鱼小虾。有时,为了不被烈日晒着,我们还摘来一块块荷叶,用篾条串起来,披在身上遮挡强烈的阳光。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④也记不起多少次了,我们玩耍得兴趣正浓,不管父母怎样叫唤,照样是你唤你的,我玩我的,直到最后,父母生气了,拿着竹棍子气冲冲地赶到,我们才肯回去。

⑤光阴荏苒。后来我长大了,读书、参军,接着外出参加工作了,就再不像儿时那样到荷塘边来玩耍了。

⑥每次回去,我都重拾孩提时的那段时光,又一次次地来到荷塘,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

⑦盛夏之季节,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为我这位打道回乡的人鼓掌欢迎呢。更有映入眼帘的是雨打荷叶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⑧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那一枝枝迎风摇曳的荷叶,经过雨水的洗礼,它宛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盈盈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加楚楚动人!更为诱人观赏的是在那朵朵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瓢雨水,当阵阵微风吹来,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⑨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是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

⑩盛夏之夜,当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闪闪的银光,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咯咯”的蛙鸣。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何不令人如醉如痴……

(《中华活页文选》2012年第6期)

1.孩提时“我”在荷塘里玩耍,除了放纸船之外,还有          、捏泥人投掷取乐、           等游戏。(2分)

2.这篇散文以荷塘为线索,按          顺序,先描写了童年在荷塘玩耍的情形,后描绘了家乡荷塘的        ,给我们展现了风雨荷叶、            三幅荷塘美景图。(4分)

3.第⑦段是从哪两方面描写风雨荷叶的?画线的句子描写十分优美,请简要分析原因。(2分)

答:                                                          

 

4.从内容上看,这篇散文通过乡间荷塘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答:                                                          

 

 

1.捉鱼虾 捉迷藏 2.时间 自然风光 雨后风光 荷塘月色 3.从雨打荷叶的声音、姿态两方面描写风雨中的荷叶,画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雨中荷叶摇曳的姿势形象化、人格化,这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增强了生动性与感染力。 4.这篇散文热情赞美了家乡荷塘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深情留恋,抒发了热爱家乡、不忘乡情的思想感情。 【解析】 试题分析: 1. 2. 3.”“更有映入眼帘的是雨打荷叶摇头晃脑的姿势”表明描写风雨荷叶是从声音和姿态两方面描写的;“摇头晃脑”“尽情跳舞”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生动性与感染力。 4. 考点:记叙文阅读 文意的把握 情感态度 语言赏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非木柿/日中不至,则无信

B.岂能暴涨携之去?/众服确论

C.一老河兵闻/当求上流

D.山门圮河/果得数里外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讲学家和老河兵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何不同?并说说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朱自清的《春》,完成10-12题。(6分)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A    ,高兴起来了,         B   ,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为文中横线处补写原句:(2分)

A处应为:                                               

B处应为:                                              

2.第1段描写了一幅         图,第2段描写了一幅          图。(2分)

3.第①段中“闹”字用得好,选出下面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2分)

A.成千上万的蜜蜂嗡嗡地叫着,显示出春天的热闹。

B.突出蜜蜂之多,群蜂之乐,衬托花开之艳。

C.突出蜜蜂之多,衬托花朵繁茂。

D.闹”字表现了花下蜜蜂、蝴蝶、蜻蜓等昆虫数量多、阵容大。

 

查看答案

评析诗歌,完成小题。(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2分)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2分)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表显示的调查结果,回答下面问题。

认同程度调查结果统计表

 

认可度

快乐度

老年人

中年人

青年人

老年人

中年人

青年人

春节

圣诞节

1.根据表格内容,关于对传统节日和洋节的认同度,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5字)(2分)                                                                                    

2.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看法。(2分)

 

 

3.就如何“保卫”传统节日提出你的建议。(2分)

 

 

 

查看答案

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2分)

[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春节

A.元夕玉烛千门乐,宵月花灯万户明。  节日: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